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頭針配合現代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療效。方法:采用頭針配合現代康復訓練組與現代康復訓練組對照。結果:兩組療效比較,經X2檢驗有效率無明顯差異性(P>0.05)顯效率有明顯差異性(P<0.01)。結論:頭針配合現代康復訓練和單純現代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都有療效,但前者療效更佳。
關鍵詞:頭針 現代康復訓練 小兒腦癱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66-01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cerebral palsy 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個月,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性綜合征,多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我國發病率為1.8‰-4‰[1]。近年來黨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大力實施搶救性康復工程。由于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所以多采用綜合方法治療[2]。我院和當地殘疾人聯合會于2010年開始從全市搜集0-6歲CP患兒進行搶救性康復治療,運用頭針配合現代康復訓練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市殘疾人聯合會于2010年5月份在全市搜集符合CP診斷標準[3]的患兒并隨機分成兩組,各30例,治療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6歲。平均4.0歲,對照組中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6歲,平均3.75歲。病情根據2005年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專家組制定的評估標準,其中運動功能包括頭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轉移、步行、上下臺階、伸手取物、捏取物體10項;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進食、穿脫衣物、洗漱、入廁4項;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理解、表達、做家務、參與社會生活和集體活動4項,共18項,每項根據患兒動作,活動的程度和范圍,分為4個等級評估計分(可使用輔助器具):不需他人幫助能獨立完成康復訓練評估項目的動作、活動和要求計3分;需他人小部分幫助或大部分能完成康復訓練評估項目的動作、活動和要求計2分;需要他人大部分幫助或小部分幫助能完成康復訓練評估項目的動作、活動和要求計1分;完全依賴他人或不能完成康復訓練評估項目的動作、活動和要求計0分。治療組中最低計分19分,最高計分48分,平均計分33.5分。對照組中最低計分21分,最高計分47分,平均計分34分,年齡及病情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頭針以四神聰、運動區、平衡區、語言二區、三區、智力區(百會向后透刺50mm)為主,根據患兒情況辨證選用,以1.5寸毫針,常規消毒后與頭皮呈150左右夾角刺入帽狀腱膜下,得氣后即可留針1小時,留針期間以300次/min行針2次,1次/天、針7天休息2天,共治療180天。
現代康復訓練:有三方面訓練:運動功能訓練包括頭部控制、翻身、坐、爬、站、轉移、步行、上下臺階、伸手抓物、捏取物體10項;作業療法中包括進食、穿脫衣物、洗漱、入廁4項;社會適應能力訓練包括;理解、表達、做家務、參與社會生活和集體活動4項,根據患兒具體病情選擇項目并配合器材進行康復訓練30天后休息2天。共訓練180天。
對照組只進行現代康復訓練。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根據上述的2005年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專家組制定的評估標準,治療完成后的評估計分減去治療前的評估計分來判斷療效、評估分值提高11分以上者為顯效,評估分值提高1-10分為有效,評估分值無提高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中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中總有效率沒有變化,但顯效率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3.3 結論。經統計學X2 檢驗:對照組與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無顯著變化(P>0.05),顯效率有顯著差異(P<0.01),說明治療組效果更佳。
4 典型病例
患者陳某、男、2007年3月15日出生于安陸市李店鎮紅石村,因難產造成宮內窒息,雖經搶救成功分娩,但腦組織已經損傷。根據CP診斷標準,確診為CP(痙攣型)。初次病情評估計分為27分,頭針取四神聰、運動區、平衡區、語言一區、二區等穴位,現代康復訓練以運動療法、作業療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方面為主,并配合矯形器等輔助器具訓練,經過3個月的治療,患兒病情評估計分達48分,效果十分顯著,后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日常訓練,進一步鞏固治療成果,近隨訪,患兒正上幼兒園,自理能力逐漸恢復良好,智力也接近正常。
5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CP屬于“五遲”、“五軟”、“五硬”、“痿癥”等范疇,其病因病機是由于后天因素導致肝腎脾虛或瘀血阻絡,病位在腦,《素問·臟腑篇》說“肝主筋司關節”“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腦為髓海”,“腎虛則腦髓失養”,所以治以滋補肝腎、調理脾胃、活血通絡、醒腦開竅為主。《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經,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正所謂“頭者,諸陽之會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針刺頭穴產生針感反應,能夠循經傳向全身,調髓海、平陰陽,神氣乃復。現代醫學認為CP主要由于某些原因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水腫、軟化等病理改變,其功能受損而出現異常,頭針以大腦生理解剖為理論基礎;大腦多區的功能與其相應的頭皮有關,針刺相應皮區,可改善患兒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組織氧分壓,改善病灶腦細胞營養,促進組織代謝恢復,生物電活動發生變化。有研究表明針刺激對甲襞微循,腦動脈血流速度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時針刺對減輕腦組織水平和腦細胞凋亡,海馬神經元密度增加和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長時陽性表達延長等,這些都可能針刺治療小兒腦癱重要機制之一[4]。據統計針灸治療腦癱的有效率在69%-95%之間,平均在80%以上,說明針灸治療小兒腦癱療效顯著[5]。
另外通過現代康復訓練對矯正姿勢、鍛煉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智力發育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筆者通過頭針和現代康復訓練相結合,相得益彰,療效較好,但療程較長,而且治療小兒腦癱要有耐心,需要家屬及醫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患兒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四文,鄧吉華,江受傳.小兒腦性癱瘓的國內外研究[J].現代中國康復,2001,17(4):241-243
[2] 李燕青.小兒腦性癱瘓的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9):461-462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組.2004年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專題研討會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4):261-262
[4] 葉志英,萬文蓉.頭針為主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研究概況[J].中國實用醫藥,2007,2(30):107-108
[5] 陸晴友.腦癱的病因學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3):91-192
[6] 鄧錦娥,潘秋蘭,張莉梅,等.頭針結合現代康復治療腦性癱瘓患兒運動功能和智力發育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