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了生物技術專業辦學經驗和現有資源,根據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研事業需求,確定學生學習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將其分為應用性和科研與創新型兩大類,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
關鍵詞:生物技術 目標培養 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b)-0151-01
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把拓寬專業口徑與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有機結合,科學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標準,把加強基礎與強調適應性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我校是安徽省重點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創建于1999年,每年招生60人,迄今已招生13屆,畢業生9屆。從歷屆畢業生去向看,主要是2個方向,一是讀研繼續深造,二是就業。
每年通過考研深造的占30%~50%,其中約有50%進入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重點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的一些著名研究所,這類學生大都通過讀博或出國而更進一步的深造。我們鼓勵成績較好、有深造潛力的學生報考名校,如果報考名校成績達線,但沒被錄取的,基本可以調劑回本校的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的相關專業學位點。但是這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結果,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不愿意參加本校免試保研,而報名的學生達不到保免條件。近年問題越發嚴重,成績較好的學生,即使考研失利,沒被名校錄取的寧愿次年再考也不愿意調節回來,使得本校研究生生源質量越來越得不到保證。
參加就業的,主要進入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單位,從事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和管理等工作。以前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一般可以在這類單位就業,但是近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比較好的研發和生產單位一般需要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很難在這類單位就業,即使就業了也大都是營銷之類的崗位。所以,今后參加就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本要完成碩士學位的培養,這也是我們今后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要著重考慮的。
目前,全國重點醫學院校基本都開設了長學制專業,一般地說都是首先開設優勢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預防醫學等學科,一些實力較強的院校已經開設了長學制基礎醫學專業。一些綜合性大學和理工科大學也開設了一些長學制專業,其中就有開設了長學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這些長學制專業有的是本碩連讀,有的是本碩博連讀。
對于一般醫學院校的醫學人才培養,不久前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召開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上透露,醫學人才培養將采用“5+3”培養模式,即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今后這種模式將成為醫學人才培養的主流模式。
我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已經開設了7年制本碩連讀培養模式,作為品牌重點建設,并且已經著手向更高層次沖擊—— 申報8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專業。而傳統的5年制臨床專業正在按“5+3”培養模式進行規劃和準備,很快就會按這個模式進行培養。
生物技術專業是高校擴招后我校最早建設的三個新專業之一,也是我校唯一的已經開設招生的理學專業,辦學歷史最長,建設和管理較成熟,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生源和就業率在全校都是比較好的。而且我校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實力比較雄厚,教學和科研資源豐富。
如上所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面臨重大改革,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重點建設生物技術專業,培養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急需人才?
根據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新動向以及就業和名校研究生招生等情況,結合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具體現狀,我們認為目前首要問題的是將培養目標細化,根據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需要,將培養目標分為主要面向就業的應用型人才和面向考研的科研與創新型人才兩大類。
這兩類人才在入學后大一、大二兩年的培養方案一樣,主要培養、訓練其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后兩年根據培養目標不同而分化。
關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可以安排第三年開始接觸研發和生產單位或有關的教研室和老師,培養、訓練其研發和生產方面的能力,實習階段有意識地選擇這類單位;以后逐步實行訂單式培養,即按照用人單位要求來培養。隨著條件的成熟,可以仿照臨床醫學“5+3”模式一樣實行“3+1”或“4+1”培養模式,將來逐步嘗試“4+3”培養模式。“3+1”模式即前3年在校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最后1年在用人單位實習,如果達到用人單位要求,就地就業;“4+1”模式即接受4年的院校教育,然后到用人單位接受崗前訓練,合格者被用人單位留用;“4+3”培養模式即4年本科教育加3年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階段通過提前接觸科研和實習等形式,提前1-3年跟相關學位點導師開展科研、開發和教學工作,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通過保免或考研等形式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碩士學位的學習。
對于科研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主要目標是考研,這要兼顧到兩個方面,一是爭取更多的考生考取名校,二要盡量保證本校研究生生源質量。
我校目前申辦長學制生物技術條件尚未成熟,但我們在適應就業及考研等新形勢,為社會提供合適人才方面是有很大操作空間。我們設想分步驟、有計劃地先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1)近期主要目標是提高考研錄取率,使考研錄取率穩定在50%左右。這階段主要靠爭取外校資源,鼓勵同學報考外校,挖掘校內潛力,確實保證報考外校落選者只要符合錄取條件,愿意轉回來的本校全部錄取。
(2)2-3年后,將考研錄取率提高到70%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繼續執行上述政策,同時對報考名校學生提供各種的支持和幫助,校內相關學位點拿出更多的招生額度招收生物技術專業考生,如果條件成熟,增加保研比例,對于分數未達線的,只要成績在前75%之內的,全部留在相關科室跟導師做課題,參加次年考研,錄取后符合要求者,可以提前1年畢業。
(3)如果政策許可,條件成熟,申辦本碩連讀6學制生物技術專業。即使不能獲準,考慮將讀研率保證在80%,實行淘汰制,即成績排在最后20%的學生4年畢業,前80%的學生通過包免、考研等途徑學習6-7年時間,符合條件者獲得理學、醫學或藥學等專業碩士學位。
雖然目前就業和考研形勢嚴峻,但是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高速發展、我校很多具體情況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只要我們根據目標培養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嚴格按照培養計劃執行,一定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應用型人才和科研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純艷,卜寧,李學軍,等.生物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4):561-564.
[2]陳竺.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快培養高質量醫藥衛生人才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J].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政務通報,2011(34).
[3]賀豐杰,曹彩霞,牛銳,等.臨床醫學人才目標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6):94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