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8年,我與林繁牽手婚姻。蜜月過后,林繁就與我商量要將住在農村的公婆接到城里來孝敬。對林繁的提議,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孝敬父母天經地義。
當公婆真正與我們住在一起,我發現,事情并非我想象得那么簡單。公婆生活在農村,我在城市長大,兩代人之間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的碰撞,讓家庭常常飄出不和諧的音符。
我飯量小,林繁飯量也不大。我每次做飯只煮半斤米。公婆來了,想到添了兩個人,我煮飯便多加了半斤米。但令我想不到的是,公婆飯量大,他們吃不飽。吃不飽飯,他們又不好意思說,餓了便悄悄去外邊加餐。他們在小區外的饅頭攤上一人買兩個饅頭,坐在小區花園里吃。
后來,鄰居無意中將此事告訴了林繁。林繁聽后很生氣,質問我為什么每次只做那么點兒飯,讓他爸媽挨餓。林繁的責備讓我感覺很委屈,我說:“你沒看到你爸媽來后,每次煮飯我都多煮了半斤米嗎?他們吃不飽又不說我怎么會知道啊?”
因為公婆吃飯的事情我跟林繁第一次發生了爭吵。
作為城市女孩,我天生有潔癖,容不得家里有一絲一毫的臟亂。公婆見我一天到晚不停地打掃,便以為我嫌他們臟,心里很不高興。林繁出差回來,公公鐵青著臉告訴他說要回老家。林繁急忙追問緣由。于是,公公便將他們吃不飽飯又不敢對我說、我總是不停地收拾家嫌他們臟的事情一股腦對著林繁說了出來。
聽了父親的話,林繁安慰他說:“爸,薇薇在城市長大,不了解你們的生活習慣,她不是有意的,你們不要在意。”
公婆聽出了林繁話里話外“和稀泥”的意思,也不好再說什么,但心里卻自此結了一個大疙瘩,認為林繁是“娶了媳婦忘了娘”,是有意“包庇”我。
一天,我三姐做生意資金有缺口,打電話向我借20萬元。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借錢給三姐這事被婆婆知道后,她激烈反對。她質問我說:“你將這么多錢借給你娘家姐,如果她生意賠了還不上怎么辦?”
婆婆的干涉讓我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我回敬她道:“我三姐跟我是親姐妹,她開口向我借錢,我怎么好意思不借給她?再說,就是賠了,賬還在那兒,還能怕她不還嗎?媽,這是我自己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好不好?”
聽我說不要她管,婆婆更來了氣。她板著臉教訓我說:“這怎么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們的錢里有繁繁的一份,你憑什么不跟繁繁商量就做主借錢給你娘家人?”
“你這么大年紀了,好好養你的老,我們的事拜托你就不要操心了!如果需要商量,我會找繁繁商量的。”我不耐煩地說。
那天,婆婆被我氣得犯了心臟病,林繁也因為此事遷怒于我,我們大吵一架后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冷戰。
二
一個月后,我發現自己懷孕了。沖著我肚子里的孩子,林繁以及婆婆跟我重歸于好。特別是婆婆,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我噓寒問暖,變著法兒討我的歡心。懷孕6個月的時候,我去醫院做產檢,回來后將產檢的單子放在客廳的茶幾上便去臥室了。在客廳看電視的公公看到后,順手拿起看了起來。公公和婆婆戴著老花鏡左瞅右瞅B超彩照,嘀咕說怎么沒看到胎兒的“小雞雞”。于是,他們便斷定我懷的是個女孩。
“當初,繁繁將她領到家里的時候我就看不上她,長得又瘦又弱,不像生男娃的樣子,咱林家恐怕要在她這里絕后了。”公公氣急敗壞地對婆婆說。
他們的對話刮進了我的耳朵里,我呆了。那一刻,我不爭氣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
林繁回家,看到我躺在床上掉淚,便問我緣由。弄清楚我生氣的原因后,林繁勸我說:“爸媽一輩子生活在農村,觀念太傳統,一時半會兒讓他們改變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你就不要再跟他們計較了。不管生男生女,我都喜歡。爸媽的態度你就不要管了,我會私下里做他們的工作的,保證不再讓你受委屈。”
林繁的態度讓我心安了許多。但我內心里對公婆的不滿依然無法釋懷。之后,更讓我傷不起的是,婆婆以前的熱情似火變成了冷若冰霜,家務活也不做了。無奈之下,我只得挺著大肚子自己做家務。
第二年春天,我生下了一個漂亮、健康的男孩。見我生了男孩,公公和婆婆對我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的轉變,公公對我笑臉相迎,婆婆夸我是他們老林家的大功臣。如果我生的是個女孩,他們還會有如此的熱情嗎?
我生完孩子出院后,本來打算請個月嫂,但婆婆為了省錢,主動要照顧我。由于婆婆育兒觀念太過傳統,在育兒問題上,我和婆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節儉的婆婆給孩子用舊內衣撕成的棉布做尿布,而我從衛生考慮要給孩子用尿不濕;婆婆給孩子喂奶怕燙著孩子,總是先放在自己嘴里嘗一嘗,而我卻認為這樣特別不衛生;婆婆清洗奶瓶只用涼水沖一下,而我卻認為奶瓶要用開水燙一下……
當這所有的矛盾沖突郁積在我心里讓我郁悶無比的時候,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忍無可忍了。那天,婆婆老家的親戚來拜訪,婆婆出于面子需要,硬讓正在坐月子的我作陪。我身體虛弱,勉強撐到親戚離開。親戚走后,忍無可忍的我沖婆婆發起了脾氣:“媽,拜托你要來親戚的時候通知我一下,也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你知道不知道,我正在坐月子,身體還未恢復啊!”
那天,我們婆媳倆吵得天昏地暗。婆婆和公公一氣之下,收拾東西要回老家,是林繁的苦苦相勸,才讓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
三
我和婆婆的沖突,讓林繁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想自己再也不能夾在老婆和父母中間扮演和稀泥的角色了,作為家里的主心骨,他得想出更好的解決家庭矛盾的辦法。不然,老婆和父母,他得失去一方。
心里有了主意后,林繁跟父母推心置腹地談了一次:“爸,媽,薇薇要上班,還要做家務、照顧孩子,確實很不容易。其實,與很多女孩相比,她已經做得很好了。她有時候脾氣是有些急,但你們也要多體諒她一些才是。”
林繁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打動了公公和婆婆的心。婆婆嘆了口氣說:“其實,我也知道她是個好媳婦,我們之間的矛盾,我和你爸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是我們觀念太老了。你放心,以后我們會注意分寸,不讓你為難。”
安撫好父母,林繁又來做我的工作。他跟我講土里刨食的父母為了供他和哥哥上學的辛苦,講因為自己交不起學費,母親曾經去醫院賣血,講父母傾盡所有供自己上大學……林繁的講述,讓我的心禁不住柔軟了起來,想想年邁的公公和婆婆也不容易,在農村時吃了許多苦,到了城里還得幫我們料理家務、照料孩子,自己應該對他們多些感恩和理解、少些埋怨和挑剔才是。
想通了這些后,我努力學著去理解公婆;而公婆也在努力地學著理解我,做什么事情也會事先征求我的意見。因為有了理解,那段時間,家里的氣氛和諧了許多。
今年春天,林繁做了一個大單,拿到一筆可觀的提成。林繁為公婆買了一套一樓帶小院的二居室,新房離我們住的房子不遠,端碗湯過去也不會涼。公婆住過去,照顧他們很方便。林繁說這樣我們和公婆都有了自己的空間,家庭矛盾相對來說便會少些,會相處得更和諧。
老公的善解人意讓我很感動。公婆住進去后,很快便喜歡上了這套房子。他們在小院里開辟出一塊菜園,種上了時令蔬菜,我們周末帶著孩子過去幫他們打理菜地。一家人在菜地里相互協作,其樂融融。
適當的距離,讓我和公婆淡忘了過去的不快。林繁常常出差,工作忙了,我便將孩子送到公婆那里,讓他們帶。公婆如何帶孩子、教育孩子,我都不再干涉。我的信任,讓公公和婆婆十分高興。為了“與時俱進”,他們也開始從電視和書上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方式,將孩子帶得又健壯又聰明。
彼此的信任,讓婆媳關系變得越來越和諧。今年端午節,我和林繁將公公和婆婆接到我家過節,婆婆用高壓鍋做菜的時候,不小心將高壓鍋給燒壞了。看著婆婆忐忑不安的樣子,我安慰婆婆:“媽,沒關系,壞了就壞了,這個鍋用了好幾年了,我早就想換了。”我這樣一說,婆婆放松了,林繁欣慰地笑了。因為林繁知道,那口高壓鍋我們才買了一個星期,花了1000多元錢呢。
享受著親情的快樂,我終于明白,其實,農村公婆和城里兒媳是可以和睦相處的,只要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兩代人都能享受親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