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是觀察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對支氣管肺炎患兒的療效及護理管理。經皮給藥治療具有以下優點:①集電療、熱療、灸療于一體;②能夠避免藥物在肝臟的首過效應和胃腸道的降解破壞,使血藥濃度保持穩定,減少個體差異和不良反應;③起效快、藥效強、局部滲透性結果顯示,在治療肺炎過程中應用電腦中頻藥物導入,能有效縮短病程,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且因為此療法操作簡單,無痛苦,無明顯不良反應,并且可減少注射及口服用藥時程,臨床依從性高,不失為一個有效簡單的治療途徑,比單純用中藥貼片的透皮吸收率大60倍;④治療無痛苦,特別適用于小兒。
關鍵詞:中頻藥物導入 支氣管肺炎 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21-01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肺炎,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寒冷季節多見。以肺組織充血、水腫、炎性浸潤為主,當炎癥蔓延到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時,支氣管因粘膜炎癥水腫而管腔變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腫而增厚,肺泡腔內充滿炎癥滲出物,影響了通氣與氣體交換。由于小兒呼吸系統的特點,當炎癥進一步加重時,可使支氣管管腔更窄、甚至堵塞,導致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我科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支氣管肺炎患兒204例,診斷皆依據《實用兒科學》中肺炎標準確定,年齡為2個月~10歲,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102例,對照組10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營養狀況、陪護人員的文化程度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及治療組均按常規給予抗感染、止咳袪痰、平喘等對癥治療及支持療法,對家屬開展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而治療組加用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選擇兩肩胛下的肺俞穴(即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同身寸),每天2次,每次20分鐘,5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后3~5天體溫正常,咳嗽,肺部羅音減輕,7天內癥狀體征消失;有效:治療后3~5d體溫高峰下降或發熱間隔延長,咳嗽,肺部羅音有好轉,7天內癥狀體征減輕;無效:治療后3~5天癥狀體征無好轉,或有加重。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偶有個別患兒貼片處皮膚出現紅疹或局部皮膚發紅,局部護理或延長治療間隔后好轉。
1.4 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組有效率為99.0%,對照組有效率為93.0%,P<0.0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2 中頻藥物導入治療時的護理管理
2.1 治療前的護理。
2.1.1 告知患兒家長實施中頻藥物導入治療的目的及必要性,室溫在22℃—28℃之間,檢查中頻導入治療儀是否正常。禁止在中頻治療儀上放雜物以免壓住按鍵及影響散熱。
2.1.2 利用中頻藥物導人法的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原理,應用于102例小兒肺炎的輔助治療,護理要點在于治療前評估、溝通.治療中規范操作,觀察病情,治療后藥物貼片的護理、健康教育。
2.1.3 儀器為北京華醫新技術研究所生產的HY-D03型電腦中頻藥物導入治療儀,貼片、藥液均由該所制備提供。
2.2 治療中的護理。具體操作方法:①檢查穴位處皮膚是否完整、有無破潰,皮膚是否清潔,如有污垢,先用溫毛巾擦凈、擦干,再用75%酒精涂擦穴位,目的是去除皮膚表面的油污和角質,保證皮膚良好的導電性。②充分暴露穴位,準確定位,將藥液均勻涂于貼片后,把貼片貼于患兒左右肺俞穴或肩胛間區處并適當固定,將電極吸在貼片上,整理好衣物,冬天注意保暖,按治療鍵,治療時多與患兒進行情感交流、溝通,以減少患兒的恐懼心理,同時向家長做好健康宣教。
2.3治療后護理。治療結束后,取下電極,貼片繼續保留30分鐘。30分鐘后指導家長正確揭撕敷貼,忌硬撕、快撕,后用溫毛巾輕擦洗敷貼處皮膚,必要時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護理。
3 討論
中頻導入治療儀是利用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醫學相結合的新型醫療儀器,是一個高級多功能集經皮給藥、靶向給藥于一體的藥物導入治療儀。該治療方法療效好,毒性和不良反應小,兒童易接受,特別適宜小兒肺炎。護理人員與家屬做好溝通,取得配合,治療中規范操作步驟,對患兒關心、體貼、細致的觀察,及時處理情況,治療后加強對藥物貼片的護理,做好健康教育,無一例發生嚴重并發癥,確保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和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慕逖,主編.《兒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ISBN7—117—03997—3
[2] 崔焱,主編.《兒科護理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ISBN7—117—04880—8
[3] 馮碧紅,馬旭升.《中國現代醫生》.2010(3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