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什么時候起,城里來了一個妖怪,叫吃字怪。妖怪晝伏夜出,專吃街頭的錯別字。比如,某店家掛起“十三太飽”招牌,“飽”字錯了,妖怪就把“飽”字吃了;某網吧叫“一網情深”,“網”字錯了,妖怪就把“網”字吃了;某門診有廣告叫“有痔無恐”,“痔”字錯了,妖怪就把“痔”字吃了。
兒子問爸爸:“這是真的嗎?”林老師說:“真的啊!今晚我帶你上街看看。”
晚飯后,林老師就開車搭兒子上街了。行不遠,兒子想起紅蘋果幼兒園對面那間皮革店有個牌子叫“別具一革”,要先去看看妖怪把“革”字吃掉沒有。
很快到了兒子說的地方。那牌匾掛得不高,“別具一”三個字的霓虹燈閃爍著,“革”字的燈黑了。林老師指著“革”字說:“你看,‘革’字就是被吃字怪吃的。”
父子倆又繼續前行。林老師問兒子還記得哪里有錯別字。兒子想起河堤公園旁邊的摩托車店門口有“騎樂無窮”四個字,“騎”字錯了。林老師便又搭兒子到那店子門口。
這四個字,也是霓虹燈發光字,但只有“樂無窮”的燈亮著,“騎”字黑了。兒子樂了,吃字怪又把“騎”字吃掉啦!
又去到一家禮品店門口。林老師指著“禮所當然”牌子那黑乎乎的“禮”字問:“你知道那個地方應該是什么字嗎?”兒子搖搖頭。林老師說:“那個字本來是‘理’,講道理的“理”,現在寫成‘禮所當然’,所以‘禮’字就被吃掉了。”
父子倆又去看一個“步步糕升”的牌子。林老師指出“糕”字錯了,應該是“高”,高低的“高”,寫成蛋糕的“糕”字就不對了,所以也被吃掉了。
一路上,林老師孜孜不倦,循循善誘。“飲以為榮”應該是“引以為榮”。“一明驚人”應該是“一鳴驚人”。“盒情盒理”應該是“合情合理”。
城市不大,這一夜,父子倆走遍了大街小巷。
林老師覺得辛苦得值得。他自上大學那天起,就對街頭這些錯別字看不順眼,認為這不但糟蹋中華傳統文化,還會誤導少年兒童,產生不良影響。畢業后,他來到這個城市,他看到街頭錯別字問題同樣嚴重,而且愈演愈烈。他呼吁過,吶喊過,可沒有一點作用。后來,他結婚了,有了孩子,但這種現象沒有任何好轉。再后來,兒子成了小學生了,林老師痛下決心,他做了一個很先進的工具,能偷偷把錯別字的霓虹燈燒毀。
林老師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我們應該把錯別字消滅掉,讓吃字怪餓死才是!”
回家時,兒子的眼睛一直往車窗外看,尋找著吃字怪的蹤跡。忽然,兒子念道:“洗出望外。”又對林老師說:“爸爸,‘洗’出望外,是叫洗澡的人出來看嗎?”林老師放慢車速,朝兒子看的方向看去,那是一個洗衣粉的廣告,“洗出望外”四個字的霓虹燈都亮著,他心里暗說,糟糕,漏掉一個了!便對兒子說:“‘洗’字錯了,應該是喜歡的‘喜’字。”兒子問:“吃字怪怎么不來了呢?”林老師就說:“也許吃字怪今晚吃飽了,明晚再來看吧。”
不遠處有一個大轉盤,車子轉過轉盤回頭的時候,兒子忽然叫嚷起來:“哈哈,爸爸快看,吃字怪還沒吃飽呢,把‘洗’字吃掉了!”林老師一看,果然,“洗”黑了,暗忖:燈是自己燒的,還是……便又拐車過去,想看個究竟。
來到店門前,他們看到“洗”字已換成了“喜”字,“喜出望外”四字閃耀著。那店老板對圍觀者說,他看到小孫子老是亂寫亂說成語,就覺得做這種垃圾廣告沒了意思,就更正過來。
兒子反復念著“喜出望外”,林老師笑了。編輯/楊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