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是計算機應用的重要分支,課程教學的關鍵在于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圍繞藝術設計這條主線,面向實際應用,使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設計能力溶入教學,讓藝術溶入到學生的專業能力之中,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2-0261-02
在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藝術設計對計算機的依賴越來越明顯,以計算機為平臺的多媒體表現藝術,受到越來越多的廣泛重視,多媒體藝術設計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中成為一個熱點,用計算機實現藝術與美的創造,是現代科技術的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人們在信息時代的新的追求,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的核心內容。
一、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的反思
(一)從平面設計的歷史看藝術設計發展
在計算機沒出現的時代,設計幾乎完全是用手工完成的,有時也會借助簡單機械,直尺、圓規等。好的作品一般都凝聚了設計者的制作技能和設計藝術兩個方面的勞動,繪畫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現代技術條件下的繪畫擴展到了平面設計,一般理解為通過印刷生產的設計產品對象卻可以稱為平面設計,它是手工繪制和攝影結合產生設計稿,制版印刷。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和印刷技術革命,又使平面設計完全由計算機及相關軟件完成,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處理能力,整合多個技術環節與藝術設計環節的工作。
(二)多媒體設計中的技術的誤區
技術同時,對平面設計的初學者來說,會只看到技術在作品產生中的巨大作用,而忽視了藝術設計的作用,許多學習計算機的平面設計的人,沉溺于技術的誤區,忽視了藝術的設計的重要性,多媒體技術被錯誤地看做是計算機的一個分支,而不是一門藝術,學生是按照技術的要求,去完成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的整合的工作,作品成了技術產物,藝術感染力不強,作品沒有生命,如同一個呆板的機器的拼裝。只有將學生帶入藝術設計帶入殿堂,才會實現多媒體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從內涵上提高作品的質量。
(三)現代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結合
如同計算機硬件是基礎是物質條件,軟件是靈魂一樣,我們可以認為,多媒體作品的靈魂是藝術性的,而基礎是技術性。在現實的教學中,現實可見的東西往往會受到人們的關注,教師為了實現“可視的”教學效果,會傾向于展示技術性的東西,而不會關注藝術性的東西。學生也不自覺地學習可見的“真本領”,而忽視看不見的“內功”。圍繞多媒體作品開發與制作而展開的多媒體教學,二者缺一不可,只關注技術,使課程變為一種操作課,只關注藝術,又回到傳統的設計課模式,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才會使多媒體技術及應用這門課呈現強大活力,呈現出技術與藝術結體的本來面目。
二、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
(一) 內容取舍要會做“減法”
計算機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計算機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超出任何學科的驚人的發展速度不斷涌現新的成果,向各個學科領域滲透也使各個行業都產生了革命性進步。計算機學科不僅有前沿的理論性,而且具有實用性與可操作性,而作為一般性的行業人才,在日常工作與學習中,用到的計算機知識十分具體而且并不復雜,可操作性很強,如何將計算機技術與學科領域傳統優勢相結合,是計算機應用的關鍵性課題。對于以此為目標的應用性計算機教學,以此為突破點,優化教學內容,防止人們把使用計算機應用與計算機學科理論混為一談,防止從本本出發,忽視應用的計算機教學。在課程教學內容上,對計算機的原理、軟件技術、算法等基礎理論等內容往往舍之不去,根本原因還是教師沒真正吃透學科知識體系,什么都不敢丟,什么都講不好。人人都要從基礎學起,課課都要涉及基本原理,編碼等,根本原因還是教學研究不夠,教師沒有深入進行多媒體應用的研究,對工作第一線需要不了解,無法做到從應用和實際需要來開展教學設計,只能從學科知識體系上來開展教學內容的規劃。例如,要學習做菜學習的內容是烹飪技術,相關種菜技術及有關燃燒的化學原理知識是可以省去的,也許計算機的知識體系也許過于龐大,這種取舍的工作和教學內容涉及的范圍就顯得難以分清了,這也正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教學中必須應劃清的學科范圍。
(二)內容整合要體現“主線”
各學科都廣泛的與計算機學科交叉與溶合,又產生了許多交叉學科,為體現學科特點及重要性,在教材編寫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從學科內容的結構完整性上提升教學內容,多媒體技術在現實的應用中體現為計算機技術與傳統的影視技術結合,知識點與應用操作呈現網狀特性,互相交錯,系統性不強,在教學中會給學習者帶來困惑,表現為難以記憶,技能技巧的東西多,易學也易忘,原則性的東西多,可應用面又不廣泛,一到實現應用工作,還是感到無從下手,這個問題解決就是如何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中體現設計這一言主線,圍繞設計過程、設計能力來打造課程知識與能力體系,教師圍繞著“主線”講,學生圍繞“主線”構建知識體能力體系,課后圍繞“主線”進行練習和自學,課程結束也要圍繞著這一“主線”來考核。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會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們創造出大量的精彩的多媒體作品,不為技術所限制,不為教師的能力所限制,教學作為人才成長的平臺的作用會充分得以發揮。
(三)內容核心要突出“應用”
在為了多媒體作品的實際創作過程中,創作者不僅需要懂得技術領域知識,還要懂得藝術設計的知識,兩者的結合才能完成一個優秀作品。脫離實際的“應用”是沒有生命力的,多媒體教學要找到它真正的生存土壤,到現實社會中去找題目,到現實應用實例中去學習經驗,可能通過互聯網與設計人才進行交互與學習,大膽地把作品拿到現實應用中接受更多人的評價。現實的“應用”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讓學生學會適應現實“應用”的需要,會發現需求,會了解大眾審美傾向,會根據“應用”需要學習新的知識,這些才是教學內容核心。
三、藝術設計能力要服務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一)藝術設計能力的存在形式
藝術設計能力不是一種孤立的一種能力,用專門的課程來進行培養就能實現,而是要與學生專業能力結合起來,成了一種溶入血液的東西,可以從學生看到它的存在,表現為一種氣質、靈性,表現出為美的追求,這種能力不應只存于藝術類專業人才的身上,在各種專業人才的自上都應具備,只是它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除了藝術類院校外,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屬于基礎類課程,是為學習專業能力培養的總目標服務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視藝術設計能力在學生能力素質中的重要性,這正體現了多媒體藝術設計的內容是要為專業能力的總體目標和總體要求服務的,要在專業設置這一個系統工程,找準自己的位置,要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中埋下藝術設計能力的種子,努力把藝術設計的理念溶入多媒體課程的教學中,進而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生根發芽。
(二)將藝術設計能力溶入專業能力的培養之中
藝術設計能力是一種十分抽象的,對一些理工科的學生似乎更難以把握其內涵,是學生需要的一種重要能力,要把它根植于學員專業知識體系內的各個學科領域。美是無處不在,多媒體教學中的藝術設計內容促進學生盡早脫離技術主義的困擾,面向高層次的追求,面向社會的實際需要,美的追求是人類生命活動中高層的表現,在不同學科學習中都會自發展現出創造出美的需要,這種能力也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藝術設計能力無法依賴單一學科來完成,也不能局限于單一的形式,從學生所從事的學科與職業高度來全面地進行培養,將藝術設計能力溶入學生專業能力之中。
參考文獻:
[1] 溫盛偉.現代教育技術[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
[2] 楊宏偉.多媒體教學的本質與原則探析[J].教育與現代化,2006,(2).
[3] 楊萍,等.高等學校應用多媒體教學利與弊的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10).[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