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區警務建設在新的形勢下面臨更大的挑戰,新型的社區警務機制客觀上對社區民警隊伍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明確社區民警的角色定位,轉變錯誤的思想觀念,提高社區民警素質,解決社區民警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完善整體形象,密切警民關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警力資源、社會資源,構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中國社區警務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社區警務;社區民警;角色分析;技能要求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2-0222-02
社區警務是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警務研究成果。它是一種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產生的新型警務理念,也是一種警務改革的探索模式。從2002年3月全國公安派出所工作會議上中國正式提出實施社區警務戰略開始,中國的社區警務改革不斷向前發展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警務體制積累了重要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同時也面臨著眾多的困難和問題。作為社區警務第一線的實踐者、執行者、推動者,社區民警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勢下,社區民警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時進行角色調整,樹立新的警務理念,具備能夠應對多種復雜治安局面和社區環境的綜合素質,促進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社區民警的工作職能概述
社區民警的工作職責是由社區警務戰略對社區民警的角色要求所決定的。社區警務是存在于警方和社區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警方與社區通過警務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社區警務要求社區民警以社區為工作基點,參與社區生活;社區公民則通過一定的方式,參與維護社會治安工作。透過社區警務的科學內涵和戰略核心,可以看出社區民警主要有以下職責:(1)收集掌握社區情報信息。收集掌握社區情報信息,是指社區民警對反應社區治安管理及其治安情況變化規律的消息、情報、資料、數據進行收集掌握、傳輸和使用的全部過程。(2)強化社區安全防范。實施社區警務戰略的目的是預防犯罪,確保社區安全。社區民警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圍繞“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這個目標進行,在工作中著力于防范,充分發動群眾和利用社會資源維護社會治安,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大力提高社區的安全防范控制能力,以確保社區治安秩序穩定。(3)宣傳與教育。社區民警還肩負著向社區居民宣傳黨和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對其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的職責。這里的宣傳和教育,不再是單向傳輸并由群眾被動接受的宣傳教育。而是社區民警通過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動員和組織社區成員參加社區治安防范工作,提高社區居民對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路線的理解,確保群眾思想的統一,進一步鞏固并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同時增強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4)服務群眾。社區警務的基本思想要求社區民警要強化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要同社區民眾建立親密的伙伴關系和警民魚水關系,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工作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為社區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務和個性化服務。
二、社區民警的角色分析
社區民警既不是原戶籍警外勤民警的變稱,也不是治安警與戶籍警的簡單疊加,而是在實施社區警務戰略新形勢下,以社區安全為主、以為民服務為先、以治本為己任的全新的警種稱謂。其他警種所涉及的業務范圍相對單一,而社區民警則有著很大不同,社區民警以社區為工作平臺,以社區的廠礦、機關、居民為工作對象,既要立足犯罪預防,還要搞好社區服務。這就要求他們一方面要及時控制犯罪苗頭,保證社區治安狀況穩定,另一方面又要立足基層,服務群眾,把守好社會的重要窗口,改善和密切警民關系,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保障。
依靠社會力量預防和減少犯罪是社區警務戰略的一項基本原則。社區蘊涵著豐富的治安資源,但必須有人去組織、指導和開發利用,如果離開了一支強有力的社區警察隊伍,社區警務的整體機制就無法啟動,社區警力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社區警務策略中對社區民警角色定位的特殊之處在于增進社區民警與社區內群眾接觸的機會,讓警察與社區居民間能互相了解、相互體諒,培養彼此間對社區的歸屬感,進而通過群眾自發性參與民警的工作及活動,達到協助及監督的目的,利用社區內資源共同來解決社區內的問題、提升社區治安,進而讓群眾對民警更有信任感,增加警察執行工作的責任感與熱忱,促進警民雙方真正的合作。
三、多管齊下,提升社區民警工作技能
從實際出發,向素質要警力,培養社區民警的整體工作能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社區民警的思想覺悟,加深社區民警對社區警務戰略的理解。思想狀況的正確、成熟與否決定著社區民警能否很好的完成社區警務戰略賦予的任務和職責。因此,要通過開展政治學習、參加黨組織生活、聽先進人物報告會等多種形式,組織民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廉政勤政建設,使民警牢記并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以講座、電視電話會議為主要形式,組織專家、學者、公安院校的老師向民警講授社區警務戰略的相關知識,使社區民警真正理解社區警務的精神內涵,糾正實踐中存在的錯誤思想,并通過學習優秀社區的先進經驗,豐富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
2.建立完善社區民警的培訓機制,開展崗位大練兵。要建立社區民警的培訓制度。對民警進行培訓,使之了解轄區的職能。全面熟悉轄區情況。順利開展轄區實有人口管理、情報信息基礎工作、安全防范工作、治安管理工作和群眾服務工作,及時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繼續開展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成人教育和培訓,提高在職警察的知識水平,優化其知識結構,防止社區民警的知識及思想老化;總結先進社區的經驗,大力推廣;開展崗位練兵大比武,通過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抓典型,樹標兵,促進民警業務素質的提高,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3.對社區民警的交際能力、協調能力和解決矛盾的能力進行專項培養。實施社區警務要求社區民警需要深入基層,運用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結合公安工作的實際開展警察公關,與各界人士廣交朋友,作群眾的貼心人。因此,要大力培養社區民警的交際能力,加強民警對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方面的技巧學習。可以根據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案例,以情景再現、匯報表演等直觀的形式,向廣大社區民警教授在處理與社區居民關系以及調節鄰里糾紛等方面的知識。達到提升警察形象,密切警民關系的目的。
4.實行監督機制,強化內外監督。政治堅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業務精通是贏得群眾擁護的基礎。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監督管理機制,有利于從客觀上控制不良風氣的滋長,促進警察隊伍的廉政建設,提高民警的素質。一方面,社區民警要自覺廣泛的接受外部監督;另一方面,嚴格內部監督機制。同時,實行社區警務公開制度,凡是與社區群眾和社區各方面有關的問題,只要不涉及警務機密,都要采取多種方式予以公開,要自覺接受群眾對社區警務的監督。不斷改善服務,完善形象。
5.完善競爭機制,建立合理的社區警務激勵機制。社區民警的選拔應推行競爭上崗。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對社區民警試行聘用制,增強民警的危機感、責任感。在社區警務模式下,派出所的領導者應盡量使用彈性投機,給社區民警以自主發揮的余地。對于那些完全可以由社區民警自主完成的工作任務,派出所領導應大膽放權,讓社區民警獨立去完成,使社區民警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其對自身工作價值的認識,從而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建立以考核社區民警工作實效為主的考核和獎懲制度。引入激勵機制,如通過提高福利待遇、立功授獎等多種激勵方式激發民警的內在潛能。
四、總結
“天下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為社區警務建設的主力軍,社區民警的角色定位和自身素質不僅決定著社區警務戰略的前景和未來,更決定著我黨政權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社區民警要找準自己的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技能,扎實深入基層,牢固確立“為民、愛民、親民、安民”的理念,堅持“客戶”導向原則,立足本職,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真心實意地為社區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在群眾中樹立起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解決存在的問題,繼續推進社區警務戰略的發展,在新的世紀開創公安工作全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熊一新,王太元.最新社區警務工作指南[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3:274-289.
[2] 張兆端.社區警務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社區化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315-326.
[3] 楊玉海,葛志山,劉知音.社區警務[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265-273.
[4] 李忠信.中國社區警務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9:354-363.
[5] 張兆端,張建明,楊瑞清.社區警務[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210-214.
[6] 王宓,洪波.淺論社區民警角色分析與工作技能要求[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7,(5):11.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