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靜脈血栓(以下簡稱: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能正常凝結,導致靜脈回流障礙[1],包括小腿深靜脈(脛前靜脈、脛后靜脈、腓靜脈、肌肉靜脈竇)、股淺靜脈、股深靜脈、股總靜脈、髂靜脈。下肢DVT輕者可引起患肢腫脹,疼痛等,重者可并發肺栓塞,危及生命。治療常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凝集等方式,主要見于長期臥床,手術及肢體制動的患者[2],若不及時治療將造成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影響工作,甚至致殘。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易性病患者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經治療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患者:女性,22歲,出生時性別為女性,其父母按此性別撫養,患者從8歲左右起自我認定為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對自己的女性外生殖器、乳房及月經感到厭惡,并逐漸產生改變性別的想法,經心理治療無效,門診明確診斷為“易性病”,并于2011年2月在我科行子宮附件切除+陰道閉鎖+尿道延長術。于2011年5月來我院要求進一步手術變性,門診以“易性病”收治入院,于2011年6月在全麻下行平胸術+雙側陰股溝皮管成形術,術后給予抗炎、止血等對癥治療,病情平穩,拆線后兩側皮管根部遺留創面,創底鮮紅,表面無膿性分泌物,術后第10天患者感左側大腿內側輕度疼痛,無明顯腫脹,3天后疼痛加重活動后出現紫癜,經血管B超檢查,提示患者左側下肢大隱靜脈股靜脈處血栓形成,明確診斷為下肢靜脈血栓。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1.2 結果:患者經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后患者靜脈通暢,未再有血栓形成。
2 護理體會
2.1加強責任心,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重點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濕度、感覺足趾活動情況,注意患肢動脈搏動,甲泛紅等末稍血運情況[2],如出現肢體腫脹,持續不緩解和逐漸加重,小腿肌肉飽滿,壓痛明顯者應考慮DVT,及時通知醫師,以免延誤處理時機。
2.2給予低分子量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12h執行1次,共用7天,能夠有效預防下肢DVT的形成。它是通過化學方法從普通肝素解聚而來,分子量小與完整分子的肝素藥理作用不同,相對減少抗凝血酶活性,因而極少引起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3]。
2.3臨床護理
2.3.1心理護理:本病起病急,癥狀明顯,患者心理負擔較重,由于對疾病缺乏了解,擔心疾病能否醫治。因此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講解下肢DVT發生的原因、危險因素和后果,用藥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積極配合治療,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師及護士[5]。
2.3.2體位及飲食護理:患者應絕對臥床,抬高患肢,并高于心臟水平20~30cm,膝關節微屈,膝下墊枕,有利于靜脈回流,臥床期間囑患者踝部及足趾活動,每2h幫助變換體位1次,以防皮膚長期受壓引起壞死[3]。下床活動時指導并教會患者使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站立時不宜過長,并經常以足尖著地加強腓腸肌收縮,發揮肌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血液的回流。宜進低脂、低膽固醇、高纖維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飲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2.3.3疼痛與腫脹護理:疼痛是DVT的主要癥狀,腫脹是DVT的主要體征,觀察患者疼痛情況,認真記錄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游走方向,觸摸肢體的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指壓毛細血管充盈度,如指壓部位的膚色在15s內轉紅,說明該部位側支循環已有改善,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并與以前記錄和健側同徑相比較,以判斷治療效果[3]。
2.3.4溶栓、抗凝藥物治療與護理:給藥時間、劑量及部位要準確,藥物不宜在患肢輸注,最好選擇上肢輸入,因上肢血流明顯好于下肢,并可避免因輸注液體面加重患肢水腫,低分子肝素一般選擇臍周腹壁皮下注射,每次注射應避開腹部淺靜脈,拔針后充分壓迫針眼,注意觀察患肢出血情況,定時監測凝血功能,按時、按量堅持服藥[5],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2.3.5注意保暖:DVT發生后,組織缺血缺氧,皮溫可逐漸由暖變冷,膚色蒼白,四肢厥冷,以肢端為重,有的甚至出現花斑,需采取保暖措施,但不宜采用冷、熱敷方法。因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血供,而熱敷可使組織代謝增加致使缺氧加劇。可采用濕熱敷,溫度38℃~40℃,以緩解血管痙攣,有利于側支循環建立起到減輕疼痛與促進炎癥吸收的效果[3]。
3 討論
3.1 DVT發生的原因:血流緩慢,血液的高凝狀態是DVT發生的主要原因。從根本意義上講任何原因導致以上因素的原因均可提高DVT的發生率[4]。本例患者引起DVT的原因有:①術前術后禁食時間過長造成血液濃縮;②術后止血藥物的應用,致使血液黏滯度增加;③術后長期臥床,使下肢肌肉長期處于松弛狀態;④手術區域局部加壓包扎,下肢血流減慢。
3.2DVT的護理重點
3.2.1對癥護理:主要是急性期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我科采用低分子肝素鈉抗凝,阿司匹林抗血板。
3.2.2病情觀察: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①根據醫囑正確留取血液標本,包括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和纖維蛋白原值,為隨時調整抗凝溶栓藥物的用藥劑量提供依據;②下肢DVT一旦脫落,沿下肢靜脈至右心到達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急性栓塞,可導致患者死亡。臥床休息為重,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氣急、胸悶、咳嗽、咯血、發紺等肺栓塞癥狀。同時應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的變化以及是否有突然頭暈、頻繁嘔吐等,以防心、肺、腦栓塞;③注射部位壓迫止血,嚴禁動脈穿刺,以防出血;④禁刷牙,進流質,保持大便通暢,以防黏膜出血[6]。
4 出院健康指導
鼓勵患者多活動,避免長期坐臥,至少每4h活動肢體1次,盡量避免交叉腿的動作,避免長時間行走及重體力勞動。保證充分的液體攝入,可以多喝水、少飲酒、少喝咖啡及碳酸飲料。長期服用華法林,告知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須定期復查。
[參考文獻]
[1]閆妍新,郗少芳.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2):222.
[2]趙振普,劉文珍.1例婦科手術患者并發下肢靜脈血栓[J].急性尿潴留的護理體會,當代護士,2011,(3):137-138.
[3]程賢琴.胃轉流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并發下肢靜脈血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11,(2):92-93.
[4]王彥英.婦產科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13例[J].中國實用期刊,2010,(19):49.
[5]李 鈺.412例早期下肢深靜脈血栓非手術治療的護理[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5):163.
[6]卓亞娟.腔靜脈濾器聯合導管溶栓治療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B):58-60.
[收稿日期]2012-03-21 [修回日期]2012-05-14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