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理工作是臨床醫(yī)學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有著很強的操作實踐性,它完成的效率取決于各項護理技術的操作。這不僅是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的要求,還要在熟練操作的同時,積極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問題,用自己的知識總結和解決遇到的新的技術上的難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護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基礎護理 操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65-01
護理技巧是護理專業(yè)的基礎和核心,護理工作又在臨床治療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它的快速的完成依賴于各項護理的基礎操作,假如護理工作者能在工作中不斷的提升和總結自己的護理技巧,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既減輕病患在就醫(yī)過程中的物理痛苦,還有助于醫(yī)護者的知識的填充和經驗的積攢,從而使自己在醫(yī)護水平上不斷的自我超越。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超出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程的問題,在經過不斷的經驗累積、思考和實踐后,總結出以下幾種在護理操作中的新方法和技巧。
1 青霉素皮下過敏注射部位的重新選擇
通常情況下,青霉素過敏測試的部位是在手腕內側,因為這個部位的膚色淺,皮膚較薄,易于注射,方便醫(yī)護人員觀察患者是不是對青霉素過敏。但在實際生活中,有的就醫(yī)患者有嚴重的水腫現(xiàn)象,整個上肢都是浮腫的狀態(tài),在做這個測試時,針頭才剛刺到皮下,就會有皮下組織液體順著針眼向外流,這樣既不方便操作,連針水也會隨著組織液往外流,還會嚴重影響護理工作人員對測試結果的判斷。這種情況下,不建議再在常規(guī)的部位進行過敏測試,而是在病人肚臍與恥骨連成一線的二分之一處進行,操作方法和流程和手腕處的過敏測試操作相同,對其結果的判斷也和手腕處的皮下測試的判斷相同。
2 輸液管過濾球中空氣的排除
在輸液準備工作中,把輸液管中的空氣排出去是輸液環(huán)節(jié)的重中之重,但是每次在進行靜脈注射的時候,在和針頭相連的很細的那段輸液管中還是會有很細小的氣泡產生,如果不把這些氣泡排出去,就會跟著液體進入人體,給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排除小氣泡的方法是:把輸液器插入輸液瓶的同時,先夾住輸液的針頭,讓針頭始終朝上,然后夾住輸液管的過濾球的地方,把輸液管中的空氣排出來。當液體流到輸液管的下面時,要把輸液管的過濾球握著同時輕輕的彈,而且要不停的來回轉動,一般來說,這個時候過濾球里面的液體也會有一些氣泡,這就要繼續(xù)彈過濾球,可以把里面的空氣排到細輸液管中再排出管外,一直到輸液管內沒有氣泡的時候,才能對病人進行靜脈注射。這樣既避免了病患輸液時產生脹痛等不適應感,還能防止因為護理的問題發(fā)生各種不必要的紛爭。
3 用一次性注射器外包裝塑料袋取大便標本
臨床護理中,常常會留取病人的大便標本,一般情況下是用紙折成三角形袋,在袋中插棉簽棒來留取標本,但是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發(fā)現(xiàn),這樣既不衛(wèi)生,還有可能污染大便標本,我們可以用開封過的注射器的包裝袋來留取大便標本,具體做法如下:剪下注射器外包裝袋一端封口的部分,剩下的長度比套在注射器乳頭上的塑料外帽短一些,其他剩余部分就不再需要了。還要在塑料袋里插入一個套注射器乳頭的塑料外帽,這樣方便留取大便標本,在塑料袋外部貼上膠布,同時寫明病患姓名,科室,床號以及檢查的目的,這樣一方面降低大便的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減少了環(huán)境的污染。
4 靜脈滴注中空氣加壓的新方法
不同的藥物在輸液的時候會要求不同的靜脈滴速,一般臨床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空氣,再注入輸液瓶以改變輸液瓶中的壓力大小,壓力增大時,滴速就加快,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多次的扎輸液瓶瓶塞,扎的次數(shù)很多,隨著瓶內壓力增大,針眼也隨著越變越大,液體就會順著輸液管向外滲出,造成藥物的浪費。可以用下面幾種方法改變滴速:
4.1 夾住插入輸液瓶內輸液器的通氣管,把一根7~8號的輸液針接在一支20~30ml注射器乳頭上,先給輸液瓶瓶口消毒,把輸液針針頭插到輸液瓶里,再拔下注射器,在注射器里面抽吸空氣后又與輸液針相連,把抽吸的空氣全部注入到輸液瓶中,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的需要反復操作從而達到控制滴速的目的。這種方法減少了把針頭插入瓶塞的次數(shù),不會造成液體流失,操作起來更方便。
4.2 剪掉插入瓶內輸液器通氣管的過濾球,安一個輸液調節(jié)器在通氣管上,這樣能起到開關的作用。操作時,先用夾子把通氣管夾著,同時放掉通氣管的調節(jié)器,用抽吸了空氣的注射器和通氣管連接,在連接處要密封,注意不要漏氣,再將空氣注入,這時可以用通氣管上的調節(jié)器來控制液體的滴速,這種方法既省時又省力,還能避免通氣管漏液,減少了污染液體的機會。
4.3 利用氧氣加壓:這種做法要把氧氣管的鼻塞剪掉,然后和輸液器上的通氣管相連,再將輸液器插入輸液瓶內,打開氧氣的小開關,調節(jié)流量后,滴速開始逐漸加快,這時候要用鉗子把吸氧管和輸液器相連的地方夾住,所夾部位應該是相類似于輸液器通氣管的部位,再把氧氣小開關關掉,如果滴速在減慢,一定要先開氧氣小開關,再松開鉗子,這樣才能不讓液體流到氧氣管里面,造成安全隱患,避免液體流到氧氣流量表中,從而影響氧氣流量表的使用。這個方法可以根據(jù)滴速的快慢和實際需要反復進行。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吸氧管上面裝另一個調節(jié)器,這是替代了鉗子的作用,使氧氣加壓的方法更安全和省力。
參考文獻
[1] 張振路,鄭淑君,謝文.《提高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時間和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
[2] 左月燃.《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