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入市年內有望獲得重大突破,相關部門正在制訂的養老金投資運營辦法最快將在一季度發布。養老金入市比例很可能參照企業年金有關辦法,即入市比例最高可達30%。按照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計算,最多約有5800億元資金可入市。
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基金,肯定不能單純地依靠財政支持等外來資金的注入,開源還要靠基金本身的保值增值。如果剔除2010年的1954億元財政補貼,上海、江蘇、湖北、湖南等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征繳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14個省份中,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其他省份的缺口在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或基于這樣的考慮,國務院有關部門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養老金入市步伐。但筆者以為,資本市場的風險系數可能會超越養老保險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從近些年社會基金投資回報率來看,資本市場根本無法滿足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性、安全性、穩定收益和收支不斷擴張的總體投資要求。
從2003年社保基金首次“闖入”股市到2008年全年權益投資收益-6.75%!現在看來,雖然社保基金“虧損”依然,但在一些經濟專家和市場人士的期盼下,有關部門又想拿養老保險基金到資本市場去“練膽”!這再一次印證了坊間的笑談:“虧多少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玩的就是心跳。”筆者以為,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之所以如此盲目,顯然與中國社保基金投資制度有關。首先是社保基金投資的法律不健全,其次是原有的法規又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
應該說,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很特殊,它的特殊性就要求對投資品種的選擇和風險控制更加嚴格。“保值增值”不是口號,“保值增值”更不應該拿著老百姓“私人的奶酪”去“練膽”。在美國,1935年國會通過《社會保障法案》及其后的修正案強制征收工薪稅所形成的“聯邦老年、遺屬和傷殘人保險信托基金(OASDI)”,簡稱聯邦社保基金,就類似于我國的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研究發現,一直標榜“自由”、崇尚“市場”、反對壟斷與集權的美國人在聯邦社保基金投資的問題上,歷來謹慎且異常的保守。根據《社會保障法案》對聯邦社保基金投資的規定:只能投資于美國政府對其本息均予以擔保的“孽息型有價證券”。按照法律,聯邦社保基金的資產除極少數的現金外,幾乎100%都投資美國財政部專為聯邦社保基金發行的特種國債。截至2005年底,OASDI全部資產均為年利率3.5%~8%的歷年特種國債和公債有價證券,沒有一分錢的股票資產,更沒有類似上海社保基金投資房地產開發的情形。而且根據法律規定,信托基金不僅要聯邦政府統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節余必須投資于聯邦政府連本帶利擔保的證券,所獲利息也被存入信托基金。換言之,美國政府不允許聯邦社保基金“入市”購買股票。
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說:“如果問問經歷了2008年股市波動的美國401K的投資者,恐怕他們得出的結論剛好相反,他們的股票投資讓他們養老無依,對安全養老者艷羨不已。已有美國投資者根據不同的十年股市平均收益率得出不同的結論,股市的高增長取決于入市、出市的時機,在1931年大熊市的反彈中入市者,到1960年代還不能全身而退,直到下一輪牛市開啟。另一個命門是,每年必須在股市藍籌股之間進行重新的均衡分配,不管是贏是虧,保證在漂亮50股票平均投資2%,這簡直是對人性最大的折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筆者以為,養老保險基金作為戰略性儲備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至上”比收益高低更關鍵。把這么一大筆養老保險基金用于投資,而且還是投向股市,其安全性誰來保障。如果折戟股市怎么辦?又有誰來為百姓填平這個“窟窿”?在互聯網上,很多網民擔心入市養老金會成為“既得利益群體”的“口中之食”。在網易的一份調查中,71.8%的網民反對養老金入市,28.1%的網民支持;中金在線網站的調查中,73.68%反對,26.32%支持。所以,還是慎之又慎地動用百姓的“養命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