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床資訊鬧鐘”是北京熱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熱頻科技”)開發的一款手機APP應用。它將鬧鐘和新聞資訊、語音播報三種功能結合在一起,每天第一時間將新聞資訊以鬧鐘提醒的模式推送給用戶,像收音機一樣播報出來。此外,熱頻科技還圍繞語音應用開發了美語聽力鬧鐘、“聽新聞”等產品。
怎樣想到這個模式?
“哥兒幾個,你們好好干,我忍不住要先走一步了。”2009年,劉曉超從金山辭職創業。語音類產品是他一直想做的,源于大學假期一個人留在學校時,一檔溫暖的廣播節目伴他度過了寂寞時光。“聲音的伴隨容易帶來情感的聯系,有陪伴的感覺。我們希望把聲音變成具有關懷感的東西?!?/p>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了他靈感,而且與廣播不同的是,手機語音應用可以定制化,還可以一邊移動一邊接入資訊。劉曉超覺得語音會是移動互聯網下一個突破熱點。他決定先從語音類應用的小工具做起,而鬧鐘則是切入點。
有哪些創新點?
比較了許多鬧鐘產品之后,劉曉超覺得,僅僅把人鬧醒這個體驗不太好,怎么“鬧”有很多文章可做——起點資訊鬧鐘的做法是,先放一段輕音樂,每天換,把一天的好情緒調動起來;緊接著是稍微活躍一點的音樂,保證對方能起床;然后由自動語音朗讀每天相關的資訊。其中,資訊信息均來自各大門戶網站和垂直網站,還有每日主打的訪談類欄目,也可以訂閱特定的欄目。除在線調取新聞外,“起床資訊鬧鐘”還支持用戶離線下載。
在這一系列流程當中,僅最初的一段音樂如何讓人舒服起來,劉曉超就頗費心思。音樂長度經過了仔細測算,時間短的話,用戶還沒緩解過來就進入新聞了,這個時間是個心理學問題。最開始設定的是三到五分鐘,通過很長時間的實驗、用戶反饋和反復比較,發現2分40秒是用戶體驗最好的時間長度。剛開始選的是國外的輕柔音樂,逐漸做音頻漸變,30條新聞播報完再放一段High一些的音樂。
他們還從后臺數據發現,一個用戶平均每天早上會啟動兩三次鬧鐘——“再睡一會兒吧!”大部分鬧鐘的做法是瘋狂鬧,直到鬧醒為止,劉曉超覺得這是用戶的生活習慣,產品設計上不必試圖去改變。最后設置了“再睡五分鐘”,按一下手機的音量漸變鍵就關掉鬧鐘,五分鐘過后再響一次。
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起床資訊鬧鐘在2012年3月上線,目前只推出了iOS客戶端,Android還在開發中,美語聽力鬧鐘、資訊鬧鐘已先后上線。三款應用目前的下載量共計25萬?!奥曇羰怯肋h都有延展性的,”劉曉超堅持這一點,“我們這款應用不會一下子大火特火,但是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主要應用。用戶只要用三五天,之后就能繼續用下去?!?/p>
最初開發產品的時候,劉曉超到地鐵里做了一個月的用戶調查,看看大家喜歡看什么樣的新聞?!坝脩綦y道不需要旅游咨詢、育兒資訊嗎?當然,這是我們的遠景。目前,還是要使用戶用得更爽,讓語音鬧鐘類產品成為必須,下一步我們會做資訊的定制,甚至自己做內容?!?/p>
點評:
天使投資人陳世鴻(醒客)
人性化叫醒服務有一定的創新性,但語音服務深入價值到底如何體現?語音為代表的自然語言界面除了技術性達成人與機器無縫交流,所謂張力到底是什么?我建議語音應用除了增加一種輸入、輸出形式,還要讓既有的服務更友好,更要構建一些沒有過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