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日利亞政府決定停止對消費燃料實行補貼后,尼日利亞進入了一段政治動蕩時期。燃料價格攀升在發生了全國性罷工后有所緩解。不過,最近的價格震蕩仍然讓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么尼日利亞這個非洲最大原油出口國現在被迫進口這么多石油,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在近期尼日利亞議會的一場聽證會上,燃料補貼臨時委員會主席法魯克·拉萬指控說,在過去的一年里,每天至少有1400萬升進口石油不翼而飛,“比如說2011年,每天的卸貨量是5900萬升。這意味著,每天有1400萬升由尼日利亞政府以補貼形式支付的石油沒有用在尼日利亞。這意味著某些人以某種方式受到了損害,這些人當然是當地老百姓。”
尼日利亞政府最初解釋說,終止原油補貼是為了打破不道德的石油運營商的控制。但是,反腐敗活動人士加巴·烏馬·卡利說,最新披露的信息似乎顯示一些政府官員牽涉其中。他說:“這是個非常有利可圖的伎倆。你只要認識石油部長或者是石油部某個高級官員,就可以獲得進口成品油的許可。據指控,這些官員利用他們的家人、朋友還有執政黨官員,把進口許可給了這些人,并為其分配成千上萬升的進口配額。”卡利說,在政府宣稱2011年進口石油大幅度上升后,有人指控,資金可能被挪用,為政治選舉買單,“人們私下里都說,這些錢花到了2011年選舉上。這也是為什么尼日利亞人如此憤怒的原因。據傳這些過度花費的錢用在了選舉上,幫助總統連任。”古德拉克·喬納森政府已經指令該國經濟和金融犯罪委員會調查這些指控。雖然該委員會的辦案能力頗受敬畏,但是其介入并未緩解公眾對官員腐敗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