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物學科不斷發展,學科間交叉與融合現象越來越顯著,課程群建設和改革成為高校教改的有效途徑。針對目前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所存在的問題,我們從課群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群建設的基本思路,全方位地建立起一個多層次銜接有序的生化學科群實驗教學體系。初步實踐結果表明,該實驗教學體系強化了學生基本專業技能,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關鍵詞:課程群 生物化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b)-0157-01
生物化學是高等院校工、理、農、醫等生物類相關專業共有的基礎課,其教學實踐與改革對于生物類學科的“質量工程”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是如今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課程群的建設是近幾年課程建設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2]。
1 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實驗課開設內容統籌安排的不足。我們提出應找到課程群內容關聯點的同時,也需將課程群課程的內容按一定標準相對分開,使學生看到生物化學與其他生物類專業課的聯系也分辨出其間的差別和側重點。
二是基礎型實驗與應用型實驗的脫節。目前生物化學所開設的實驗普遍具有針對性不強、涵蓋面小等特點,只注重強調了基礎型實驗而忽視了向其他交叉學科延伸的重要性。因此需多開設應用型實驗,其所要求掌握的技術應隨時順應生產應用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就需要其支撐科學即生物化學的實驗大綱應適應生物課程群的建設而有所偏重和調整。
三是實驗考核機制不完善。目前生物化學實驗考核方面,沒有制訂一套完善的考核機制,只是單純地從生化實驗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考核,而沒有從與課程群整體銜接性上進行雙重考核,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實驗技能。
2 通過實驗教學改革建立生物化學實驗新體系
2.1 根據學科群整體規劃實驗大綱,統籌安排實驗項目。
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為目標的研究性教學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3]。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能力是教育學者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一問題實際上與學生學習興趣密切相關[4]。因此,若需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先從實驗大綱上進行整合規劃,重新統籌安排實驗項目。
針對我校輕工辦學特色,我們建立以生物化學課程為龍頭,現代生化技術、生化工程及酶工程為主體的工科生物化學課程群,并在此基礎上以研究型教學實踐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重點,對生化課程群實驗進行重新劃分和歸類:以四大生物分子的結構和性質研究內容作為普通生化實驗內容;以分離和檢測技術介紹為主的內容作為生化技術實驗內容;以偏向產品開發應用為導向內容作為酶工程實驗內容。從而有步驟地通過實驗達到激發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2.1.1 以融合課程群多種專業技術為指導內容
生物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對實驗進行合理的配置,即可形成鏈接有序的“大生化”實驗教學體系,因此需減少與部分酶學實驗重合的實驗,如溫度及pH對酶活性的影響、酶專一性等實驗,新更新了“氨基酸柱層析”,“DNS法測定還原糖的含量”等與課程群其他專業銜接性強的實驗,這樣可避免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和專業課程的實驗技能脫節的狀況。
2.1.2 以提高實驗基本技能以及設備利用率為指導目標
我們針對逐年更新的設備有意識地更新實驗內容,保留部分操作性實用性強的實驗。按照有簡到難安排實驗內容,讓學生逐步掌握生化實驗中常用儀器設備(如離心機、分光光度計、電泳儀等)以及課程群中所需用到的分析儀器(如紫外分析儀、氣相、液相等)的基本操作,通過系統的設備認知,能熟悉整個課程群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綜合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2.1.3 以輕工業產品開發應用為培養特色
結合我校輕工辦學特色,以產品開發應用為導向來建立相應的課程群實驗體系。如讓學生設計任意一種酶分離提純的工藝實驗,先布置學生查閱文獻,結合理論課已立一個實驗選題,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完成實驗,最后以小論文形式寫出實驗報告。通過這樣訓練,有利于增強學生實講述的酶分離工藝設計原則和各種分離操作單元的酶分離特性,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都打下了良好基礎。
2.2 建立與課程群建設相匹配的協作型實驗教學模式
生物化學課程群中生物化學與其他相關專業教學內容上的融合以及其間的銜接是課程群建設的關鍵。我們認為教學團隊間的融合是至關重要的,平時應切實加強協作與交流,從而才能掌控生化課程群中各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點,才能將相關專業的技術理論知識更好地整合到生物化學這種理論性很強同時又要具有我校輕工業特色的專業基礎實驗課中。
2.3 建立與課程群建設相匹配的雙重考核模式
以往實驗考核單純地只從生化實驗這一門課程考核,造成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成績評定這一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以及配合課程群體系的建設,我們將生化實驗考核內容納入整個課程群實驗考核體系當中去,不只從生化實驗的每個環節考察學生,更著重于以課程群建設配套的實驗教學評價指標來全面考核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3 實驗教學新體系建立的實踐結果
通過以上的改革實踐,從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模式和實驗考核方面初步建立起以適應課程群建設的生物化學實驗新體系。目前初步看來課程群建設已取得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學生的認同,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成果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鍛煉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有效提高了學生解決生物化學應用方面相關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實踐創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忠明.本科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教文匯,2008(12):190.
[2]葉亞新,邵愛華,姚雪梅,等.生物科學類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群建設現狀與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164.
[3]彭益強,王士斌,李夏蘭,等.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6):84-86.
[4]戶業麗,程波,呂中,等.設計創新型生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國輕工教育,2008(4):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