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天津橋春望
□雍 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1.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解析:這首詩為晚唐詩人雍陶觸景生情而作,描寫了當時東都洛陽的美麗春景,景中含情,滲透著作者對國勢漸弱,盛景不再的凄婉哀嘆,以美景襯悲情的手法,含而不露地表達情感,可謂一首別有韻味的詩作。
詩的前兩句中,生動地描畫出水映紅霞春風拂柳的美景,使景物有了輕微的動感,卻又將這美景底色變得黯淡起來,也映襯出詩人的傷感之情。
后兩句中詩人離開近景,抬眼穿過叢林北望上陽宮看到的景象,看似有些突然,但可由此探知作者沐浴在爛漫春光中時撫今憶昔昔不再的感傷,正因為有前面的春景柔美,才引起作者對昔日盛況的追憶。
上下兩句使用對比,一個遠景,一個近景,一個柔美,一個凄涼。
參考答案:1.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揚。宮殿重門緊閉,當年曾經是日夜歡歌的上宮殿,而今一片寂寥,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
2.詩人以樂景寫哀情。詩的前兩句,作者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詩的后兩句轉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讀者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
【閱讀指導】
唐詩是中國古典詩發展的全盛時期的代表,其影響深遠,且流傳廣泛。除了運用常見的方法閱讀唐詩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時代特點
唐朝的經濟和文化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統治者能實行較開放的對外政策,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詩人,具有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愿望,有狂放不羈的精神氣質和俠膽雄心。置身于大唐帝國開拓進取的時代氛圍,詩人們不甘落后,躍躍欲試,即使在奮斗中遭受到挫折,也表現為十足的狂傲、自信。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盡管他多次聲言“功成身退”,但“身退”是以“功成”為前提的,可見其內心里仍充滿獲取功名的熱望。對這樣一位詩仙酒徒狂客,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對他給予禮遇和尊重。從這個意義上說,唐朝、唐詩、唐人是大氣磅礴、鏗鏘有力的,名之曰“鏗鏘大唐”是名副其實的。
再比如同是送別詩,唐朝詩人王維吟唱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少了許多惆悵和悲戚,多了一些豪邁和希望的情調。而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就不是這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生動細膩,描情繪意,絕妙無比。讀者仿佛在舞臺上看到了那生旦主角,兩手相執,兩肩上聳,訴無語,泣無聲,比千言萬語、號啕大哭,悲之更切。兩相對比,時代特征一目了然。
二、梳理主要流派
就盛唐而言,出現了兩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一個是邊塞詩派,另一個是山水田園詩派。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包括: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其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山水田園詩派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
三、理清四個階段
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下面重點說說晚唐。晚唐社會混亂,政局逐漸走向崩潰,影響到晚唐詩歌,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帶有濃郁感傷情緒的美。李商隱的詩歌,于感嘆身世、憂時憫亂中,已經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氣氛。此外的杜牧、皮日休、陸龜蒙等各家詩派都致力于藝術形式的精工雕琢,以苦悶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覺和情緒的抒發,以哀怨悱惻為美、以悲涼蕭瑟為美、以淡泊情思為美、以幽艷細膩為美,追求韻外之致。
四、掌握多樣題材
政治、經濟、戰爭、宗教、宮廷、吏治、科舉、婚姻、親情、友誼、羈旅、懷古、山水、田園等社會與自然現象的各個方面唐詩都寫到了。正如聞一多所說:“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五、了解多樣形式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閱讀思考】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駱谷晚望
□韓 琮[注]
秦川如畫謂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注]韓琮于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此后失官,無聞。此詩當是其失位還鄉之作。
(1)首句“秦川如畫謂如絲”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訪城西友人別墅
□雍 陶
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1)這首詩用字精練,請結合全詩內容談談“日高”“猶未”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只字未提詩人要去拜訪的友人,但是我們仿佛看到了友人的風采,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夏日過鄭七山齋
□杜審言[注]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云陰送晚雷。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回。
[注]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唐高宗咸亨進士,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此詩是杜審言任洛陽縣丞時,到洛陽近郊鄭七山齋訪問時所作。
(1)尾聯中哪一個字用得好?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頷聯描繪山齋內外景色,情景交融。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