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擬從語用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車尾警示語流行的原因及其折射出的當下人的一些心理特征進行探析。
關鍵詞:車尾警示語 社會心理
一、引言
任何一種語言現象的產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一定的社會背景、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車尾警示語作為一種新興的流行語言類型,它的產生和流行都與一定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密切相關。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擁有私家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多,伴隨而生的車尾警示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如“距離產生美”“菜鳥起飛,航線不定”“開車無難事,只怕有新人”等車尾警示語與早期的“實習”和“注意”相比,內容越來越豐富,語言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些新型警示語或是以另類惡搞讓人開懷一笑,如“別按了,先告訴我剎車在哪”,或是幽默中又略帶幾分哲理引人思考,如“知識就像內褲,看不見但很重要”。這些形形色色的車尾警示語不僅豐富了警示語的形式、類型,更為車主們單調的行車旅程增加了一份溫情。
語言學家薩皮爾曾經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是社會文化的反映。車尾警示語的產生和流行,從根本上來說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社會思想趨于開放自由的基礎之上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變革都使人們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車尾警示語作為一種伴隨著這一變革而誕生的新的語言現象,其產生和流行都折射出當下社會大眾的一些心理特征。
二、求新逐異,張揚個性——反傳統的心理
“女司機+磨合+頭一次=女魔頭”“馬路新秀,急剎天后”“車與老婆恕不外借”這些個性化色彩濃厚、搞怪另類的車尾警示語,強烈沖擊著大眾的視覺,同時也真實地展示了草根階層的生活態度和聰明才智,反應了年輕一代求新求異的心理特征。
車尾警示語的使用者多為年輕人,他們思維活躍、新潮,不愿墨守成規,崇尚創新,勇于嘗試;他們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追求個性、時尚,渴望打破種種條條框框的束縛,突破規范的約束。年輕一代深受后現代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反過來影響著后現代文化的發展軌跡,從而使后現代文化在當下呈現出一種“無中心,無主流”的形態,對任何一種表達形式都報以最寬容的理解,每一個個體都有充分的自主權,而當下開放自由的社會風氣也為年輕人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從而為語言形式多樣性的產生提供了可能,這也是車尾警示語形式多樣的重要社會基礎。
從社會心理層面的角度分析,則反映出隨著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生產結構的調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國人的社會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傳統中國人內斂、謹慎的民族心理逐漸弱化,當下代表年輕一代的“80后”“90后”,他們的思想更加趨于開放自由,更注重自我存在與個人價值,反映在言語形式上,表現為渴望突破傳統規范的束縛,顛覆規則,努力創造新的屬于自我的言語風格。這是因為“社會定向的性格有利于人們適應中國農業社會的傳統生活,而個人定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適應現代化的中國社會生活。”(楊宜音,2005:49)
年輕人這種叛逆顛覆和標新立異的心理特征,從深層次上也折射出他們想要直接表達對社會對生活的種種理解和批判的率真性格,反映出他們渴望被社會關注、理解和認同的迫切心情以及主體希望能夠掌握社會話語權的努力態度。
三、緊跟潮流,追求時尚——求時尚的心理
時尚是一種普遍但又不穩定的社會心理,它表現為大眾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一社會行動或思潮的崇拜與追求,從而滿足個體身心等方面的需求。時尚代表著一種品位和追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80后”“90后”作為車尾警示語的主要使用人群,他們的典型心理特征就是內心豐富、思想活躍、極具創造性。對于他們來說,時尚不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的必需品。他們天生是時尚的追求者和弄潮兒,關注時尚元素,探討時尚的動向,永遠走在時尚的最前沿,并試圖以此表現時代。
時尚可以表現在多個方面,而反應到語言層面,則表現為對流行語言形式的模仿與再創造。車尾警示語中種種新穎搞怪又不失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形式,不僅切合了年輕人對現有的語言規則的叛逆與求異心理,而且滿足了他們突出自我、強調自我的個性意識需求,成為他們追捧并模仿的流行語言形式。因此他們不斷將網絡、媒體等各個領域的流行語言形式或是大眾關注的熱點事件融合到車尾警示語之中,以其獨特性、個性化緊隨時代的潮流,追趕時尚的浪頭。
四、疏解壓力,發泄情緒——宣泄的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房價和油價不斷高漲,這使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們無時不刻不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物質的豐富與科技的發達不但沒有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富足感,反而使許多人處于一種焦慮之中,而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更讓人們無所適從。
作為汽車駕駛者,川流不息的車流、繁忙的交通狀況、都市高峰期擁堵的行車環境以及時時提防的意外交通事故,更加重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很多司機甚至都患上了“路怒癥”。因此,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的途徑,借以宣泄內心積郁的感情,獲得心理的短暫平衡,這也導致了各種形式怪異、內容幽默搞怪的車尾警示語的出現。車尾警示語也成為了車主們嬉笑怒罵、吐露心聲、宣泄情緒、表達觀點的平臺。如針對油價屢屢上調,車主們貼出“發改委,你媽喊你下調油價”“本車喝酒不喝油”,以此表達對發改委屢屢上調油價的不滿和憤怒;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車主們以“上班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來表達工作的無奈和痛苦;而對大城市高昂的房價,許多漂泊在外的尋夢人也只能“舉頭望房價,低頭思故鄉”。
五、追求情趣,娛樂大眾——求趣的心理
車主為了展示自己的幽默情趣與娛樂精神,或是將“我是出來打醬油的”“神馬都是浮云”直接從網上轉移到汽車尾部;或是通過“不要擠,讓列寧同志先走”來調侃經典與莊重;或是以“在通往牛B的道路上,我一路狂奔……”直接移植無厘頭的幽默。
大眾都有追求趣味的自然心理需求,求趣既是消解不良情緒的途徑,更是人類的一種天性。這種尋求情趣的心理充分體現在車尾警示語之中。車尾警示語的典型特點就是形象性和趣味性,語言的娛樂功能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通過飛白、諧音、曲解,還是通過自嘲、調侃嚴肅、顛覆莊重,車尾警示語總是以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姿態擊中大眾日漸麻木的笑點。
當下多元化的時代更是被后現代主義者們演繹成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大眾試圖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尋找娛樂、制造娛樂,用娛樂精神去雕飾生活,點燃生活的激情,并用娛樂的眼光去解讀周圍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享受娛樂為我們帶來的無限的歡樂。而娛樂精神的話語權也不再為娛樂界的時尚達人所壟斷,普通大眾內部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草根式的娛樂英雄,他們在各自的生活中如自娛自樂著。代表后現代主義的“80后”“90后”車主們作為車尾警示語的主要使用人群,更是娛樂精神的主力軍和先行者,他們踐行著“娛樂至死”的精神并將其發揮至極致,車尾警示語作為一種可以廣泛進入大眾視野的傳播媒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傳遞娛樂精神的一個途徑。因此他們為嚴肅刻板的警示語注入了許多幽默元素,許多警示語警示目的已經弱化,而純粹成為了車主娛樂大眾的一種表達形式。
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語言現象,車尾警示語表現出不同于以往傳統警示類語言的特征,在語言風格上呈現出鮮明的特點,它同時肩負著提示警告與娛樂消遣的雙重功能,反映著當下中國社會中一些不容忽視的大眾心理特征,剖析車尾警示語的語言特征,探討其產生并迅速流行社會文化心理,不僅能引起人們對語言發展動態的關注,從中可以也窺測當下中國普通大眾的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高峰強.理性的消解——后現代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2009.
[2]盛若菁.網絡流行語的社會文化分析[J].江淮論壇,2008,(4).
[3]王蘋.漢語修辭與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張美安.試析網絡流行語的流行原因[J].網絡與科技,2011,
(11).
[5]周斌.論車貼標語的修辭運用及現狀[J].語言文化與翻譯,2011,
(5).
[6]周焱宇.語言與文化之我見[J].嶺南文史,2009,(2).
(紀方超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王蘋 浙江寧波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