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那個時代最為妖媚的女子,
以漂亮的臉蛋和頹廢魅惑的姿態吸引世人的目光。
她頂著具有代表性的童花頭,包括那一成不變的齊劉海和耳邊垂下來的長發,
在銀幕上大放異彩。
她那深邃、柔媚的眼睛總在不經意間透出一抹輕佻與放肆,像一條綿軟的蛇撕咬著男人的情欲,曾被人稱為她那個時代的瑪麗蓮·夢露。一位法國影評人說:“她可以成就任何一部影片。”
1906年,路易斯·布魯克斯出生于美國。她的父親據說是一個色情狂,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和男性發生糾葛,曾因緋聞被劇團除名。
在生命的最初,溫暖與光明就不是她人生的底色。
最初,露易絲·布魯克斯在好萊塢只是個小角色。這之后,她參演了《美國維納斯》,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早期情色電影。這部影片捧紅了她。
小有名氣之后,她在銀幕上露面的機會越來越多,那張美艷、嬌弱的面孔引來無數男人的注意。她做過卓別林的情人,但兩人的關系僅僅維持了幾個月。在拍攝《古來的游戲》時,已婚導演埃迪薩色蘭愛上了她。布魯克斯接受了他的追求,但依然和她下一部電影的拍檔巴斯特·科利爾有感情糾葛。
美貌是上天對她的唯一恩惠,也是她面對這個世界時唯一的武器。
布魯克斯無法也不會忠于任何一個男人。她輾轉于各色男人之間,如同刀尖上的舞者。她的生命中充斥著太多的疼痛與危機,卻以恣肆張揚示人,那是一種貌似渾然不覺的無所謂與看得穿。不只是為了讓世人看到自己的轟轟烈烈,更是不向生活低頭。
她在默片時代嶄露頭角,但以情色電影為主。她從沒飾演過好女人,她塑造的角色壞得坦蕩無邪,是無聲電影時代當之無愧的大眾情人。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好萊塢開始向有聲影片發展。面對這種轉變,演員們人心惶惶。續約的時候,老板告訴布魯克斯,可以辭職或者以原來的工資待下去。她拒絕了派拉蒙這種變相的克扣工資的做法。前前后后一共十分鐘,她辭了職。在后來撰寫的書中她回憶道:“離開舒伯格的時候,我因自己的鎮靜而感到輕微的眩暈。”
很多時候,布魯克斯并不像大多數人看到的那樣傲慢與滿不在乎。肆意妄為,卻又小心翼翼,因為,她的人生沒有退路。
她接受了德國制片人巴布斯特的邀請,出演《潘朵拉的盒子》中的露露一角。
接受巴布斯特的邀請就意味著要離開派拉蒙去往歐洲。相對于那時較為保守的好萊塢,歐洲電影當時的荒淫是令人無法想象的,在20年代末的柏林上層社會,“性在這里是一筆交易”。
如果當時布魯克斯稍稍猶豫,露露一角可能就輪不到她了。露露這一角色令很多女星趨之若鶩,包括后來的大明星嘉寶和黛德麗。當年,知道大導演巴布斯特要開拍《潘朵拉的盒子》時,歐洲各大報紙都進行了報道,新聞上經常可以讀到:“巴布斯特又試鏡了幾十個露露!”“露露還沒露面!應征的露露已超過600!”巴布斯特看過布魯克斯的電影《海員戀人》后,認定這才是真正的“露露”。她天生尤物的臉、輕佻魅惑的身體、放浪的姿態傾倒了他,在霎時間掠奪了他的心。
“露露終于被找到了”,這是當時德國報紙上的標題。
1928年10月,巴布斯特在柏林火車站迎來了布魯克斯,從那一刻起,他們彼此成了對方的宿命。羅蘭·杰卡德在《電影筆記》中寫道:“巴布斯特盯著布魯克斯瞧。他自問是否有勇氣堅持到底,成為邪惡之王,成為她的伴侶。而從她見到巴布斯特開始,她便知道自己找到了地獄的領路神。”
布魯克斯到柏林后,日子并不好過。除了巴布斯特,所有德國同行都不歡迎她。他們無法接受讓一個美國女孩來扮演他們的露露。
她是暗夜中生出的種子,不會被黑暗吞噬,不會在黑暗中腐爛,有能力在人生的暗夜中負重向前。
因為充斥著太多“荒誕無恥”的鏡頭,這部電影在當時并沒有獲得轟動,全世界都覺得這部釋放了人性中的罪與惡、過分暴露身體和欲望的電影“太可怕”了。隨后拍攝的《墮落女孩日記》上映不久就被收藏進了電影資料館。直到50年代,它們的價值才得到回顧,那是對于人性的罪與惡夢幻般的揭露。
30年代,布魯克斯回到好萊塢,只能在一些B級片中扮演配角。
1940年,她到歐洲謀求發展。她既不會說法語,也不會德語。
她回到美國,沒有主演的份兒。
情人們一個個離她而去。
她來到默片時代的明星阿巴克爾的制片廠。在一次聚會上,阿巴克爾縱酒狂歡導致一個女孩死亡。“對于一個業已36歲的不成功的女演員來說,能找到的最好職業就是應召女郎了。”
生于暗夜中的她與光明彼此遙望。她酷愛叔本華的人生哲學,領悟人生的荒誕、虛偽與不幸,懂得這就是生活本身。她活得隨心所欲,恣肆張揚,高興時通宵狂歡,安靜時靜坐于一隅讀歌德的小說。她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一言不發地演她的電影,塑造她解讀的女性角色。
相同的是生命,不同的是人生。世間無數的女孩能夠公主般生長、開花、結果,她卻開始于一無所有,只能像個斯巴達克女戰士一樣去戰斗、拼搏,獲得人生的溫暖、生命的榮耀。
布魯克斯并不是一無所有:法國實驗電影院領袖人物亨利·郎路瓦說:沒有嘉寶,沒有黛德麗,只有路易斯·布魯克斯!紐約羅切斯特柯達國際攝影博物館館長卡德在博物館放映了《潘多拉的盒子》。這部表現出了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內心深處對于罪與惡情不自禁的渴望與沉淪的影片,因為卡德的宣傳重新得到人們的認可。
布魯克斯撰寫的回憶錄《露露在好萊塢》風靡世界。自傳中的文字并非單純描述如何在好萊塢取得成功,更有她對自己人生的透視與徹悟:“我騎馬、唱歌、跳舞,作為妻子、情人、蕩婦、朋友等,甚至于烹飪都一敗涂地!可是我從不用‘未曾嘗試’的借口逃避或譴責。我都全心全意試過了。”叔本華哲學的力量和大量閱讀的積淀,使得她的文字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洞察力與才華。這本回憶錄,讓她毫無疑問地完成了從艷星到作家的轉變。
從年輕到蒼老,從瘋狂地綻放到平淡地隕落,從充滿爭議的存在到漸漸被世人忘卻,布魯克斯的一生就這么走過了。也許在世人看來,性感終究算不得一種高尚的力量,但路易斯·布魯克斯卻以性感的力量贏得了世人矚目。她無聲的性感,毫無疑問,至今仍是電影史上的一個傳奇。
1985年,布魯克斯因心臟病去世。
路易斯·布魯克斯,生于黑暗,歷經磨礪,最終登上一個時代的巔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她向世人展示的,是這天地之間,生命的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