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俗稱骨關節病、骨質增生、退行性關節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較為常見的疾病。本病的特征是關節軟骨變性,包括軟骨下骨板的囊性改變,軟骨下骨髓處的骨質增生,關節邊緣處有骨贅形成等。臨床的病理特征有:關節僵硬、腫大、疼痛等,病人的日常活動受到限制,而晚期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致畸。多發于膝關節、指間關節、腰椎、頸椎等。[1]該病在40歲以上病人中較為多見,而女性又占其中的大部分。從該病的臨床表現中可以知道骨性關節炎歸于中醫“骨痹”、“痹證”的范疇,如氣血痹阻、肝腎虧虛、年老體弱、復受外邪等。中醫有“腎主骨”的說法,所以腎虛與該病的關系尤為密切。骨性關節炎是常見多發,但難以治療。筆者從2004年開始運用推拿、中藥內服外用、功能鍛煉、理療等中醫康復療法進行治療,對此方法的療效較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