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7.21”特大暴雨已經進入救災善后階段,截至發稿時,本次暴雨已經確認導致77人死亡,經濟損失116.4億元。
眾所周知,排水體系的缺陷是導致本次暴雨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完成此類基礎設施的改建并非短期工程,需要完善的規劃和充足的時間。因此,在這一“病根”徹底消除之前,基于IT信息化的應急預警方案就成為了減小損失的關鍵。
遺憾的是,這也是民眾此次質疑最多的部分之一。北京市氣象局與三大電信運營商之間的“預警短信風波”,雙方爭議令公眾產生頗多疑問。
暴雨過后,所有人都想知道:我們的應急預警系統,到底發生了什么?
技術之殤
沒有人愿意出事。對于類似“7.21”的極端天氣,北京市政府也并非沒有相應的應對預案和預警系統。
“北京市乃至全國的防汛預警系統建設,近幾年還是得到了重視,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眹倚畔⒒瘜<易稍兾瘑T會委員、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國務院頒布的一些相應文件就可以看出,國家對于信息化在防汛工作中的作用還是非常認可的。“但坦率地講,預警系統在這次暴雨中發揮得并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比較大的損失。”
另一方面,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劉洪偉卻公開對外表示:此次暴雨天氣,我們的預報非常準確,預警非常及時,各級部門的防汛預案也是非常到位。
很顯然,“發揮得不理想”與“非常及時”是兩個相互矛盾的說法,令人疑惑。對此寧家駿的看法是:如果只是傳統信息的加工處理,現有的預警系統確實足夠了。但要真正起到防災的作用,現有的系統還遠遠不夠精細,導致效果與預期差距明顯?!皬母旧险f,現在的預警系統沒有很好地和大數據處理很好地結合起來?!?/p>
事實上,7月21日之前,北京市氣象局確實發布了預警,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渠道告訴民眾當天會有暴雨天氣。但緊靠專業的預報并無法讓公眾意識到這會是多么糟糕的一天。
“一種極端天氣,必須與當地的地理條件相結合才能很好地預測可能會造成的后果。比如,在山區、低洼地、河流等不同地段,結合當地不同的排水體系,暴雨造成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地方積水嚴重,有的地方卻一點事都沒有?!睂幖因E認為,預警系統的搭建一定要重視大數據處理及相應災害模型的精細化?!拔覀儸F在的預警系統還只是停留在信息上報、發布的階段,技術滯后,所以沒辦法做出很準確的預測和分析?!?/p>
對于技術上的問題,本報記者多次致電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氣象局等部門試圖了解預警系統的建設狀況,但截至發稿時,未能得到回復。
失靈的聯動
記者注意到,最新的《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2012年修訂版)中,共有34個機構作為應急防汛成員單位被提及,明確分配了在暴雨防汛期間的相應職責。其中,市經濟信息化委和市通信局負責災情發生時的通信保障任務;市氣象局負責提供實時氣象服務,及時向社會和政府職能部門發布暴雨等災害天氣過程的預報、預警信息;市水務局的職責包括防汛信息化建設、管理和維護,檢查、監督各部門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從責任分配不難看出,以上提及的幾個機構是極端暴雨天氣下,信息化預警的關鍵部分。而市水務局更是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的常設辦事機構——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駐地所在。
很顯然,該預案在制定時就明確了很重要的一點:防汛過程中,不同部門的協作聯動是非常重要的。體現在預警層面,則可以被解讀為數據信息的共享和業務職能的協同。遺憾的是,在此次暴雨災害中,這至關重要的一點也成為了預警過程中的軟肋。
暴雨過后,面對公眾“為什么不群發短信預警”的質問,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曲曉波的解釋是:發送短信的基站十分有限,一秒鐘最快只能發出去400條,但是北京有2000萬常住人口,發完時降雨可能就結束了。“技術原因導致這個方案無法實施?!?/p>
這一言論立刻遭到了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齊聲反對,認為全網發送短信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
曲曉波的“技術論”或許是“有據可依”的。就在7月12日舉行的2012應急管理(廣東)高層論壇上,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孫健曾經就提及過,手機短信預警的缺陷在于“大量發送時延較長”,當時并沒有受到任何質疑。
雙方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自身的說法,那么惟一可以確定的是:機構之間溝通的缺失,使得聯動機制失靈。運營商與氣象局僅是防汛預警工作中的一環,見微知著,可見在需要多部門合作的防汛工作中,一旦有一個環節的信息不通暢,將導致整個流程的整體滯后。
“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數據共享,現階段確實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睂幖因E坦言,種種復雜的原因之下,使得當前各個部門的預警系統都是各自為戰,而并不是統一的共享、交換平臺,這就影響了信息的獲取、調度以及發布,最終影響應急預警的效率?!皬摹?·21”特大暴雨的救災效率來看,各部門之間的預警系統聯動顯然還應該做得更好?!?/p>
相比之下,企業在這一方面的反應,則要快速得多:7月25日,北京市再次遭遇暴雨警告,百度自21日暴雨過后短短4天內,迅速聯合了MINI中國、路況電臺、英菲尼迪等企業,開發新版Android百度地圖,提供積水和擁堵路段的預警服務。
當然,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出發,由于運行的機制差異過大,現階段要達到民營企業那樣的快速聯動確實有難度;但至少在暴雨損失慘重的教訓過后,各部門能夠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預警系統和方案。
“從技術層面看,有許多的解決方案用來加強現有的系統。”寧家駿認為,未來的應急預警系統一定是一個跨部門的統一系統,這樣才能高效地發揮作用?!巴瑫r,也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能夠真正聯動的預警體系?!?/p>
預警系統的搭建一定要重視大數據處理及相應災害模型的精細化。我們現在的預警系統還只是停留在信息上報、發布的階段,技術滯后,所以沒辦法做出很準確的預測和分析。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