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性模擬法庭是指通過開放性的時間、內容、組織、形式、參與人員和評價體系等特殊的制度設計使模擬法庭兼具法學課程設置和專業性的學生活動雙重功能。課程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倫理,有助于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開放性模擬法庭的發展需要增加資金和硬件投入、完善模擬法庭教學的制度設計、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模擬法庭;開放;興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2-0266-02
“模擬法庭課程是綜合性課程”[1],模擬法庭教學是法學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理論教學的深化,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絕大多數的法學院校都開設了模擬法庭課程,但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收效并不明顯。
一、開放性模擬法庭原則和特點
目前模擬法庭課程的設置主要存在獨立課程模式、輔助性教學環節模式、集中實踐環節模式、隱性課程模式[2]。隱性課程模式、輔助性教學環節模式忽視了模擬法庭課程的重要性和主體性,集中實踐環節和獨立課程模式常因為沒有觀眾、交流互動少,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嚴肅性。
開放性模擬法庭是指通過開放性的時間、內容、組織、形式、參與人員和評價體系等特殊的制度設計使模擬法庭兼具法學課程設置和專業性的學生活動雙重功能。本著“學生活動與教學課程相結合”、“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服務性與學習性相結合”、“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等原則進行組織。
1.開放性的參與人員開放性模擬法庭的參與人員并不限于修習課程的同學,而是鼓勵更多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法學專業各個年級的同學進行觀摩或參與各種角色;法學專業以外的學生既可以作為事務的委托人參與,也可以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積極聘請律師、法官和其他相關人員作為校外指導教師評點和參與。開放性的參與人員給模擬法庭帶來了更新鮮的思維方式和更貼近現實生活的渠道。模擬法庭的實施組織有模擬法院和模擬律所組成,輔助組織則主要是法律援助隊。法律援助隊的功能是收集能夠模擬的真實案例。
2.開放性的時間。開放性模擬法庭不再限于課程設置學期對案件進行模擬。而是在新生入學后,即進行模擬法庭的觀摩和準備。低年級的任務主要是“聽”和“看”,高年級的任務主要是在遇到有爭議的熱點案件或者真實糾紛時,將案件模擬,以供本校其他學生和法學低年級同學的觀摩。在教師的安排下保證每周末均為法庭審判過程展示,使模擬法庭學習過程貫穿于法學系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同時也豐富周末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
3.開放性的內容。為了提高模擬法庭的質量,模擬法庭所審理的案件不再限于教師指定的法院審結案件。而是豐富模擬法庭模擬對象,社會熱點的未決案件、學生本人和親朋接觸到的法律糾紛、實習基地提供的原始真實案件均可作為模擬法庭的模擬素材。開放性模擬法庭選擇具有可爭議性的案例,盡量保持原始性,學生通過對原始證據的分析進入角色,然后讓學生按照更加規范的法律程序進行模擬。這樣不但讓學生了解法庭規范和流程,更重要的是幫助理順學生處理法律事件的思路。
4.開放性的評價。開放性模擬法庭的評價機制也進行革新,不再是墨守成規的由指導教師進行評價,而是采用開放性的評價策略。遵守平時與集中相結合,兩名以上教師評價,觀摩人員參與評價等原則對模擬法庭參與人員進行評價,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首先評估主體多元化,學生自己、教師、同學觀摩人員參與評價。其次是評價對象全程化,觀摩過程、庭前準備過程、庭審過程均需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區別化,作為課程參與者的人員主要評價結果是學分和成績,作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主要評價的結果是獎項(包括最值得信任的法官、最佳組織者、十大優秀律師等)。
二、開放性模擬法庭的獨特價值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放性模擬法庭所模擬的案例比較貼近生活和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學生更有學習興趣,愛聽易記。學生身體力行的參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性模擬法庭的一些規則設置更是專門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設置,不論是觀看者還是直接參與者都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活動的策劃者、指導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3]。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前適應社會。開放性模擬法庭案例一般都比較復雜、包含著紛繁復雜的細節,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對復雜事件的分析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開放性模擬法庭有利于學生近距離甚至零距離地觀察、了解、熟悉、直接參與真實的法律操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學生上課只帶耳朵聽的狀況,給學生多說、多做、多跑創造更多機會,使學生法學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得到結合,使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得到的書本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實際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走出象牙塔,全面提升對客觀世界的接受力。開放性模擬法庭不但能培養學生對法律的敏感度和分析力,更能培養學生對事實的應變力和適應度,有助于學生提前適應社會。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倫理。中國法學教育長期忽視對學生的職業倫理教育,即使有些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實際效果也難以保證,因為職業倫理是思想素養,不能靠直接的灌輸而獲得,也不是靠說教而成就。開放性模擬法庭使學生成為真實案件中的角色,使學生在真實的案件中體會法律的真諦和自己所肩負的正義,使學生在實踐中把握職業道德標準,堅定自己作為一種法律職業工作者所應有的行為操守和法律信仰,確立剛正不阿、忠于法律、忠于事實、忠于職守的法律職業倫理。
4.校園效應: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開放性模擬法庭每周兩場左右的公開模擬鼓勵法科以外的學生參與和觀看,這一形式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啟蒙和法律知識宣傳上意義非凡。開放性模擬法庭能夠通過生動、直觀的形式將法律知識和法律理念傳達給受眾,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實現了課外法律修養的培育,為形塑崇尚法治、信奉法律、權利本位的新一代大學生提供一種嶄新的模式。
三、開放性模擬法庭運作模式
1.開放性模擬法庭基本流程。開放性模擬法庭運行共分為六個階段:法律環境創造階段;模擬法庭訴訟參加人角色分配階段;模擬法庭的案件委托與事實分析階段;模擬法庭法律文書的制作、提交庭審提綱階段;模擬法庭的公開開庭審理;模擬法庭的評價與反思。每次模擬之前要由宣傳組策劃和貼出海報,吸引全校學生的觀摩興趣,觀摩的人數和現場評價作為記錄成績的一個重要標準。
2.開放性模擬法庭案例選定。開放性模擬法庭選定案例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案例真實、原始資料盡量齊備,這樣的案件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第二,案例新穎、有趣,這樣的案例有助于提高參與熱情和觀看興趣。第三,案例難度適當,案例太簡單,顯得單調乏味;案例過于復雜,會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第四,案例要具有綜合性,案例涉及各個方面的多個法律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四、開放性模擬法庭的發展
1.增加資金和硬件投入。開放性的模擬法庭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和硬件設備投入,模擬法庭課程教學相對理論課程教學的難度要大、付出的精力要多,需要給予指導教師適當的補助費用,以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特別是隨著聘請校外指導老師(如聘請法官、檢察官、律師到場指導)的增多以及學生熱情的高漲,勢必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現階段經費不足已經成為制約開放性模擬法庭教學發展的較大障礙。
2.完善模擬法庭教學的制度設計。開放性模擬法庭的特點決定了必須有能夠保障模擬法庭正常運行的科學制度。沒有剛性的制度保證,開放性模擬法庭就會變成單純的學生第二課堂,甚至流于形式。必須制定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等以及一些規程和流程相關的規范,例如《模擬法庭課程指導要求》、《模擬法庭課程文書格式樣本》、《模擬法庭課程材料歸檔管理辦法》、《模擬法庭課程成績考核辦法》等等。另外,還有一些保證運轉的制式表格,例如《開庭情況記錄表》、《模擬法庭指導過程摘要》、《開庭過程摘要》、《模擬法庭觀眾投票記錄表》、《教師評分表》等等。
3.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開放性模擬法庭的目標實現過程中,高素質的師資是重要的環節。“豐富法學教師的實踐經驗是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必然要求。”[4]組織和指導開放性模擬法庭的教師不但需要具有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實踐經驗以及組織學生活動的熱情和精力。但現階段法學教師只能在理論教學之余指導學生,時間和精力難以完全保證,容易影響指導效果。因此,優質師資隊伍問題特別是既具有相當理論水平又具有司法實踐經驗的師資問題亟待解決。
4.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一直以來大學比較重視學生評價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對學生課業和活動公正評價經驗,但是缺少對教師教學活動的科學評價機制,以及課程整體效果的評估制度。模擬法庭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其評估更具有難度,如何建立科學的開放性模擬法庭評估體系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合理的評估體系不僅直觀的反映實踐教學的狀況,而且課程方向與定位上起著導引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樂平.論高校模擬法庭課程建設[J].教育評論,2010,(5).
[2] 于曉麗,高云鵬.“模擬法庭”課程設置分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4).
[3] 楊成.論地方高校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改革[J].前沿,2010,(2).
[4] 黃宣.論素質教育與本科民訴法學課程教學方法[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2).[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