摘要:從會計信息質量的發展歷程講起,重點介紹了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及對策。對我國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探索作了簡要的分析,指出為規范信息質量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準則及其約束力,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以及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最后,針對目前會計信息方面的缺陷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認為健全法律制度、加強規范市場主體、建立網絡化會計信息系統、強化道德觀念將有效地改善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準則 信息失真 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128-02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會計信息在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上越來越重要。由于新舊體制轉換中相關政策措施不到位等,會計信息不真、不實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合法利益,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運行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說明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至關重要,它將有助于政府采取適當的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有助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及資信進行評估,有助于投資者正確投資決策等,從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發展歷程
根據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從用戶使用角度的定義,會計信息質量應是其滿足需求者的程度;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1994年頒布的ISO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有關質量的定義,會計信息質量應是會計信息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總和。最早研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文獻可追溯至1970年APB第四號報告,該報告提出了相關性、易懂性、可驗證性等七條,但忽略了一個最主要的質量特征:可靠性。1980年5月,美國FASB第2號公告第一次將會計信息質量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項目,之后,許多國家和組織都著手研究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提出了四項主要質量: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將會計信息質量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與報表內容有關的質量,包括了相關性和可靠性;第二部分是與報表表述有關的質量,包括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部分是對信息質量的約束,包括了及時性及效益大于成本等。
1.我國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探索。從1992年“企業會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