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教學法”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受到廣泛關注,成為了教學中的一朵奇葩。好的提問,既能起到引導學生明確重點、指導學生突破難點、激發學生興趣、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駕馭教學航向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初中化學 精 巧 活 深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b)-0183-01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循序誘導”。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提倡“問題教學法”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有的提問學生卻毫無反應。如何能使化學課堂中的教學提問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呢?本文從當前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出發,談談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的研究。
1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
目前教師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身份來向同學進行提問的,或者是把提問作為公開課的一種裝飾,提出的問題沒有質量,沒有深度,表面看課堂轟轟烈烈,實際上學生是在隨大流;或者以一種懲罰為目的提問,久而久之使學生視老師提問為畏途,提問的積極作用也就轉化成了消極作用;又或者是內容難度不當、隨意性太強、提問形式單一、提問語言不簡練不科學、提問評價不全面等,這些都是日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主要問題.提問是一種藝術,要是提問不講究策略肯定達不到它所要的效果,甚至會事與愿違.
2 有效化學課堂提問應具備的幾個條件
2.1 目的明確
有效的問題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或為引入新課,或為教學前后聯系,或為突破教學難點,或為引起學生爭論,或為總結歸納等等。
2.2 富有啟發
好的提問能喚醒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系,能激活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能點悟學生沖破迷霧的思路,能讓學生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
2.3 把握三“適”
第一要適度,應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第二要適時,俗話說“好雨知時節”,提問也是如此,提問的時機要得當;第三要適量,精簡提問數量,直入重點。一堂課不能問個不停,應當重視提問的密度、節奏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
2.4 新穎多樣
提問的高明,在于引發學生興趣,提問的失誤使學生厭學。教師的提問,內容要新穎別致,方式要新鮮多樣,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創造出一種主動求知的情境。
2.5 面向全體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要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提問的機會要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好讓全體學生共同思考,這樣才會使 全班學習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2.6 形成系統
(1)提問要有序;在課堂上,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錘,隨意設問,分散學生對重難點的注意力,而要使所提的一系列問題前后貫通,相互配合。
(2)提問要漸進;提問不能平面化,老是停留在一個層次上,沒有層次感和縱深度,不利于推進思考,發展智力。因此提問要按照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形成步步深入的遞進系統。
2.7 體現“五優先”
(1)先提問,后點名。如先指名,被指名回答問題的學生積極思考,未被指名回答問題的學生就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2)先思考,后回答。“想”是提問設計的核心,提問后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待多數學生“躍躍欲試”時,再指名學生回答。
(3)先討論,后結論。對學生的回答,老師盡量不要立刻表態,可以讓別的學生補充、糾正、贊同、反對、提出不同的答案、提出更好的方法等等 .
(4)先學生,后教師。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表達觀點,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發言,學生稍有停頓,要讓學生繼續思考,學生回答有困難,老師要鼓勵學生想,必要時才適當點撥或暗示。
(5)先激勵,后更正。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要表揚他積極回答問題的精神,對于回答不全面的學生,要著重表揚他對的部分,然后提醒他今后要注意的不足之處。對優等生回答問題很“精彩”時,當然要鼓勵,促使他“更上一層樓”,防止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3 化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得當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自愿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在教學中強化老師的“問題意識”。老師在上課中,應該如何提問,什么時機提問,都要精心安排,將課堂教學設計成一環扣一環的“問題鏈”,把教學的理念、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學生的學習認知相結合起來。讓提問做到“精、巧、活、深”。
3.1 精
所謂“精”,就是精心設計提問,設計的問題要精。提問既要有深度,又要體現層次性,使學生在不斷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樂趣。為此,教師應加強教學研究、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為每一節課設計一些高質量,有能力梯度的系列問題,從而真正實現循序漸進。
3.2 巧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而體現重難點,在“節骨眼處”巧妙設置的問題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于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巧妙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問題既緊扣本節的重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總結,又拓展了化學本身的內容,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
3.3 活
教師在課堂上要靈活把握問的時機。使提問更加科學。講授中的突出重點提問、化解難點提問、小節中的知識總結提問、整理知識提問,還有為激發生趣而設置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提問、應用性提問等。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引導,及時調控課堂節奏,真正使學生在老師靈活自如的點撥下“活”起來。
3.4 深
當然,要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格、情操。從教師的問轉化為學生的問,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大膽地向教材、老師質疑,并逐步由“敢問”向“善問”發展,一步步向思維的深層次拓展。
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學生質疑的能力培養起來了,教學就會“此處無聲勝有聲”,事半而功倍了。
總之,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思維的客觀規律,善于創設情境,運用好提問技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