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興起之初,人們總是會問:互聯網會改變什么?而今天,這個問題恐怕已變成:互聯網不會改變什么?
當支付遇到互聯網,一場革命自然不可避免。從1998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業務開始算起,互聯網支付已經走過了十余年。到今天,傳統的現金支付已經“退居二線”,各種在線支付方式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互聯網支付終端也從桌面電腦擴展到手機和電視等多種形式的終端上。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從一種時尚變成了一種常態,漸漸改變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購物中最重要的一環——支付,卻在最初的階段制約著人們的消費欲望,于是第三方支付這個行業應運而生。據說,如果你在網絡購物時不相信賣家,但卻可以相信第三方支付這個“中間人”,它可以保證你的交易安全。
后來發生的一切就已經很清楚了?,F在對于很多人來說,一個第三方支付賬號,已經變得和身上的錢包一樣重要。
準確來說,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它通過與銀行的商業合作,以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為基礎,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戶的個性化支付結算與增值服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今年2月份發布的《2011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份,第三方支付達到8300億元,增長率112%,預計未來幾年仍將呈現穩定增長趨勢,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將達22500億元。還有數據顯示,未來3~5年內,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年均增速將超過40%。預計到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額將達6000億美元。
在市場飛速發展的同時,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2010年6月,央行正式對外公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開始對國內第三方支付行業實施正式的監管。根據其中規定,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需要按規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即“第三方支付牌照”,才能成為合法的支付機構,而未取得資質的企業將不得繼續從事支付業務。2011年5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共頒給27家單位,第三方支付走進監管時代;2012年6月29日,第四批支付牌照正式發放。至此,全國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已經有196家。
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第三方支付可經營的業務中,有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數字電視支付等。
毫無疑問,第三方支付已經站穩了腳跟。但對于該領域中危機感十足的企業來說,挑戰才剛開始。
互聯網支付 求突破
在多種支付方式中,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的是互聯網支付。其業務包括針對個人用戶的機票預訂、話費充值、信用卡還款、AA制付款和生活繳費等應用產品,以及針對機票、物流、保險、基金、直銷等行業推出的專業商業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財付通、匯付天下、聯動優勢等企業還為個人服務和行業合作提供CRM(客戶管理系統)、聯合營銷等增值運營服務。據聯動優勢副總經理李賁介紹,由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在交易中獲得的分成非常低,一般都在千分之幾,所以增值運營服務成為了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業務之一。
根據行業側重點的不同,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公司,如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二類是側重行業需求和開拓行業應用的公司,如匯付天下、快錢等金融型支付企業。
支付寶是依托淘寶平臺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2011年,支付寶的日均交易額已經超過30億元。據支付寶內部的人士透露,目前來自淘寶、天貓和聚劃算等阿里系電商的交易額仍占到了支付寶總交易額的50%以上。
而匯付天下則是最早進入航空電子支付市場以及基金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匯付天下在航空電子支付的交易額達到了近1500億元,占到航空業電子支付市場總額度的50%。而其基金的市場業務也非常大,交易規?;蚴呛娇罩Ц妒袌龅?0倍。
聯動優勢則是銀聯與中國移動合資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進入第三方支付的渠道與支付寶、匯付天下都不同,主要是借助中國移動話費充值和金融信息服務發展起來的。
可以說,第三方支付企業是依靠“傍大戶”成長起來的,早期的業務擴張模式是“跑馬圈地”,與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大的電商合作,提供支付的解決方案。但隨著互聯網支付領域的逐漸成熟,各個支付企業也都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近日,支付寶與分眾傳媒、聚劃算三方合作推出“悅享拍”服務,進軍O2O(Online To Offline)。消費者可通過裝有支付寶客戶端的手機拍攝二維碼,在分眾傳媒的顯示屏前購買聚劃算上的商品和服務。聚劃算資深總監程煒文表示,利用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方案,3年之內有望開啟一個千億元量級的市場。他強調,這次是一種全新模式的嘗試,如果成功的話,未來在報紙、電視等媒介上都會有商品的二維碼。
而匯付天下則將戰略布局拉向了三四線城市。有數據顯示,農村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九成以上,手機持有率也已經高于銀行卡。此外,村城鎮地區、小微企業對于金融和支付產品也有著迫切需求。匯付天下戰略管理部總經理湯偉稱,匯付天下已經從“傍大戶”模式轉向“服務中小商戶”模式。
另外,財付通、匯付天下等公司則都在重點布局移動支付領域,推出各自在移動客戶端的支付產品。比如,財付通已經擁有基于WAP、HTML5和支持蘋果、安卓、塞班等不同終端的移動支付產品,下載安裝量已超過千萬,并且已開通購買QQ服務、話費充值、電影票預訂、信用卡還款、水電煤繳費等多項手機服務。匯付天下去年11月就提出了“ASI@戰略”,針對不同領域推出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基金交易“天天盈”平臺推出了移動客戶端,可覆蓋80%的基金產品,有150萬實名制的用戶。匯付天下戰略管理部總經理湯偉表示,基金的交易時間一般是早上9點半至下午3點,匯付天下推出的天天盈手機端產品,是為了讓用戶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完成交易。
但互聯網公司所推出的移動支付,借助的仍然是互聯網的平臺,本質上是互聯網支付的線下延伸,并沒有完全體現出“移動”的特色。
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進入“后牌照時代”。“未來3年,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排位賽’,市場前幾位的公司將基本從第一批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中誕生?!睖珎ヒ舱J為,現在已經不是拼資質、拼有沒有牌照的時代了,價格戰會洗掉那些只會從手續費中分成的第三方支付企業。
移動支付 尋整合
易觀國際的市場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數達1.87億戶,交易額達742億元,同比增長67.8%。該報告預計,到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將達到3.87億。
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探路的,有電信運營商、銀聯等主導的近場支付(HFC),有拉卡拉等移動支付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也有互聯網支付企業在線下的業務延伸。
近日,國內近場支付的僵局終于被打破。中國移動與銀聯達成合作框架協議,中國移動手機用戶可在印有非接觸受理標識“QuickPass”的POS機上通過“刷手機”進行遠程支付操作。中國移動與銀聯的合作,意味著移動支付由中國移動、銀聯和第三方支付的三足鼎立格局轉為兩大陣營,并且兩種支付標準有望得以統一。
在此之前,移動支付存在兩種技術標準,分別是中國銀聯主導的13.56MHz和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合作達成后,中國移動將轉移至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并推出SIM卡內置、貼片及掛件3套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表示:“目前我們和銀聯的標準已經統一,平臺也搭建起來了,下一步要盡快把NFC的功能內置到手機中去。”他還透露,接下來雙方將在50個城市進行試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近期谷歌錢包的失敗說明移動支付的普及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利益協調問題。要發展近場支付,協調好運營商、銀聯及手機廠商的利益分配是關鍵。
目前,全球惟一大規模普及近場手機支付網絡的是日本。早在2004年,日本就開始發展“手機錢包”業務。截至2010年,日本三大運營商共有4800萬移動支付用戶,占日本移動用戶總量的40%。
其實,日本移動支付的產業鏈上同樣巨頭云集,利益復雜交錯。但最后,各環節上的企業都只專注于自己有核心優勢的一塊,不去涉足其他領域。“這其實是商業博弈的結果。因為企業意識到誰也不能在產業鏈上自己從頭做到尾,所以選擇了合作。”日本管理咨詢公司野村綜研主任研究員陶旭駿表示。
除了強勢的運營商和銀聯,涉入移動支付的也有第三方的創業者。
拉卡拉是一家定位“便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并且,與其他公司不同的一點是,拉卡拉是從線下的便利店開始,反向朝著線上支付發力的。
2007年,拉卡拉開始進入便利店,通過與終端和渠道廠商逐個洽談的方式,最終達到了現在300個城市、6萬個便利店的終端布局規模,這是拉卡拉的第一個發展階段。第二個階段,拉卡拉在報亭等地點設立了公共的終端設備,并增加了商戶收單服務,即拉卡拉多功能POS機進行銀行卡收單。另外,拉卡拉在今年還推出了基于手機音頻接口做的類似Square的迷你刷卡器,用戶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客戶端軟件,再通過這個刷卡器就可以完成信用卡還款、銀行轉賬等業務。
孫陶然稱,拉卡拉的發展模式有點類似于運營商:最初公共的刷卡設備像公用電話亭,后來帶刷卡的電話進入每個家庭中,現在則設計出了手機端的迷你刷卡器。
值得注意的是,拉卡拉的設備,無論是電話支付、通過手機音頻接口支付還是通過拉卡拉POS機支付,都離不開“刷銀行卡”這個環節。業界人士分析,這種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有利有弊。首先,拉卡拉的支付方案都是需要硬件支持的,這在前期發展上是一個門檻,但一旦規模化,這個問題就會越來越?。淮送猓@種方式本質上并沒有脫離“刷卡支付”的環節,保留了用戶慣用的消費方式,有利于培養用戶群體,但也仍然需要依賴銀行卡。在目前移動支付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記者走訪了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他們普遍認為,就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而言,技術和標準只是手段,更多的行業機構和支付企業將關注點聚焦在商業模式和行業應用的創新上。
有消息稱,下一代iPhone將會內置近場支付芯片,試圖占領移動支付市場。一旦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設備商入局,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更加復雜。但總體來說,移動支付領域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各方還都在探路中,要做到真正的普及,產業鏈的重組整合不可避免。
銀行卡收單 找支持
銀行卡收單業務就是消費者在商戶通過POS機刷卡消費后,商戶和收單機構、發卡行再進行結算。收單機構從商戶那邊得到交易單據和交易數據,扣除按費率計算出的費用后,再打款給商戶。
收單業務的利潤主要來源于結算手續費。根據行業不同,費率分別為0.5%~4%不等,手續費按照7:2:1的比例,“7”歸發卡行所有;“2”歸收單方所有;“1”則為銀聯所有。
6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發布《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從其中相關規定來看,商戶安裝POS機的準入門檻將提高:今后銀行卡同一特定商戶簽約的收單機構為一家,每個收銀柜臺只能擺放一臺可聯網通用的受理終端,上述規定也就是業內常說的“一戶一行、一柜一機”,其嚴格程度超過了業內預期。
自去年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支付寶、匯付天下、拉卡拉等多家公司開始布局POS收單業務,成為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的新焦點。
支付寶2012年3月宣布3年內投入3億元進軍貨到付款市場,并將為線下支付提供3萬臺POS終端。匯付天下2月份也開始涉足POS機收單業務,已經布局了數萬臺的POS機,預計年底將突破10萬臺。此外,拉卡拉也在數月內發展了近4萬臺POS終端。
記者了解到,由于商業銀行在此領域的布局已經多年,第三方支付企業進入這個市場,大多只能選擇與中小商戶達成合作。因為,去商業銀行辦理申請POS機對中小商戶來說有一定門檻,辦理時間也較長;相比之下,選擇第三方支付企業則最快一天就可以申請完畢,大大降低了中小商戶的使用門檻。
有媒體報道稱,針對新規定的出臺,銀行機構認為收單業務野蠻發展多年之后,終于有了法規的規范和制約,這將有助于引導行業走出價格戰、規模戰。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則普遍認為“限制較多、規定較細”,其意見主要集中在分支機構、清算管理、一柜一機和創新四個方面。
很顯然,進入銀行卡收單這一領域,第三方支付企業將遇到重重阻力。作為市場新晉者的第三方支付想要有所作為,政策方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當局者說
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第三方支付已經進入“后牌照時代”。未來3年,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排位賽’,市場前幾位的公司將基本從第一批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中誕生。
匯付天下戰略管理部總經理湯偉:現在已經不是拼資質、拼有沒有牌照的時代了,價格戰會洗牌掉那些只會從手續費中分成的第三方支付企業。
聯動優勢副總經理李賁:第三方支付企業在交易中獲得的分成非常低,一般都在千分之幾,所以增值運營服務成為了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可以獲取利潤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