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有幸受廣東中醫藥學會“音樂愛心家園”之邀,于今年7-8月間,參加赴川“心身康復?音樂治療”志愿服務,作為心身醫學專家參與到震后群眾的心身康復工作中。隨著工作的逐步深入,深感災區人民的疾苦除了生理軀體性病痛外,亦苦于心靈的創傷。以一種“心身整合”的模式為災區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則可在前期“災后重建工作”基礎設施與和諧社會秩序建設成績斐然的基礎上,進一步賦予其人性化的內涵。本文試以現代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相關理論整合中醫“經絡”與“五臟相音”理論技法,探索一條適合災區群眾的中醫心身康復治療方法。
關鍵詞:地震 心身康復 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10-02
汶川5?12地震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生者有幸生存,但仍將長時間面臨外傷、病痛、殘疾的折磨。而余震頻頻、家園破壞、親人離世,讓幸存者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巨大威脅,創傷后應激障礙、抑郁癥、焦慮癥、恐懼癥及物質濫用現象普遍存在。現如今,各地的震后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在此基礎上,震后群眾的“心身康復”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衛生界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深化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地震發生之始,中醫藥因其“簡、驗、便、廉”的特點和優勢,在各種創傷疾病的搶救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心身一體”的思維特點,則使其在震后群眾心身治療和康復工作中的優勢更加明顯。
筆者在參加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愛心家園”赴川“音樂治療?心身康復”援助項目中,結合災區當地群眾的心身健康狀況,擬發揚中醫“心身一體”及“五臟相音”理論,將古老的中醫經絡療法與五音療法相結合,融入現代音樂治療的相關技法,力求探索震區群眾心身康復的一條整合性干預途徑——“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
1 “音樂愛心家園”——“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的載體
“音樂愛心家園”組織,是因汶川大地震而誕生的一個公益組織,由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委員會負責召集,其主要成員來自于廣州中醫藥大學、星海音樂學院,以及廣州各個醫院的醫護人員和一些愛心人士,集中了廣東地區的音樂治療、音樂心理、中醫康復、心身醫學等學科的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具有教強的專業服務能力和科研拓展能力,是華南地區唯一的權威音樂治療公益組織。
2009年7月,“音樂愛心家園”繼續組織“地震災后人員音樂治療?心身康復援助項目”第二期活動。針對災害過去一年有余,災區群眾的心理及醫療衛生保健形勢出現的新情況,根據前期工作經驗,進行音樂治療和身心援助。
“音樂治療?心身康復援助”主要心身干預實施地點包括汶川縣中醫院及汶川縣各鄉鎮。主要實施內容包括醫療義診和音樂活動。醫療義診主要包括針灸理療和音樂治療兩個工作模塊,筆者主要負責音樂治療工作模塊。在具體工作中,發現前來就診的災區群眾,往往既存在痹癥、痛癥、眩暈、心悸等軀體病痛,又存在慢性應激障礙、焦慮癥以及心因性和生理性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的心身癥狀。現實的需求,促使了工作方法的改進和整合。受整合醫學發展趨勢的提示,通過不斷地總結,音樂治療工作組逐漸形成了一種對災區群眾的身心健康干預有較好適應性的工作方案——“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
2 “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理論與實踐
2.1 理論基礎。
2.1.1 中醫“心身一體”思想。“心身一體”思想貫穿了中醫學理、法、方、藥各個環節。受此啟發,“音樂治療”以音樂為媒介,讓病人同時、同步接受聽覺信息與體感振動信息,達到治療手段的心身統一,以同時調試病人的心理感覺閾與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使心、身相互作用,從而促進癥狀、體征的好轉。
2.1.2 “五臟相音”理論。樂音與疾病的關系,我國古代醫家早就有所認識。《素問?五臟生成篇》說:“五臟相音,可以意識。”大意是說,五臟的形相,可以從五種樂音中意識體會到。所謂五音,就是宮商角徵羽五種樂音。
根據五行“相生相克”,在音樂治療過程中,跟據病人不同的病種,心病則補以肝之角音、心之徵音或泄以腎之羽音;肝病則補以腎之羽音、肝之角音或泄以肺之商音;脾病則補以心之徵音、脾之宮音或泄以肝之角音;肺病則補以脾之宮音、肺之商音或泄以心之徵音;腎病則補以肺之商音、腎之羽音或泄以脾之宮音。
2.1.3 共振理論。體感音響技術是將音樂中16Hz-150Hz低頻部分電信號分揀出來另外經過增幅器放大,通過換能器轉換成物理振動,做用于人體傳導感知,特別能夠忠實再現20-50Hz的頻率范圍音樂的技術。這種節奏近乎于l/f2的振動,形成使人安全舒適感和催眠的要素,同時局部的振動也能促進組織的血液循環。
用于音樂體感振動治療所采用的音樂曲目是經過音樂、心理等多學科的選擇,并且經過特殊錄制的、能夠最好體現音樂體感振動音樂樂曲。
2.2 技術工具。采用日本美洋株式會社研發生產的體感音響技術——BSM001體感音樂荷包,同時利用五喇叭環繞式立體聲室內音響系統提供音樂治療室背景音樂。
2.3 病人篩選及施治環節。
2.3.1 音樂治療適應癥病人。CFS(慢性疲勞綜合征)、胃腸功能紊亂、痹癥、痛癥、高血壓病、腦供血不足;應激障礙及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
2.3.2 作為中醫針灸治療前的情緒放松環節。
2.3.3 作為中醫針灸治療后的愛心關懷和后續治療環節。
3 評估量表
《中醫情志量表》(成都中醫藥大學王米渠教授編制);《中醫情志生活事件量表》(成都中醫藥大學王米渠教授編制);《疼痛評估及監測(劃線法)量表》(自主編制)。
4 治療方法與步驟
4.1 提供背景音樂。由五喇叭環繞式立體聲音響系統提供治療師音樂背景,為患者營造平靜、明朗的氣氛和節奏。目的是在背景音樂引領下,使病人的情緒在正式實施音樂治療之前即可得到初步放松。
4.2 量表測量評估。由《中醫情志量表》、《中醫情志生活事件量表》測得病人的情志背景。由《疼痛評估(劃線法)量表》對病人的癥狀進行評估,以便于進一步評估音樂治療效果。
4.3 選擇治療音樂。針對病人情志背景及疾病類型選擇音樂。可供選擇的音樂包括中國古典類音樂、五行音樂、無聲專用體感音樂及輕音樂等。
4.4 正式實施“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
4.4.1 病人仰面平躺于治療床,寬松衣袖。
4.4.2 告知病人音樂治療原理及選擇曲目的理由。(體現認知——行為療法理念)以病人理解和認可為度。然后,讓病人戴上耳塞,聆聽為其選擇的體感音樂,同時,與室內背景音樂相隔離。
4.4.3 經絡疏通。①雙手合十,握住音樂治療荷包,(主要作用與勞宮穴)持續1分鐘;然后,雙腳掌相對,夾住音樂治療荷包,(主要作用與涌泉穴)持續1分鐘。②偱經按摩。將音樂治療荷包至于體表,治療者以單手掌施以適當壓力,按十二經絡走行交接路線,偱行兩遍,以疏通周身經絡血氣。時間持續一首樂曲時間。③定部位-定經絡-辨臟腑,針對性施治。
5 豐碩的成果
在汶川的十幾天時間里,“音樂愛心家園”共接診病人1500余人次,最高日門診量120人次。痛癥患者占總病例的82%。其中音樂治療工作組接診病例500余人次。通過“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各種心身癥狀改善顯效率95%以上,并且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病人滿意度和依從性。
6 存在的不足和工作展望
因處于探索階段,至本期“音樂愛心家園”后期,才形成相對固定的音樂治療模式——“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所以,尚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比如進一步增加病人掛號、病人分流、治療、預約等工作環節的流暢性;另外體感音樂曲目尚顯不足,在五行音樂、功能音樂、古典音樂等幾個維度上,均無充分的音樂曲目供選擇,限制了“辨證施治”的自由度。下一步,應廣泛搜集各類音樂曲目,由專家確定其五行音樂屬性,豐富和完善“音樂愛心家園”音樂庫。
7 “調經療心,彰顯大愛”
“調經療心,彰顯大愛”。這是汶川群眾自發捐款為我們送來的錦旗之語。足以證明震區群眾對我們強調“身心康復”、注“重身心一體干預”義診模式的充分肯定。這也使得“中醫經絡?體感音樂治療”這一誕生于地震重災區,容納多種醫療元素,旨在服務震后群眾心身康復的整合醫療模式得以有廣闊的生存空間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德恒.中醫心身醫學研究中的問題與發展趨勢.中醫藥學刊,2003:21(3)
[2] 楊文輝,姚樹橋,賀達仁.從對人性的關注看心理療法的整合趨勢評論推薦.神經病與精神病學,2004:25(8)
[3] Len Sperry,Jon Carlson,Diane Kjos.成為有影響力的治療師.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12~16
[4] 趙志付.中醫心身醫學體系構想.醫學與哲學,1995,16(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