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國家,社會,群體離不開共同理想引導。共同理想是一個社會群體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人類從事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起到凝聚社會力量,穩定社會生活,增強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當前我國處在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時期,共同理想的弱化現象日趨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知識分子如何完成歷史使命,啟蒙社會成員對共同理想的正確理解和認同,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知識分子應積極發揮價值范導作用,啟蒙廣大民眾理性思考,探索引導民眾認同和接受共同理想的新思路。
關鍵詞 共同理想 知識分子 理性 啟蒙
中圖分類號:C912.63 文獻標識碼:A
1 共同理想內涵及現狀
人類精神活動的任何領域,都是在現實中汲取理想,再把理想轉化為現實。①馮契認為,理想是對現實可能性的反映,人在現實中確立理想后就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促使其可能性在現實中得到實現。可見理想是推動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理想的實現就是把客觀現實規律提供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類實現自由的途徑;同時,理想還是積極向上的,它不僅應符合人性的要求,而且還應當反映社會進步力量的要求。理想包含著三個基本要素:一是,理想來源于現實的,同時反映了現實的可能性,是能夠實現的可能性,不是虛假的可能性。這種現實的可能性就是理想實現的客觀依據。二是,理想必須體現人的合乎人性的要求,特別是社會進步力量的要求。理想是反映了人們的要求,愿望,是符合人們利益的,符合人們需要的。三是,理想必須是人們用想象力構想出來的。理想要把體現人的需要的這種現實可能性轉化成為一個觀念,構想,成為一個對未來美好設想的理想。
共同理想從產生的主體上看是“社會群體”的,是社會群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當下社會現實可能性,社會發展規律的理性認識。從形成的內容來看是關于“社會群體”利益的,符合“社會群體”需要的,不是關于某個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所有共同理想體現了一個集團,一個社會,一個群體在目標構想上的共同認識。這種共同性是指社會群體在社會生活聯系中逐漸形成的共同愿望,并不是說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全體成員在一起同時設想出來的,而是社會中的精英人士、知識分子等個體在對社會的理性認識基礎上構想出來的,符合全社會利益需要的觀念、預見、目標。這一構想目標是具有代表性的理想,代表了整個社會群體的奮斗方向和利益需要,具有兼容并包的特點。所以共同理想的“共同性”具有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相對性,是不斷發展的歷史運動過程。正如恩格斯說“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面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②這一合力的形成過程就體現出共同理想的歷史形成過程。
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理想逐漸發展成為理論被民眾接受、認可后作為全社會的奮斗目標。這樣的理想就是共同的,是全社會全體成員共同擁有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作為一定社會群體,一定集團,一定階級的共同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價值取向、精神導向、并自覺努力追求渴望達到的構想。所以,共同理想體現的是全社會人們的共同目標,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需要。由此可見,共同理想是能夠包容個人理想的,追求共同理想與追求個人理想是不矛盾的,二者是互相聯系,彼此依托包容的。無論是科學還是共同理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都遵循著一致而百慮,百慮到一致,殊途到同歸,同歸而殊途的反復曲折前進的辯證運動規律。隨著人的認識水平的提高,社會環境的改變,在不同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現實情況變化。
時代要求共同理想面對各種需要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共同理想要反映時代的要求、表現時代的精神。主體在發揮能動作用時,精神活動中理性是主導,而生活中個體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性的認識。因此,共同理想的建構過程不單單是根據現實可能性,人的需要,運用想象力構想出來就可以的。共同理想代表的是社會進步力量的先進的觀念構想。要成為共同的理想,具有共同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個體掌握、認同。共同理想只有得到全社會成員對這個理想的自覺接受和認可才能發揮強大的精神導向作用。
共同理想本身具有寬容,啟發人的精神的作用。它不是一種科學論斷或者理論模式,它不是停止不前的,是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相對的一致,表現為螺旋式的前進運動。共同理想的形成過程包括兩個環節:一是由現實汲取形成零碎的,具體的,感性的個體理想。二是從零碎的,具體的,感性的個體理想到整體的,抽象的,理性的共同理想形成。再由個體到共同,再由共同到個體的兩個環節過程中人類的認識實現了兩次飛躍。這兩次飛躍的過程就是知識分子和民眾對話的過程。就作用說,共同理想可以給全社會成員一個發展方向并激勵鼓舞人們為之奮斗。共同理想可以啟發人們正確認識自己、改造自己。共同理想可以引領人們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引導人們正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2 知識分子的作用責任
知識分子群體是整個社會群體中具有公共關懷與批判精神的精英人士。具有公共性、反思性、批判性與引領性特點。他們關注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對廣大民眾的思想發展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知識分子群體的知識結構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引領更富遠見的社會共同理想的構建。他們具有民族反思、文化自覺、社會批判、“先天下之憂而優,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公共情懷。知識分子是具有能力向公眾表明訊息、觀點、態度、哲學或意見的個人。這一點表明知識分子要向公眾表達理性的科學的價值判斷和社會責任的文化。共同理想得以構建的前提是具有理性科學的價值信仰在全社會確立。知識分子不僅自身具備共同理想的理性品質,更有向社會民眾啟蒙、傳播的責任。知識分子不僅自身具有遠見的社會理想,而且要啟蒙公眾對社會理想的認可,并向公眾傳播共同理想,發揮引領公眾的作用。
形成現代公民共同體和民族國家群體身份的基礎就是理想上的共同認識。知識分子在理想選擇和思考中起重要引導作用。共同理想所體現的社會發展目標是國家綜合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整合各個個體理想的基礎上歷練出來的,反映了國家、民族的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指向。共同理想的認可問題關系到民心所向問題。共同理想的確立和認同為國家社會的發展鑄造了穩固的精神長城。知識分子發揮其啟蒙導向作用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在全社會民眾的土壤里培育共同理想,引導民眾自覺為共同理想的目標去努力,奮斗,自下而上的形成真理價值標準的共識。知識分子要在民眾心里確立價值標準,確立理想信念,就要做到對理性思維和共同理想認知上的啟蒙。當前知識分子的責任是:啟蒙民眾進行理性思考,向民眾闡釋和傳播共同理想,引領民眾形成共同的真理價值標準,引導民眾確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共同理想。
知識精英被看作是社會價值系統、共同意識形態即共同理想的自覺創造者、維護者、倡導者。同時又是知識、真理、價值,共同理想的構建者、啟蒙者。一個社會共同理想構建的關鍵因素知識精英,知識分子群體本身的培育。所以知識分子本身要注意加強知識分子對廣大社會民眾的啟蒙與引導。知識分子要堅持理性啟蒙、價值判斷的社會責任,使其所創造的共同理想真正做到激勵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凝聚社會力量的作用。知識分子要保持真理標準、要堅守理性啟蒙和進步性的思想、積極倡導公民的理性價值,使民眾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樹立共同理想的信念。知識分子要通過提高廣大民眾的思想水準,理性判斷能力來實現廣大民眾參與的民主文化,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廣大民眾的理性價值信仰基礎。
知識分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增進人類的自由和知識。③這也是知識分子一直所擔負的責任。共同理想的實現就是人們實現其自由,而知識分子是以未來遠大的共同理想為目標來引導民眾更好地實現其自由。所以說知識分子在新時代下的責任就是用共同理想來啟蒙民眾、引領民眾實現共同理想的目標,最終實現人的自由。
3 實現啟蒙的新思路
3.1 文化環境的路徑機制啟蒙
一個國家,民族對以自己創造的文化影響著民眾的精神心理活動,文化以傳統積累的形式潤物無聲地植根于廣大民眾心中。知識分子要想讓先進的、遠大的、理性的共同理想植根于群眾心中,就要讓共同理想的思想根源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如同生活方式一樣存在于民眾的心中。這就要通過整個民族文化傳統的感染把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礎像生活方式一樣在民眾心中如影隨形。共同理想要群眾掌握,要大眾化,但并不是要降低品味,降低標準去包容,迎合每個不理性的個人想法和觀念。富里迪先生警告我們:“如今,包容政策并不試圖培養和提升公眾品味,相反,它把公眾品味看作是某種需要取悅和制度化的東西。它不是去進行整合,而是向漠不關心的公眾提供互動式娛樂,以此來敷衍了事。”④知識分子當前責任是把共同理想的精神本質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結合起來,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啟蒙民眾更好地接受掌握共同理想。文化上的感染并不代表要把共同理想的理性概念、理性思想直接轉到個人的想法觀念中,這樣自上而下的方式是不能夠把共同理想的精髓深刻植根于群眾之中的。感染引導是指通過文化自身的啟蒙,周圍文化環境的影響,讓民眾自己獨立去思考、去理解、去認可,最后做到掌握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自身要找到與本民族文化的契合點,吸收民族文化中的凝聚力量,讓民族文化感染、啟蒙民眾。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當公眾滿足膚淺的、感性的個人想法過后必然會追求理性遠大的共同理想。
3.2 理性認知能力的啟蒙
提高民眾思考、學習、判斷的能力是知識分子實現共同理想構建最直接、最民主、最有效的途徑。民眾遲早會對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感性認識厭煩的。通過培養有思想的公眾來發展理想、培養理性思考能力、塑造優秀標準的公眾,只有這樣共同理想的精神實質才能夠被廣大民眾所掌握,才能植根于群眾。民眾的思想要保持優秀標準就必須提高理性認知的能力,理性認知能力的提高就需要知識分子的理性思想的啟蒙。理性思想本身就具有道德內涵,道德是維系一個國家民族的基本規范。在柏拉圖那里,蘇格拉底堅持的是這樣一個信念,由于我們思想,我們能過更好的生活,不只是更幸福,而且是更道德。思想的基礎是理性,思想需要判斷,判斷需要理性。民眾需要向往其具有理性價值的共同理想,因此,廣大民眾要通過學習思考分析判斷,有所取舍地選擇理想,人民群眾要有取舍的選擇和過濾就必定需要借助某種區別不同價值優劣的標準,一旦這個標準民眾不清晰、不明確,或者心中沒有真理標準,那何談取舍選擇?所以說,民眾去學習認識真理,提高自身認知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民眾自身可以去理性思考,具有辨別能力才能夠認識、掌握共同理想的精神、才能夠發揮共同理想的能動作用。民眾提高了自身能力,社會才能夠發展。如何提高民眾的理性認知能力呢?載體是民眾學習思考的橋梁和紐帶,建立好這個載體至關重要。多樣豐富的載體建立是在當今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下連接思想對接通道。日益發達的媒體不僅是一個傳播途徑,更是當今培養民眾的平臺,知識分子要努力開辟這個平臺,更要利用好這個平臺讓廣大民眾認可掌握共同理想。建設好媒體領域,給民眾一個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供了知識分子與普通民眾對話的一個重要公共領域。
3.3 群眾路線的啟蒙
共同理想要沿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發展規律就必須要走自下而上的形成機制路徑來發展自身。知識分子的啟蒙思想要植根于民眾心中就必須要找到正確的啟蒙路徑,讓啟蒙思想自下而上地走到人們腦海中,而不是宣傳思想,灌輸理論。不論思想還是理論都是由民眾發自內心形成的,這種發自內心的思想和自下而上的形成規律就決定了知識分子的啟蒙思想只能夠走群眾路線。首先,知識分子群體本身是群眾中具有理性認知能力、掌握豐富知識、先進思想的精英人士。其次,共同理想的形成和創造是基于全社會群體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最后,只有群眾認識到共同理想的價值及其思想內涵,共同理想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發揮其精神能動作用、才能促進社會發展。由此可見,知識分子要在廣大民眾心中種下共同理想的種子就要走進民眾的心中,讓民眾對共同理想的認可形成自覺的行為。用共同理想的理論去引導民眾學習、用理性思維方式去引領民眾思考、用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去調動群眾行動、用理性思想去啟蒙思想、真正做到群眾發自內心去追求共同理想。共同理想的構建需要知識分子發揮自己在群眾中的啟蒙作用,啟蒙的過程契合了群眾的期盼、吸引了民眾思考、滿足了人們精神需求、弘揚了民族主流價值、促進了理想上的共識、彌合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發展。
注釋
① 馮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②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③ 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三聯書店,2002.
④ 弗蘭克·富里迪.知識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