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民主國家,沒有什么能比讓全體選民都擁有知情權更重要的事了,如果信息閉塞或者更糟根本是假消息,會導致災難性的決策,抹殺百家爭鳴的可能性,而這正是我從事新聞業的原因。”這是小編最近觀看的一部美劇《新聞編輯室》中的臺詞,同樣作為一名記者,作為一名真相與事實的報道者,對于這番話的體會尤為深刻。
新聞,對于每一個電視觀眾來說都再熟悉不過了,它首先是讓民眾了解每天究竟都發生了什么的電視節目。美劇《新聞編輯室》正是這樣一部圍繞新聞節目制作和播出所展開話題的電視劇,不涉及僵尸、吸血鬼,也沒有校園緋聞和手術臺戀情,一部拋開當下美劇熱衷的各種題材而選擇看似枯燥的新聞報道為主要內容的劇集,卻在播出后引發了無論是新聞從業者還是普通電視觀眾的觀賞熱潮。
開篇前5分鐘,男主角一段機關槍式的鏗鏘演說,奠定了該劇的主基調,點燃了每位觀眾心中的熱血情結。其演說的主要內容是為了說明美國不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了,或許作為第三世界國家民眾,小編打心底里就認可這句話,但是對于大洋彼岸的美國公民,那些從出生所接受的教育就認定了這種優越性的他們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但是這段演說的初衷并不是一味的詆毀,而是在告誡大眾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重塑曾經的輝煌。男主角作為當地電視臺的著名新聞主播,這段演說不但警醒世人,更是他對于自己過去多年為求明哲保身而低調播出新聞所作出的沉默中的吶喊。
一部以編輯制作新聞節目為主要內容,甚至可以說是全部內容的電視劇,在一經播出后居然好評如潮,甚至在其他國家的收視比在美國本土的收視都好,這就不得不引起業界的思考,是什么力量讓觀眾對于這部《新聞編輯室》如此癡迷?首先,該劇為觀眾傳達的第一思想就是,新聞報道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真實、如實地報道每件事情。其次,每一個從業人員一定要有職業操守,你就是一名事實陳述者,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斷章取義。這在劇中有一集表現尤為明顯,一位議員遭受槍擊而入院,第一時間成為了多家新聞媒體的頭條報道,大家都在爭相搶占報道最新境況的先機,以此來吸引觀眾。很快多家媒體報道被槍擊議員已經于救治醫院不治身亡,但是消息來源僅僅是通過知情者的未經證實的訊息,因為救治現場已被封鎖,誰也無法取得第一手的真實消息。就在其他媒體已然報道了未經證實的死亡訊息時,該劇的主角作為新聞主播卻一直沒有報道,直到最后獲得被槍擊議員救治手術成功的真實消息。對于大家的質疑,他給出的答案是:“作為新聞報道者,我們只有陳述事實的權利,沒有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利”。一句簡單而沉重的話,讓很多觀眾激動地留下熱淚。
我們不難想象觀眾對于該劇的熱衷,除卻該劇的表現手法與藝術處理的到位,更多則是對于劇中新聞從業人員所表現出來的職業操守所震撼。據小編了解,很多業內的同行朋友在看過該劇后,仿佛找到了當年大學畢業時對于夢想的渴望,那是一個揭露真相,報道事實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