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是嬰幼兒最普遍、最常用的給藥給液方法之一,也是我們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的靜脈穿刺更能使護士增強自信,也是贏得患者信任的關(guān)鍵,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標志。
關(guān)鍵詞:小兒 頭皮靜脈穿刺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57-02
1 輸液前的準備
1.1 護理人員的準備。操作者要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提前將輸液器排好氣、撕好輸液貼和膠布、準備好消毒液、無菌棉簽、止血帶,穿刺針頭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便于操作,減少按壓患兒頭部的時間。穿刺前做好準備工作能減少患兒哭鬧,還能為穿刺成功爭取時機。
1.2 患兒的準備。患兒大多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陌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再加上身體上的不適,情緒表現(xiàn)的比較煩躁,所以給患兒輸液前,要有耐心,多給表揚和鼓勵,盡量取得患兒的合作。針對一歲以內(nèi)的嬰兒不能有效的溝通,操作者一定要技術(shù)熟練快速結(jié)束穿刺,可減少嬰兒哭鬧煩躁的情緒;對于一歲以上的大童穿刺成功后也可給予成功配合的獎勵。
1.3 與家屬有效的溝通。每一位家屬帶著患兒來到醫(yī)院心情都非常緊張、焦慮,情緒也非常激動,希望能盡快解除病痛。護士應該站在家屬的角度來溝通,遇到不好穿刺的患兒,可先告知家屬穿刺難度比較大,我們盡量一次成功,必要時也可請家長避開。有效的溝通能使家屬主動配合,取得合作,靜脈再細,難度再大也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
2 輸液中穿刺的配合與穿刺技巧
患兒家屬在患兒一側(cè),將患兒頭部在枕頭上放穩(wěn),操作者正對患兒頭頂部,選擇好患兒的血管,剃去周圍的頭發(fā),用安爾碘棉簽消毒穿刺點及其周圍,再次檢查空氣是否排盡,且用少量液體濕潤針頭,起潤滑減少穿刺阻力的作用。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開固定血管穿刺點兩端,進針角度宜小,先進入皮膚,再平行前進刺入血管固定。如果是針頭向上翹,就在針梗部位墊一干棉球再粘膠布,而且在針梗下用膠布交叉固定。當患兒哭鬧時,因靜脈回流壓力上升,頭皮靜脈血管會有1次短暫充盈過程,這時應巧妙地抓住時機,順利完成穿刺。
3 對特殊情況的處理
3.1 肥胖患兒,血管較深肉眼觀察不明顯,可用拇指或示指順靜脈血管的方向探摸,可有彈性或凹陷性,沿靜脈走向在皮膚上做一標記,消毒后順標記線穿刺。
3.2 對脫水及循環(huán)不良的患兒,穿刺時沿血管方向緩慢進針,若感覺進入血管腔而無回血時,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進行抽吸,若仍無回血,可試注入等滲液體,如局部不腫脹,且注入時通暢,即為穿刺成功。
3.3 對長期輸液的患兒,要注意保護血管,多使用靜脈留置針,并可減少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與恐懼。
3.4 由于寒冷或發(fā)紺致皮膚青紫的嬰兒可用溫熱濕毛巾熱敷局部,或?qū)⒒純褐糜诒EO施內(nèi)再行穿刺。
3.5 對血管穿刺困難的患兒,若退針后回血好,則可指壓前方穿破點2~4min后再開放輸液,這樣可使原穿破點愈合,有一部分患兒也可成功輸液,但要注意觀察,以免藥液外滲。
4 輸液中的配合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針頭部位,再將輸液管固定在耳后,避免影響患兒視線和由于患兒好動,血管細等原因而將液體外滲,如果是出汗較多的患兒,膠布不容易固定,而且有時即使當時固定好,由于出汗,膠布不粘,也會導致液體外滲,可以用較窄的繃帶在針頭上沿頭固定一周,這樣安全可靠。還有就是要告訴家屬,看管好小兒的手,不要將針頭拔出,穿刺的部位不要碰到枕頭或大人身上等,不然也會造成液體外滲。
5 輸液后注意事項
輸液結(jié)束,拔針時,用消毒棉球輕壓按,迅速拔針,用左手拇指壓穿刺部位壓迫針眼處5分鐘,至不出血為止,囑家屬千萬不要按摩,以防因局部滲血而引起皮下瘀血,影響下次穿刺。
6 分析
總之,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是兒科護理中一項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護士在平時的護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飽滿的熱情、無私的愛心和強烈的責任心,而且還要有精湛的技術(shù)、豐富的經(jīng)驗,善于總結(jié)工作方法。同時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護士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及自身修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提高護理質(zhì)量,而且還可以改善醫(yī)患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 馬曉軍,周萍,張鳳.靜脈穿刺新方法.中華護理雜志,1996,31(4):236
[2] 崔焱.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24
[3] 花蕓,劉小文,劉新文.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相關(guān)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及預防對策.護理學雜志,2006.12.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