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的護理方法已經從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康復。本文以本中心的101例患者為案例,對于實施全方位護理的具體措施以及相應的結果進行了考察和分析。
關鍵詞:腹部外科手術 疼痛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51-01
手術是治療腹部外科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手術后疼痛是機體對疾病和手術造成組織損傷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腹部外科術后最常見癥狀。術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導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并發癥,不利于術后康復。[1]然而,由于疼痛本身具有的主觀屬性,使得對于術后疼痛的評估并提供相關的護理工作并未成為醫療機構的常規做法,往往只有在患者主動提出相關的護理工作時,醫療機構才采取相關的行動。而這樣一種被動護理往往給患者帶來很多的困擾,而且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復,為此,筆者認為,醫療機構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術后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
為了有效緩解患者在腹部手術后的疼痛,我中心對于101例術后疼痛患者采取了主動護理的方式,綜合采取多種措施有效的促進了患者的康復,本文擬以此為案例,對于腹部外科手術后的相關護理措施進行介紹,并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間,在我中心住院的腹部外科手術患者共計101例,其中從性別上看,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齡在11到79歲之間;從手術類型上看,膽囊手術患者25例,闌尾手術患者57例,疝修補術患者19例。
1.2 對疼痛的估計。在處理患者的疼痛時,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對于疼痛進行評估,這包括兩個方面,即護理人員自己的評估和患者的疼痛體驗的評估。對于疼痛感受,一般可以分為疼痛期待期、痛覺感知期和痛后感受期等三個時期。通常,在第一期即疼痛期待期,通過對于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對于疼痛的感知程度。而痛后感受期則主要與人的情感,如恐懼、害怕等有關系。[2]
1.3 護理措施。
1.3.1 術前護理。術前護理的主要目的是給患者減壓,打消患者對于手術本身以及術后疼痛的種種恐懼和焦慮不安之感,增強患者對于手術的信心。在術前護理中,護理人員首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的方法、過程等情況,告知手術的體位和手術中可能產生的不適。此外,為了讓患者有效配合,同時也讓患者學會如何去緩解疼痛,護理人員需要在了解患者過去遇到疼痛時的所采取的處理方法的基礎上,讓患者了解有關疼痛的知識及相應的緩解辦法,讓患者深入認識疼痛的性質,并采取預防性措施,比如在患者咳嗽或者深呼吸的時候,護理人員要告訴患者用手或者枕頭按住傷口,以防止牽扯到縫線而引發傷口的疼痛;在腸胃道術后,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早期翻身活動,取右側的臥位,以便使氣體能上升至降結腸,緩解并改善患者的脹氣痛等。
1.3.2 預防性用藥。對于那些在術后在硬脊膜外腔上未給止痛藥的患者,采取預防用藥的方式,通常在術后48小時內,根據患者對于藥物的吸收狀況和代謝的速度,給予患者適量的嗎啡、強痛定、杜冷丁等止痛劑。在第一次用藥完成后,認真觀察患者對于藥物的反應,以確定合理的用藥劑量。不過,在給藥前,護理人員需要首先對于患者的血壓和呼吸等狀況進行細致的檢查。
1.3.3 放松訓練及分散注意力。為了讓患者減輕疼痛,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幫助患者從心理上調節。首先,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讓患者有一種信任和依賴感。護理人員要學會耐心的傾聽患者,尊重患者的感情,并努力的幫助患者減輕精神壓力。其次,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分散或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能起到很好的減輕患者痛苦的作用。比如,讓患者聽音樂、給患者講故事和新聞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音樂具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功能,可以關閉人們的疼痛通路,改變疼痛體驗,進一步改變大腦對于疼痛的認識。此外,對于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患者,可以讓其讀小說和報紙,利用視覺分散法減輕痛苦。
最后,指導患者做放松訓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梢宰尰颊叻潘扇砑∪?,即由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雙足,循序放松,并閉目養神,排除雜念,想象自己在一個非常寧靜和輕松的空間,深慢呼吸,頻率以自然舒適為宜,3次/d,15~20min/次。
1.3.4 硬膜外鎮痛泵給藥止痛。硬膜外鎮痛方法已廣泛用于臨床,鎮痛效果滿意。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呼吸功能較佳、全身情況較好的患者。在使用硬膜外鎮痛泵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及尿潴留,注意監測血壓、脈搏、面色,觀察呼吸頻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壓及呼吸抑制等狀況發生。
2 結果
通過對于本中心的101例患者實施綜合的護理措施,有效的控制并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減少了患者在術后的各種并發癥,對于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根據我們的追蹤調查和分析,以下從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2.1 對于101例患者進行問卷和檢測的評估,結果發現,全部患者都對于術后的鎮痛效果滿意,而且患者的肌肉緊張度得到改善。
2.2 術后感到輕松和舒適的患者為98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達到97%。
2.3 術后睡眠質量較好的患者共計98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達到97%。
2.4 術后各種疼痛征象得以減輕或者消失的患者達到100例,占全部患者的比例為99%。
3 討論
與過去的醫學模式不同,現代的醫學模式視人的生物、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性等各個方面為統一的有機整體,并實行全方位的治療。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護理服務的觀念也需要不斷轉變,從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轉向對于病人的全方位的護理為中心,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本文的案例,可以看出,對于病人的護理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等多個方面,并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藥物止痛、分散注意力、硬膜外腔給藥止痛等多種護理措施,使得術后的無痛成為了現實,有效的促進了患者在術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叢志強,叢志斌,胡勝德.潘耀東校.對術后鎮痛護士應注意的問題.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J],1995,14(2):74
[2] 鈴木美惠子,陳淑英.現代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273
[3] 陳梅芳,呂報琪.有關病人疼痛訴求處置的新觀念.國外醫學護理分冊[M],2002(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