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術后譫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指在手術麻醉后數天內發生的意識、認知、定向、思維、記憶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亂,是一種可逆的、具有波動性的急性精神紊亂綜合征,通常又稱為術后精神障礙,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老年患者術后譫妄的問題已經日益引起重視,探討老年患者術后急性譫妄的原因以及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改善病情。
關鍵詞:術后譫妄 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30-02
術后譫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指在手術麻醉后數天內發生的意識、認知、定向、思維、記憶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亂,是一種可逆的、具有波動性的急性精神紊亂綜合征,通常又稱為術后精神障礙,術后認知功能障礙.ICU譫妄主要表現意識混亂、不安、興奮、幻覺、妄想等;具體表現為突然間不知時間、自己所處的位置,甚至不認識周圍的人或親人;或喃喃自語,或少言寡語、呆滯不動,或亂抓動,興奮異常;說話語無倫次,無法與人進行正常交談。恢復正常后他們對發生過的事情如同夢一樣,回憶不起來,或只能回憶起某個片斷。隨著社會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綜合醫院住院患者的譫妄發生率在14%~24%之間,術后老年患者譫妄發生率15%~53%,而重癥監護病房中譫妄的發生率則高達70%~87%。
1 術后譫妄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年齡。患者年齡越大,術后譫妄的發生率越高。有研究認為,以70歲為臨界,≥70歲患者術后譫妄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腦供血下降,對各種原因尤其是術中引起的缺氧更為敏感。這是老年人出現譫妄的主要原因。
1.1.2 肺功能。老年人肺的順應性差,術后均未脫離呼吸機輔助呼吸,收住于ICU。患者對輕度缺氧十分敏感,過早的拔出氣管插管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遞質乙酰膽堿的減少,從而導致譫妄的發生。
1.2 環境因素。ICU的環境常常與患者譫妄有密切關系。由于監護室需控制感染,與外界隔離,無家屬陪護,易產生分離性焦慮。老年人對術后環境改變一時不能接受,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病室各種監護與治療設備的工作響聲、報警音及燈光,同室患者的搶救甚至死亡,易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誘發譫妄。另外,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不能與醫護人員交流,如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均可因信息缺如而產生孤獨、恐懼、憂郁等消極情緒。
1.3 藥物因素。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是引起患者譫妄的重要因素之一。ICU的絕大部分患者,尤其是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需要一些鎮靜藥來輔助治療。同時,幾乎所有的術前用藥、麻醉誘導以及維持用藥均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持久的但較輕微的影響,包括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堿,吩噻嗪類藥物如氯丙嗪、異丙嗪,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度冷丁,靜脈全麻藥物如氯胺酮,抗生素類藥物,均可誘發譫妄。
2 護理對策
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嚴密觀察術后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及精神癥狀。尤其對顱腦術后病人,隨時觀察病人的意識改變、瞳孔大小的變化、對光反應,及時發現腦疝的前兆。如術后出現多語、幻覺、妄想有過激行為或極度安靜、嗜睡患者要警惕譫妄的發生。一旦發現患者發生譫妄,表現為興奮不能自控、意識障礙,立即給予鎮靜藥物、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補充血容量等治療。
2.2 做好基礎護理。護士應守護在病人身旁,加強護理,防止墜床,保持病房安靜,減少周圍環境對患者的刺激,尋求家屬配合。同時,做好家屬思想工作,使其了解出現譫妄的原因,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對于煩躁患者加放床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拔管等意外發生。
2.3 減少應激刺激。在患者剛剛入住ICU后,常會由于病情嚴重,疼痛,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醫務人員而感到恐懼、焦慮,此時,護士最好能夠陪伴患者,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每一項操作,患者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和感受等。若同病室有搶救病人時應及時屏風遮擋并給予解釋安慰避免其聯系自身感到恐懼。
2.4 鎮痛鎮靜護理。丙泊酚是一種起效迅速的短效全身靜脈麻醉藥,起效時間為30~40s,此藥物代謝和清除迅速,其麻醉時間僅4~6min,停藥后病人會很快清醒。ICU術后患者在麻醉初醒但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復時,持續靜脈注射丙泊酚,可中止病人因氣管插管帶來的不適及因手術創傷、疼痛、饑餓、噪音等引起的睡眠紊亂,同時不會引起藥物的蓄積,并且可隨時讓病人清醒以確認譫妄是否結束。
2.5 做好心理護理。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是引發術后譫妄的重要因素。因此,術前積極向患者與患者家屬進行耐心細致的宣教,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動員患者家屬主動參與,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正確對待疾病。
參考文獻
[1] 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術后出現譫妄的原因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4):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