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腦外傷患者療效、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關系領域和環境諸領域等因素對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為提高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普遍下降,除情感職能維度外,余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值明顯低于腦外傷病人家屬(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影響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有療效、病種、期望值與比較標準等。醫護人員應該有針對性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重點加強腦外傷病人的健康指導和相關知識教育,重視并發癥的干預,以提高其生存質量。
關鍵詞:腦外傷 生存質量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21-02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生存質量(QOL)的概念引入腦外傷的臨床研究中,尤其近20年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試驗、衛生政策的制定、衛生資源效益的評價[1]等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監護水平和治療手段的不斷提高,腦外傷的死亡率已大大下降,腦外傷病人的生存數量也越來越多。原有的臨床研究各項指標都是基于典型的生物醫學模式,并沒有反映出疾病對病人產生的所有影響。現在,醫學的發展目標更注重生命的質量的研究。因此,探討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整和改變病人以往的不良生活方式,對促進病人康復,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對象研究組:腦外傷病人100例;納入標準:年齡12歲~75歲,已確診為腦外傷病人經治療,無嚴重并發癥和慢性疾病,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精神正常,意識清楚,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年齡<12歲或>75歲,患有其他疾病,或者腦外傷病人并發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有智能障礙者。對照組:腦外傷病人家屬100人;納入標準:年齡12歲~75歲,不患有腦外傷或其他嚴重疾病,精神正常,意識清楚,無認知障礙,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年齡<12歲或>75歲患有明顯的生理疾病、器官功能障礙或有明顯殘疾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有智能障礙者。
2 結果
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為了進一步探討影響病人生存質量的因素,選擇與生活質量評分相關系數有顯著性的因素為自變量,包括年齡(X1)、性別(X2)、療效(X3)、病種(X4)、病期(X5)、入院時腦外傷標準分(X6)、對治療的期望值(X7)、對生存的期望值(X8)、生存的評估標準(X9)9個因素,作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X3、X4、X7、X8、X9的標準回歸系數有顯著性(P均<0.05),說明療效、病種、期望值與比較標準是影響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
3 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轉變,由此產生了與新的醫學模式相適應的一類新的健康指標評價體系,即生存質量[1,2]。由于腦外傷的發病率及致殘率較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近年來,腦外傷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也倍受重視。調查腦外傷病人的生存質量,發現影響其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了解腦外傷患者生存質量的變化,為早期干預和治療、提高生存質量提供依據。腦外傷后病人要承受外傷所造成的生理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過程中壓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影響著病人的生生存質量。腦外傷病人多伴有意識障礙、出血和其他部位的合并傷,經治療后,病情完全緩解或達到顯著進步,病人的特點是思想顧慮多,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因不能正確對待戀愛和婚姻問題而導致心理負擔過重,影響康復甚至病情惡化。世界衛生組織將“生存質量”定義為: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于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和有關的生存狀況的體驗,其內容包括身體機能、心理狀況、獨立能力、社會關系、生活環境、宗教信仰與精神寄托,生存質量測量評價是從軀體、心理、社會等個人生活中所涉及的多方面來反映健康問題,既包括客觀的測量項目又涉及必要的主觀感受。腦外傷病人生存質量普遍較低,與腦外傷病人家屬相比,除情感職能外,余各維度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除了疾病康復外,提高生存質量成了他們的第一需求。面臨生活的這種改變,他們在主觀評價自己的生存質量時,更多地與自己的以前的生活標準比,而很少與外界比,通過改變評價標準來應對這一危機,使對生活的現實評價保持在心理能承受的水平。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應關注病人的生存質量。
通過分析影響病人生存質量的因素,發現腦外傷康復期病人最主要的因素是疾病,表明治療效果的好壞是影響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還表明除了療效,病人對治療的期望越低,他的軀體、心理、癥狀各維度改善越大;對生活的要求越低,病人的心理、社會功能維度改善越大;越是不與外界比較,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態越好,提示在臨床上除了通過積極的軀體治療來盡可能提高療效,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同時還應該設法從心理治療的角度降低病人對治療、對生活過高的期望,采用面對現實,制訂切實可行的努力目標來應對患病這一危機,這樣才更有助于加速病人的康復。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影響療效的非藥物因素中,除了大家已知的年齡因素、疾病種類、入院時病情嚴重度外,病人生存質量的心理維度是影響療效的一個因素,這進一步證明了疾病的軀體治療效果與病人的生存質量是相輔相成的。好的療效可以改善生存質量,尤其是加強心理治療與訓練,也有助于加快疾病的康復。
腦外傷患者的社會關系、社會支持也因為患病而減退,因此,提示腦外傷患者在恢復期仍需要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支持,特別是患者親屬,需要給予患者生活上、精神上、經濟上加倍的支持和幫助,當面臨一個以軀體功能損害為突出表現的腦外傷病人時,要考慮到病人需要干預的不僅僅是他受損的軀體功能,還有他的心理狀態與社會功能都需要幫助,而后兩者的改善又有助于前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郝元濤,方積乾.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現代康復,2000,4(8):1127-1145
[2] 賴世隆,郭新峰,梁偉雄,等.中風療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