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生機和活力,農村經濟面貌發生歷史性進步。文章論述了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面臨的新局面和新任務。
關鍵詞:新農村 新局面 新任務 新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177-01
社會主義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任務是認識和利用農村經濟管理的客觀規律性,指導農村經濟管理的實踐,搞好農村經濟管理,以不斷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加速農村經濟的專業化、現代化。實踐證明,對社會主義農村經濟管理的經驗進行認真的調查總結,探求其運動的規律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一、新農村面臨的新局面
要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首先必須了解農村經濟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進行的一系列改革,給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使農村經濟面貌發生了歷史性進步。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面臨著新的任務。
1.目前農村經濟體制為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合作化經濟體制,農民成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他們在合作經濟的指導下,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經營方針、能夠處理自己的產品,為了發展生產,他們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料。農村經濟這一重大調整,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商品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2.目前農村已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的方向發展,尤其是鄉鎮企業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生產力的發展應運而生,蓬勃興起,已逐步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主體。
3.廣大農村把市場機制引入了農村生產,農民面向市場、追逐市場已成為我國農民進行生產的基本目標。農村生產機制的這一深刻變化,使農村經濟管理貫穿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
4.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每個生產者都把能獲得最高經濟效益作為自己的經營目標。奮戰在農村中的農民,也在千方百計地尋求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的途徑。農民這種日益增強的效益觀念,為農村經濟管理提出了一個重要任務。
5.作為農村經濟主體的農民,目前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中,本身還存在著許多和市場經濟不適應、需要我們在經濟管理工作中重視的問題:一是農民雖有了經營權,但缺少決策能力;二是農民科學文化科技水平較低,勞動專業化技能較差,雖有積極性,但缺少科學性;三是農村信息手段落后,經濟信息量少,雖有自主權,但應變能力差。所以農村雖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力資源,但是轉變成全面的經濟優勢也并非容易。農村這些新特點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課題。
二、農村經濟管理的新任務
目前,要根據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努力把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1.要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要毫不動搖地對鄉鎮企業的發展實行積極扶持、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搞好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堅持政企分開的原則,放手讓企業真正獨立自主地經營管理;在企業內部管理上有條件要實行兩權分離,實行委托代理制,以提高經濟效益;要實行產業、產品的轉型提升。對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技術、低效益的產業和產品要淘汰出局;創造條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努力,發展農村服務業。
2.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產銷的良性循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農村的各經濟成份之間、各產業之間、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環節之間保持平衡、協調發展,也是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為此,必須在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同步地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也就是說,要在經濟規律的指導下,積極支持各類從事供銷活動的組織,充分發揮有組織的市場調節作用,并逐步在農村中形成一個以中心集鎮專業市場與眾多農村集市連接的市場網絡。農民可通過市場反饋的各種信息來確定自己的市場經營、產品生產和產品價格以及產品的營銷方式。根據市場需求指導生產,改變生產結構,使生產和需求自發地調節,互相適應。
3.積極開展經營決策咨詢工作,全面提高經濟效益。農村農民的生產經營實際上是投資、決策的工作,如何提高投資決策的成功率,減少決策風險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農民生產經營、投資決策,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需求信息為決策依據,還要請農村經營能人,專業技術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進行咨詢論證,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減少盲目性,這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
4.搞好集體經濟投資決策,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集體資金的籌集、分配和合理使用是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任務,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努力提高資金效益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核心,隨著生產發展,尤其是農村鄉鎮企業的蓬勃興起,資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實踐證明,投資決策正確與否對于集體資金運行經濟效益有決定性影響,必須加強對集體資金的運用管理,對投資方向、投資項目和投資方案要進行現場調查、專家論證、村民大會或代表會進行民主討論,然后進行科學決策,以便提高資金的時間價值,使資金在運行中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價值。
5.加強經濟聯合與合作,促進經濟發展。不斷改革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建立以橫向經濟聯系為主、縱橫交錯的網絡化經濟組織體系,是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任務。在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時期,面對整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的不斷發展,每個生產者要求得到發展并在競爭中取勝,必然要求聯合。因此只有聯合才能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使資源、資金、勞力、人才、技術等要素各得其所,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力;聯合可互相取長補短,拾遺補缺,把各方的優勢集中起來形成更大的優勢,以便產生系統效應,起到放大生產力的作用;聯合容易抓住經濟發展中的生長點和獲得高的經濟效益;聯合可打破地區封鎖和部門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和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因此,一定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與合作,達到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慧.企業資金風險管理與防范[j].時代報告,2011(8)
2.丘仲文,毛世梁.淺談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和作用[j].上海國資,2010(1)
(責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