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整體團隊所認同并遵守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發展壯大起著關鍵作用,“國家富強在于經濟,經濟繁榮在于企業,企業興旺在于管理,管理優劣在于文化”。文章就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軟實力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文化 軟實力 精神支柱 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279-02
一、認識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步積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觀念,是員工普遍認同并共同遵循的理念行為的總和,是企業和企業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對企業來說,短期經營靠制度,中期經營靠管理,長期經營靠文化,企業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就企業文化建設中出現的誤區及如何更好地應用文化建設來提升企業軟實力做一些探索與思考。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是一個企業從創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展觀、社會責任感、企業制度等的復合體。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簡言之,即對事物的判斷標準。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標準,所以員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無的;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可貴的,什么是要拋棄的。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范。企業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才能夠更好地統一廣大職工的思想和意志,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進一步調動職工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一切力量,煥發出創新的激情,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可見,企業文化對于企業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誤區
現實生活中,許多有遠見的企業都在著手建設企業文化,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誤區。
一是企業文化口號化。有的企業,你走進大門,就會發現從走廊、辦公室、到各車間的墻上四處可見形形色色、措詞鏗鏘的標語口號,如“團結”、“求實”、“拼搏”、“奉獻”等。這本無可非議,但它是否能真實地反映本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管理風格;能否在全體員工中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地起到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業的特色,恐怕連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說不清楚。有人張口就講“以人為本”,但怎么叫以人為本呢·自己也不太清楚,更沒有落實的具體措施。這是把企業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號化的典型現象
二是企業文化務虛化。企業文化似乎是一個極為虛泛的概念,企業文化部門在不同的企業也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企業的文化部門是由一把手直接負責,把企業文化真正作為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更多企業的文化部門則為一個一般的職能部門,甚至僅做點綴之用的花瓶,一提到企業文化建設,不少人認為是做虛事,裝點門面,不能創造效益貢獻GDP,對企業發展似乎沒有多大推動作用,可有可無。有很多從事企業文化工作的人在感嘆自己是一個邊緣人,即得不到公司中領導與同事的重視。因而企業文化建設陷入了一種尷尬之中,一方面是許多企業家動輒必談企業文化及自己的眾多想法與概念,但另一方面,企業家們也大多不得不承認企業文化建設仍任重而道遠。
三是企業文化的文體化。有的企業把企業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紛紛建立舞廳,成立音樂隊、球隊,并規定每月活動的次數,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硬性指標來完成??陀^來說,這些對企業是必要的,它能增進友誼、溝通感情,但這些可能是部分文體愛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發現人才和留住人才,因為企業畢竟不是專業文體團體,這是對企業文化的淺化。
四是企業文化片面化。一些人用直觀的、表象化的思維模式曲解企業文化,認為搞幾次文體活動、辦幾次板報、掛幾幅名言警句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沒有將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只是用活動來詮釋文化,用口號來渲染文化,用會議來落實文化?;蛘咭詾槠髽I文化是萬能的。認為凡是涉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都是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黨團建設等工作混淆。
五是企業文化差異化。這體現在對企業文化的踐行方面,許多企業自我理解引申企業文化,發展所謂的“子文化”,導致各企業在文化建設上千差萬別,員工在文化落實上標準不一,企業文化未能完全秉承集團公司的“母文化”體系,使企業品牌戰略在企業的推廣行為滯后,步伐緩慢等。
對企業文化認識的曲解或偏見,筆者歸納的除以上幾種類型之外,還有的認為是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員工的文明禮貌、道德風范、企業的知名度等種種的看法,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學、不深刻的。這些蹩腳的企業文化觀可以歸結為兩種:一是企業的理念很時髦,很先進,在天上飄,但企業家和員工的行為在地上爬,企業文化理念與行為嚴重背離,造成文化虛脫癥;二是員工心理契約的缺乏,導致企業的制度成本高,管控復雜而無效。其根源在于企業文化沒有落地,僅停留在時髦的口號與詞匯上。
三、如何以企業文化建設來促進企業軟實力提升
以企業文化建設來促進企業軟實力提升,應著力關注和操作以下幾個方面。
1.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企業文化實質是“人的文化”,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是企業的根本。建設企業文化,提升企業軟實力,一切的起點都必須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基礎。企業發展壯大,須把著眼點放在人上,做到凝聚人心,樹立共同理想,以員工綜合素質提高促進企業文化建設,以員工進步提升企業軟實力,企業內外兼修,達到發展壯大,適應激烈市場競爭之根本目的。手段可以包括建立公正合理的績效薪酬制度和考核體系,倡導有序良性競爭;鼓勵員工在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中承擔更多的責任,為員工成長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科學規劃和設計員工職業生涯,建設員工職業成長通道,滿足員工職業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加強員工培訓力度,提高員工業務工作和競爭能力;健全職代會制度,加強事務公開,鼓勵員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建立員工信息溝通和訴求通道,健全員工權益保障體系;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創造和改善員工工作條件和環境,全面落實勞動保護各項措施;逐步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努力健全員工生活服務保障體系,使每個員工以促進企業跨越發展為榮,自覺融入到集體中,在企業的發展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和追求。
2.要明晰企業愿景,打造優秀企業文化。愿景是一個企業統一認識、凝聚人心、激昂斗志的重要理念,具有現實性、明晰性和前瞻性的根本特點。在“后危機時代”企業未來的發展將大不同于以前,因此需要在今后的長期發展中統籌戰略規劃、戰略布局和戰略安排,構建統一企業愿景。愿景確定后,需要公司全體成員積極有效地貫徹實施,發揚優秀企業文化的導向、約束、凝聚、激勵及輻射等作用,激發員工的熱情,凝練成員的意志,上下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責任同擔,為企業愿景的實現而共同努力奮斗。
3.要重點打造以主業為核心的品牌。品牌通常是指能夠給企業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其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企業產品或勞務的品牌與企業的整體形象聯系在一起,是企業的“臉面”或“標識”。品牌之所以能夠增值,主要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無不重視其產品或勞務品牌的建設。打造以主業為核心的品牌,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應當將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自主創新、產品質量、生產安全、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文化建設中,著力打造源于主業且能夠讓消費者長久認可、在國內外市場上彰顯強大競爭優勢的品牌。
4.要培養、發揚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商譽與形象。企業精神是企業之魂,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自覺形成的,經過全體職工認同信守的理想目標、價值追求、意志品質和行動準則,是企業經營方針、經營思想、經營作風、精神風貌的概括反映。應注意把企業精神轉化為企業理念,成為員工的意識以及由這種意識帶來的行為自覺,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在思想上有敢為人先的膽識,在工作上有敢為人先的意識,在作風上有敢為人先的勇氣。軟實力在企業層面是一種影響他人價值判斷的能力,包括企業文化、企業品牌和其他因素。企業品牌是企業軟實力的象征,一個強大的品牌背后,必然有一個堅實的軟實力做后盾,需要企業定位、價值觀、技術、商業模式、管理制度等一套企業文化和組織體系支撐。一流的企業必然有一流的品牌,當企業遭遇風浪時,品牌也會成為企業抵御風浪的堅強防堤。
5.要加強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制度有形,企業的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等都可以視為制度的表現形式。制度對于企業文化建設,企業軟實力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正確企業文化指導下建立的企業制度,可以規范企業內部人員行為,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有效管理,進而推動企業發展壯大。而企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是互動互益的,在企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良性互動過程中,制度得以科學完善,企業軟實力得以提升。中國企業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李天田將企業軟實力解讀為六力模型,其中規劃力和執行力都有關于企業制度建設,規劃力要求建立與企業文化一致的企業制度,實現決策者科學的有形管理;執行力強調對于企業人員基本功的培育而后整體執行系統的搭建,內在要求制度和文化和諧匹配,以此提升企業軟實力。以先進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和發展戰略來引領企業的管理流程與制度設計,使管理精藝,制度標準,落實有力,彰顯企業軟實力。企業必須因時應勢,不斷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強調企業制度的有效實施,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并加以創新,將制度建設視為企業的一項持續的系統工程。通過企業制度建設,促進企業文化發展,提升企業軟實力,做大、做強企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建設企業文化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形成必須經歷“提煉、強化”這一過程;它的成熟必須要有人本的支撐,必須擁有完整的理念、行為;要尊重全體員工的首創精神,在統一領導下,有步驟地發動全體員工廣泛參與;從基層文化抓起,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全員共建。努力使全體員工在主動參與中了解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認同企業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孟憲實.古人的文化軟實力[J].國學,2010(11)
2.祈述裕.用創意撬動國家軟實力[J].世界發明,2008(7)
3.趙颯.關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0(1)
4.聚焦十七大報告中的“軟實力”[J].科技智囊,2007(11)
?。ㄘ熅帲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