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體外沖擊波(EMS)與推拿松解治療髂腰肌筋膜痛的療效。方法:將60例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采用EMS髂腰肌激痛點治療,對照組采用推拿松解髂腰肌激痛點治療,2組間進行自身治療前后疼痛、硬結條索狀物指數(shù)對照觀察。結果:2組間治療前后對照指數(shù)比較有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有效率為86.66%,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采用激痛點EMS技術治療髂腰肌筋膜痛療效顯著,優(yōu)于推拿松解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沖擊波 肌筋膜 拇指禪 推拿 激痛點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04-02
髂腰肌筋膜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肌筋膜痛指源自肌肉筋膜的疼痛,而其激痛點則指疼痛肌束中或其筋膜中原發(fā)的敏感壓痛點[1],觸之可誘發(fā)整塊肌肉痛及擴散至周圍或遠隔處的感應痛。誘因由寒冷、潮濕、急性和慢性勞損等原因引起髂腰部筋膜、肌肉出現(xiàn)水腫、缺血、滲出及纖維性病變的一類疾病,中醫(yī)屬于“痹癥”范疇,以中、老年、尤其是體力勞動與長時間坐位工作的人群居多。因治療不夠徹底,遺留局部粘連,進而形成激痛點。2011年8月-2012年2月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門診利用EMS與推拿松解治療髂腰肌筋膜痛的療效觀察,EMS技術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1.1 納入標準。中醫(yī)診斷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疼痛部位:最多見患側髂腰部疼痛,少數(shù)為患側疼痛向腹股溝或后腰部放散,嚴重病例可表現(xiàn)為患側小轉子附近、腹股溝區(qū)、髂窩疼痛,甚至可有患側大腿前或外側放射性麻痛[2]。②體格檢查:觸診髂窩、腰部壓痛,患側L2~L5橫突附近可有深在壓痛,嚴重者可有整個髂腰肌解剖穿行區(qū)域的壓痛,腰部活動可受限,腰大肌牽拉試驗陽性或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或弱陽性。③X線檢查:腰椎側位片可顯示腰椎生理前凸變小;腰椎正位片可顯示腰椎側彎[3]。選門診髂腰肌筋膜痛病例62例,2例中途因故剔除,其余患者均為觀察對象。臨床資料均來自2011~2012年3月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門診病人。60例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35歲,平均為56歲;病程5天~13個月;均為單側髂腰肌筋膜痛,其中左側28例,右側32例。本病以體力勞動者居多,男女均可患病。
1.1.2 排除標準。排除標準X線、CT、實驗室化驗檢查等發(fā)現(xiàn)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如外傷、骨結核等;其他病癥并發(fā)的腰肌損害;就診前2天使用過其他方法進行治療者;孕婦以及有嚴重心、肺、腎疾患或有其他嚴重性疼痛患者。
1.2 CT檢查、多數(shù)沒有腰椎陽性灶。部分患者有陳舊的椎間盤突出或有腰椎骨質增生,但腰部癥狀和體征明顯,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或弱陽性[4]。
2 治療方法
2.1 拇指禪推拿對照組。體位:患者俯臥位,暴露髂腰部為施治部位。選在髂腰肌壓痛點,在髂腰肌體表投影范圍內(nèi),選觸及2~3個肌筋膜激痛點,拇指指腹有節(jié)奏得按壓、彈撥、按揉,分筋理筋[1],每激痛點分筋理筋10分鐘,每周治療2次,4次為療程,治療28天。
2.2 EMS治療組。選治療探頭15mm、工作電壓6~9k、治療壓力1.5~4bar、沖擊波次數(shù)2000~6000、手持壓力中,頻率2~6、治療次數(shù)4~8、每次治療間隔7天,探頭放置髂腰肌激痛點及上、下、內(nèi)、外各激痛點松解治療[2]。每次治療間隔7天,治療總次數(shù)4~8次,患者取仰臥位,治療部位選擇:治療組以髂腰肌激痛點為EMS部位,治療后休息30~60分鐘無特殊不適后離開,并囑患者注意臥床休息,治療28天。
3 VAS療效評價
3.1 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如走路、跑步完全無影響,髂腰肌無任何引傳痛和壓痛點,髂腰肌柔軟,無硬結觸及;顯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髂腰肌有少許殘余壓痛點,需深部觸診才能觸及;好轉:癥狀部分消失,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無改變[2]。
3.2 觀察指標及方法。觀察并記錄每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疼痛指數(shù)、腰部硬結條索狀物VAS評分,給予相應分級與評分2項分別記分,滿分6分。疼痛指數(shù):無疼痛0分、輕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功能狀態(tài)指數(shù):不受限0分、輕度受限1分、中度受限2分、重度受限3分。硬結條索狀物指數(shù):無0分、輕度1-2cm以內(nèi)1分、中度1-2cm以上2分,重度2~3cm以上3分[2]。
3.3 統(tǒng)計學方法。所得數(shù)據(jù)用SPSS1.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
3.4 結果。全部患者半年后電話隨訪:臨床治愈22例,占73.33%;顯效7例,占23.33%;無效1例,占7.32%。總有效率96.66%,無效率3.33%。2組治療前后對照,各組疼痛指數(shù)、硬結條索狀物指數(shù)均降低mRNA表達(P<0.01)見表1、2。
注:表1、2對照組與治療組的VAS評分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差異顯著(P<0.01),有效率對照組與治療組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3.5 結論。觀察認為,EMS與拇指禪推拿兩組的作用機制類似、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評分有顯著性差異,在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4 討論
臨床髂腰肌筋膜痛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常見疾病,發(fā)病于髂腰部,臨床癥狀以膜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xiàn),常因天氣變化勞累而癥狀明顯,嚴重時可以致腰部功能障礙。它的發(fā)病部位往往存在一個或數(shù)個激痛點,肌筋膜痛的原因與病理性產(chǎn)物有關,認為與肌筋膜粘連所致的激痛點[5],松解粘連是治療髂腰肌筋膜痛的核心,圍繞髂腰肌筋膜痛采取體外沖擊波與拇指禪推拿松解粘連的祛痛觀察[6,7]。認為EMS治療組在生物學效應主要有以下3方面:機械效應、壓電效應、空化效應,當沖擊波進入人體后,在不同組織的交界面處產(chǎn)生不同的機械應力效應,產(chǎn)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引起組織間的松解,分離粘連、伸展攣縮與拇指禪推拿松解作用類似[9,10,11]。同時當EMS在人體組織中傳導時,由于組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氣泡,氣泡在EMS的作用下急速膨脹,可以使受沖擊部位組織微循環(huán)加速,打通生理性關閉的微血管,加速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增加細胞吸氧功能,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12],最終達到促進軟組織愈合的目的。EMS對痛覺神經(jīng)感受器過度刺激,使后續(xù)向心沖動無法傳遞,從而緩解疼痛。EMS可通過直接抑制神經(jīng)末梢,改變傷害感受器對疼痛的接受頻率及其周圍化學遞質的組成等方式,對疼痛起到緩解作用。所產(chǎn)生的EMS可通過體外聚焦作用于治療部位,治療骨肌系統(tǒng)疾病。本文觀察60例髂腰肌筋膜痛,按照中醫(yī)經(jīng)筋理論推理髂腰肌筋膜,其作用機理是松筋、活絡、解結,祛痛。推拿治療方法與EMS有部分相同之處,即同樣是推拿在治療肌筋膜痛應用范疇,觀察認為髂腰肌筋膜痛,是肌筋膜的激痛點觸診所得一致。治療組的治療結果總有效率達到96.66%,無效率3.33%。按照百分比統(tǒng)計分析,EMS治療與拇指禪推拿松解激痛點VAS評價其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關于拇指禪推拿松解治療的機理[12,13],中醫(yī)是經(jīng)筋理論認為,其分支還在筋肉、腠理、分肉之內(nèi)進一步細分為孫絡。經(jīng)與絡在經(jīng)筋,因寒、凝、滯、傷等病因,造成痙、攣、急、結、轉筋等病變與病癥,以至在筋內(nèi)絡脈不暢,筋攣轉急表現(xiàn)為疼痛稱之激痛點[1]。兩組在此處,進行進行治療觀察,以松攣急,解筋結祛痛松解粘連為治療觀察。從理論上痹阻攣結松利通暢,轉筋痙急順開滑柔,經(jīng)筋病癥,即肌筋膜炎得以臨床治愈為觀察其療效。觀察60例髂腰肌筋膜痛,兩組治療以中醫(yī)續(xù)絡整筋就解剖組織學研究的松解治療機理,提出:肌筋膜粘連松解治療修復重建認識。骨骼肌的形態(tài)與包在其外面的結締組織形成的筋膜密切相關,筋膜對肌組織起支持、營養(yǎng)、保護作用。肌組織,主要成分是肌細胞,細胞間有少量的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和神經(jīng)。結締組織包在整塊肌外面,形成肌外膜,肌外膜深入肌內(nèi),形成肌束膜,肌束膜再細分,包裹肌細胞即肌纖維,形成肌內(nèi)膜;所以,肌肉內(nèi)在肌細胞之間以結締組織為支架。兩組治療對筋結進行和疏通剝離作用可以松解硬結粘連[13,14],使致敏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和功能障礙的運動神經(jīng)末梢發(fā)生重建和塑形改變,其結果是神經(jīng)末梢不再釋放病理性致痛物質,原來病變運動神經(jīng)末梢的機制都恢復正常,不再產(chǎn)生收縮結節(jié)。這種現(xiàn)象表明,兩組均有相同的治療功效。在上述中醫(yī)理論研究和臨床推拿治療研究的基礎上,將中醫(yī)續(xù)絡整筋理論與觀察,兩組治療機制為松解粘連使肌組織修復重建達到治療的目的,本文以此提出,續(xù)絡整筋松解粘連、肌組織修復重建的看法[15],闡述兩組觀察治療肌筋膜痛治療機理。此項觀察將中醫(yī)的經(jīng)筋學說與西醫(yī)解剖、生理、病理、組織細胞學相結合,觀察肌筋膜痛在治療機理上具有新的認識。結論:采用激痛點EMS技術治療髂腰肌筋膜痛療效顯著,優(yōu)于推拿松解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于兆華.推拿生物社力學與臨床.中國海洋大學出版,2010,9:118-160.344-352
[2] 龍佳佳,莊小強,譚樹生.肌筋膜疼痛觸發(fā)點治療技術治療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療效分析.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1,19(12):36-40
[3] 陸廷仁.骨科康復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80-284
[4] 權毅.體外沖擊波療法在骨科領域的應用.西南國防醫(yī)藥,2006,16(6):699-701
[5] 陳建坤.推拿等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臨床觀察32例.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2(12):39
[6] 黃國志,梁東輝,樊濤,等.體外沖擊波用于治療腰脊神經(jīng)后支損傷綜合征的臨床觀察.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5):433-434
[7] 王永慧,張楊,丁欣利,等.缺血壓迫減輕肌筋膜激痛點痛覺增敏與自發(fā)性肌電活動的機制研究.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6507-6512
[8] 周秉文.科學求實,進一步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治水平.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3,13(7)389-390
[9] 周俊.激痛點與慢性腰肌筋膜炎的治療探討.按康與導引,2001,6(17):42-43
[10] 柳圍堤,楊衛(wèi)新.肌筋膜激痛點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1):95-97
[11] 劉夢林,王瑞祥.肌筋膜疼痛綜合癥.上海醫(yī)學,2010,33(12):1146-1149
[12] 石斌,劉玉杰,李志超,等.體外沖擊波促進兔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實驗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4):292-295
[13] 高巍巍,李殿寧,丁月東.針刀治療臀小肌肌筋膜炎臨床方法和機理研究.中醫(yī)藥信息,2011,28(3):108-111
[14] 宮小文.發(fā)散性沖擊波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療效觀察.吉林醫(yī)學,2010,30(19):3104
[15] 秦偉凱,趙勇,張寬.以痛為腧經(jīng)筋病證痛點機制探討.北京中醫(yī)藥,2011,30(9):675-678
[16] 龍佳佳,莊小強,譚樹生.肌筋膜疼痛觸發(fā)點治療技術治療腰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療效分析.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1,19(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