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際情況,從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出發,探討了素質教育運用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出在未來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可以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加強教學設備更新、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重視案例教學這四個方面來改善目前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的現狀。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c)-0162-02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教育行業以及嚴峻的就業背景下,面對成千上萬的大學生、研究生等,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不僅關系著學生本身未來的發展,而且牽動著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逐漸被高職院校所重視。
隨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育理念的轉變必然引發教學方式的轉變。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層次的學生,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高職院校中,教師面對的是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專業性學生,素質教育尤為重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基礎,也是創造性才能培養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是傳授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高職院校中關于高等數學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有:
(1)對高職院校學生數學知識的教授。數學知識是部分專業知識的基礎,是很大一部分專業人才培養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某些專業課的學習。
(2)對高職院校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素質教育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嚴密的思維方式、精密的計算能力、敏銳的數學意識等。因此,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必須的,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帶領下,以及國家教育部對素質教育的倡導和要求,現在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教學改革,雖然當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中數學素質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發展勢頭良好。高職院校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課堂之一,因此,探討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2 提高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策略
針對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加強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是必須的。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我們結合數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來改變目前的現狀:
2.1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學生素質教育的加強與教師的教學內容有很大關系。數學專業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師應該根據數學專業的特點,以及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掌握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擬定適合專業的教學方法。這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貫穿。
例如數學函數內容的教學,對一般專業的學生,基礎性知識點是教學的側重點,運用型函數列為了解性知識點即可。而對一些運用數學知識較多的特殊專業而言,如財會專業的學生,就要將分段函數列為重點教學內容,還要增加需求—— 供給函數、成本—— 利潤函數、生產函數等內容。而且要結合微積分中的邊際曲線、彈性、基尼系數等展開教學,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運用在本專業的學習中。
總之,不同專業的數學教學內容不同、側重點不同,素質教育的培養點不同,高職院校教師應以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為培養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當然,針對專業的教學內容設定,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為了滿足專業課的學習需要,而應該兼顧高職院校教育以及學校對該專業學生的定位和培養目標。
2.2 加強數學教學工具設施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化,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樣也被運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出現并發展,這項技術很快就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手段的出現能夠增加數學教師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優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增加了課堂信息量,課堂教學更形象。多媒體教學節省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間,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2)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枯燥的知識更加色彩化、清晰化,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有助于數學實驗課的開展。開設數學實驗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空間想象力、數據處理能力等。學生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一些其他的教學輔助設備也能夠幫助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有利于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教學,以及素質教育的加強。
2.3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授之“漁”而非“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式、研究式的方法教學。教師先給定題目,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或讓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導方法,逐步掌握問題的分析方法。此后遇到類似題目時,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很快解決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且印象更深刻。此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數學難題,更能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還能加強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
2.4 注重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知識點,經過教師設計及引導,使學生置身于實際環境中,從實踐中探索數學知識并解決。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掌握數學學知識點的同時,也學會了用數學思維思考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師生互動。教學過程必須有學生參與,教師以引導為主,學生的主動性增強。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思維的開發。
如關于定積分的案例教學過程可以作如下安排:
提出案例:一名運動員在練習場地上做變速直線運動,該運動員以速度v=2t(m/s)作變速直線運動,求該運動員在0到4s內通過的路程。
可以引導學生作如下設想,把運動員運行的4s分割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時間都足夠短,以至于我們可以認為運動員在這一小段內作勻速運動(假設該小段時間末端的瞬時速度為該小段時間上的速度)。
假設運動員在0.5s內作勻速運動,則運動員在4s內通過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8(m);
若運動員在0.2s內作勻速運動,則運動員在4s內通過的路程的近似值是 S=16.8(m);
……
這樣看來,時間段分得越細,所計算的路程的近似值與實際路程越接近。將這種分段、近似、求和的思維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概念就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即“定積分”的定義。
經過這樣的引導教學,學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且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發散了思維,而且理解了數學概念的現實背景,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真正將素質教育融入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課堂中。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還需要教師們不斷的摸索。本文只是對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要構建全方位、系統性的素質教育體制,還需要社會、學校、學生本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職院校數學教學邁上新的高度。總之,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勇于創新的良好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立.高職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析[J].中國期刊資源網,2009(4).
[2] 薛茂芳.數學教育與國民素質[J].數學教育學報,2007(9).
[3] 張國英.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幾點作法[J].發明與革新,1999(9).
[4] 王積建.高職院校實施數學實驗課程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5] 鄭文昭,試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11).
[6] 李小榮,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育人教育[J].創新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