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是一種突然發生于頭部的限局性斑片狀脫發,病變處頭皮正常,多無自覺癥狀,常無意中發現,病程緩慢,可自行緩解和復發。此病雖無致命危險,但影響容貌,患者求治心切,本文就筆者通過中醫辨證治療斑禿的臨床體會報道如下。
1 中醫對斑禿病因的認識
中醫認為發是氣血化生,腎精所主,所以有“發為血之余”,“腎藏精,其華在發”等說法,因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則精血不充,或由于過度勞累,心脾受傷,導致氣血兩虛,血虛不能榮養皮膚,以致毛孔開張,風邪乘虛而入,血燥風盛,發失濡養而致;或由內熱盛,陰血虛,風熱上達巔頂而發落;或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毛發失養而發病。筆者認為血的功能失調、發失濡養是造成斑禿的直接原因,血熱生風、肝腎不足、氣滯血瘀可視為間接原因。
2 中醫治療斑禿的思路
參考有關文獻報道[1],結合臨床觀察,筆者認為本病可分為血虛、血熱、血瘀等三個基本證型,相應治以養血生發、涼血祛風、活血通絡,因為精能生血,氣能行血,血的化生和運行與氣和腎精相關,故臨床治療兼以治氣、治精。
2.1 養血益精生發:清·程杏軒《醫述》謂“人身毫毛皆微而發獨盛者,何也?百脈會于百會,血氣上行而為之生發也。”《諸病源候論·須發禿落候》“若血盛則榮于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禿落?!彼灶^發可視為氣血盛衰的晴雨表,由于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或脾胃氣虛,生化無源;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久病產后,身體虧虛等均可致氣血虧虛,以致發失濡養而脫落,多見于婦女及辛苦之人。表現為發質較枯,面色不華,乏力氣餒,頭暈失眠,婦女月經延期、量少,腰膝痠軟,舌淡脈細。治宜補氣養血,滋養肝腎。臨床以神應養真丹合七寶美髯丹化裁,前者以四物湯養血為主,后者以補肝腎益精為主,精血互生,二者相兼權衡選用:黃芪、黨參、茯苓、當歸、熟地、白芍、制首烏、補骨脂、菟絲子、懷牛膝、黑芝麻、川芎、天麻、羌活等,中成藥選養血生發的斑禿丸、養血生發膠囊、七寶美髯丸等。
2.2 涼血祛風生發:由于過食辛熱、炙煿之物,或肝急情躁,郁而化火,或外感熱毒內侵入血,或臟腑熱盛,均可致血分蘊熱,熱盛灼傷陰血,血熱生風,上達巔頂,毛根失于濡養,風動發落。張從正《儒門事親》對此早有認識“至如年少,發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熱而太過也。世俗止知發者血之余也,血衰故爾”。此型多見于青壯年體盛者,病情進展較快,伴心緒急煩躁,失眠多夢,唇紅舌赤,脈弦數。治宜清熱涼血,滋養肝腎,方選二至丸合生發丸(顏亦魯方)[2]加味,養血宜選清補之品:女貞子、旱蓮草、當歸、側柏葉、生地、丹皮、赤芍、制首烏、蟬衣、白蒺藜等。中成藥選用涼血生發的烏發丸。
2.3 活血通絡生發:氣滯血瘀同樣可造成斑禿,王清任《醫林改錯》講:“傷寒、溫病后頭發脫落,名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無病脫發,亦是血瘀?!边@種類型并不少見,患處頭皮刺痛,面色晦暗,婦女常見痛經,經血量小色暗有塊,行經腹痛等,舌見瘀斑,脈象澀滯?;蛎摪l日久,新發不生,無明顯癥狀可辨者亦從此型論治。治宜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方選通竅活血湯加養血之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香附、制首烏、全蝎、麝香等,筆者臨床常以白芷代麝香,頭皮痛等血瘀癥狀緩解后,活血藥減少,養血藥增加。中成藥沒有功效明確的化瘀生發之藥,可選大黃蟅蟲丸或血府逐瘀丸合天麻首烏片。
以上證型臨床常相兼存在,臨床宜權衡配合,次第治療,由于本病病程較長,筆者臨床常“湯丸結合”、“內外結合”。多先行湯藥調整患者焦慮情緒,祛除血瘀現象,之后打粉或配成丸藥長期服用,在內服中藥同時,局部用生姜涂擦,每日兩次,同時每周梅花針打刺一次,以促進局部毛根血絡調暢。
3 斑禿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3.1化瘀通絡法在斑禿治療中的應用:有文獻報道中醫辨證各型斑禿均存在絡脈不暢,局部微循環障礙[3],尤其是中醫辨證為血熱生風、瘀血阻竅等實證的患者,其血液流變學與正常參照組相比差異更為顯著[4],所以本病治療在辨證分型論治的基礎上,應注意活血通絡藥的配伍應用,血熱型選擇配伍赤芍、丹皮、丹參等,血虛型選擇配伍川芎、雞血藤、紅花等,血瘀型病程較久,可配伍全蝎、水蛭等蟲類通絡藥。
3.2風藥在斑禿治療中的應用:西醫認為本病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5],中醫稱本病“油風”,筆者臨床觀察適當配伍祛風藥可提高療效,血虛型選擇配伍天麻、羌活、木瓜等;血熱型選擇配伍蟬衣、白蒺藜、桑葉等;血瘀型配伍白芷、全蝎等。
3.3 注意情志和睡眠的調理:精神因素被認為是斑禿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6],不少病例發病前有神經精神創傷,如長期焦慮、悲傷、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等現象,在治療中,這些精神癥狀會加劇,并可使病情加重。所以在本病治療中,尤其是早期注意用藥物調理患者的情志和睡眠,并多與患者溝通,解除對本病的憂慮,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利于本病的治療。
3.4 注意區別假性斑禿:假性斑禿可能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獨立疾病,也可能是繼發于扁平苔蘚、紅斑狼瘡、限局性硬皮病、禿發性毛囊炎等疾病引起的頭皮萎縮性瘢痕的毛發病。假性斑禿經過數月至數年后停滯進展,故一般不會成為全禿,但脫發為不可逆性。假性脫發處的頭皮表面光滑發亮,萎縮如薄紙,略凹陷,毛囊口不清楚,脫發區邊沿的頭發不松動。斑禿則局部頭皮外觀正常,沒有萎縮,毛囊口清楚,脫發邊沿的頭發松動,易拔脫。
4 病案舉例
陳某,女,35歲,2011年3月2日初診:主訴;片狀脫發半年,半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脫發,曾服七寶美髯丸、養血生發膠囊及中藥首烏、黑豆等,外用米諾地爾,無明顯效果?;颊咔榧毙栽辏疾『蟾討n慮,查頭頂部及后頭部有兩塊錢幣大脫發斑,無明顯頭屑,自述頭部皮脂較多,頭頂頭皮觸痛,月經錯后,量可,色暗有塊,行經腹痛,以經行第1、2天為重,飲食二便正常,舌暗紅,脈澀。辨證:瘀血阻滯,發失所養。治療:化瘀通絡,養血生發。處方;通竅活血湯變化(桃仁10g,紅花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5g,川芎9g,香附10g,生地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0g,制首烏15g,蛇草20g,白芷15g,藁本10g,菟絲子20g),7付,水煎服。2011年3月9日復診:服藥后頭皮觸痛消失,經未行,為服用方便,改藥物打粉。方選:顏亦魯生發丸合神應養真丹加味(當歸30g,側柏葉50g,女貞子50g,旱蓮草30g,制首烏50g,菟絲子50g,枸杞子30g,黑脂麻30g,川芎30g,天麻30g,全蝎20g),1付,打粉,每次5g口服,日2次,服藥3個月。外治:每周1次梅花針打刺,每天以生姜擦頭皮。3個月追訪脫發區已生新發,無新的脫發斑出現。
注:本病例先行活血化瘀湯藥治療,之后養血兼以行瘀的散劑治療。方中當歸、側柏葉名二仙丸,原載于《古今醫鑒》卷九引賀蘭峰方,孟河名醫顏亦魯用此方治療脫發,頗有成效,并將方名易為生發丸[2]。
[參考文獻]
[1]蘆 鑫,王雅麗.論斑禿從血辨治[J].吉林中醫藥,2010,30(2):110- 111.
[2]邢 斌.顏亦魯運用古方秘法[J].中國社區醫師,2005,21(6):36.
[3]張 敏,王興蘭,楊恩品.論“絡脈瘀阻”與斑禿的辨證論治[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11):981-982.
[4]鄧翠榮,尹 剛,吳春艷.斑禿患者血液流變學的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4):249.
[5]王 博,楊淑霞.自身免疫在斑禿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39(10):670-672.
[6]梁雪珍.淺談情志變化對班禿發病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15.
[收稿日期]2012-03-29 [修回日期]2012-05-30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