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65-02
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炎癥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主要臨床特點為皮膚紫癜、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和腎臟病變等。以4~14歲兒童的發病率較高,近年來過敏性紫癜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部分病情遷延反復,在治療過程中,實施有效護理,做好預防宣傳教育和自我護理指導,能有效防止過敏性紫癜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現就我院自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58例過敏性紫癜患兒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齡7.8歲。四季均有發病,冬、春季多見。
2 護理
2.1 做好心理護理。過敏性紫癜該病起病較急,病程較長,患兒住院時間長,給患兒及家長帶來不安和痛苦。由于家長對過敏性紫癜知識了解比較缺乏,加上皮膚出血點和淤斑,強烈的腹痛、關節痛,家長十分焦急、恐懼,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病情盡量給患兒及家屬解釋介紹本病的相關知識,使他們消除恐懼心理,減輕心理負擔,保持樂觀情緒,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護理。保持病房空氣清潔,預防交叉感染,病房紫外線照射每日1次。凡有感冒或其他傳染病的人員,禁止與病人接觸。急性期臥床`休息。
2.3 皮膚護理。皮疹及皮膚紫癜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多發生在四肢,下肢及臂部。由于皮疹常有血漿滲出,可使紫癜呈皰疹樣,在關節附近的皮疹有時呈血性大皰。詳細觀察形態、色澤、部位、數量并做好記錄。保持皮膚清潔,特別是保持雙手清潔,修剪指甲,勤洗澡,勤更換柔軟、透氣性良好、寬松干凈的內衣,避免使用堿性等殺傷力大的洗浴用品;床鋪要潔凈、平整、干燥。避免皮膚紫癜受摩擦、抓傷繼發出血感染,在給患兒治療操作中動作要輕柔、準確。注射時要避開皮膚紫癜處。防止出血感染。
2.4 飲食護理。勿食致敏性食物,如果是食物過敏引起的紫癜,則需要終生嚴格禁用這種食物。常見的過敏物質,動物性食物有魚、蝦、蟹、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蠶豆、菠蘿、植物花蕾等。要注意不可使用與過敏物質接觸的炊具和餐具。本病的特點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過敏性疾病,大多數患兒有消化道癥狀,為減輕腸道出血,飲食護理很重要。須做好以下幾點:①有腸道出血應禁食,經靜脈供給營養,以防加重出血;②給少渣或無渣易消化的飲食,因致敏因素可引起小腸炎,形成腸道水腫和出血,粗纖維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易損傷腸道黏膜,加重出血,引起腸套疊的嚴重后果;③禁食的食物在床頭應有醒目的標志,以免弄錯;④因飲食限制,患兒時常會出現饑餓感,為此要耐心、反復、多次地告訴患兒和家長飲食對治療的重要性,在精神上給予安慰、鼓勵,以得到患兒和家長的主動配合;⑤腎型伴高血壓患兒給予非動物蛋白低鹽飲食。
2.5 關節腫痛的護理。對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的患兒,耐心的解釋,消除恐懼的心理,幫助患兒選舒適的體位,并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支持、照顧。
2.6 腹痛的護理。觀察患兒腹痛的部位、性質及程度,持續的時間;腹部有無包塊、腸型,肌緊張和反跳痛;有無腹脹、嘔吐、便血等伴隨癥狀,并詳細記錄,留取標本及時送檢。禁熱敷,以防加重腸粘膜出血。若發現異常大便(柏油樣、果醬樣),立即通知醫生,以防止發生腸套疊及腸穿孔。正確應用止痛、止血藥。
2.7 嚴密觀察有無并發腎臟損害。定期做晨尿檢查,過敏性紫癜出現腎臟損害常在發病1-2周,其損害的嚴重程度是決定本病預后的重要因素。必須嚴密觀察患兒尿量、尿色及血壓,認真做好護理記錄。有高血壓的患兒,觀察血壓的變化,觀察神志、瞳孔和有無頭痛、嘔吐、復視、意識改變、驚厥等高血壓腦病的表現,一旦發生,立即報告醫生積極搶救。
3 出院指導
向患兒及家屬解釋說明,多數患兒初次發病后約1~2個月內自然痊愈,預后良好,偶有病例有復發傾向。室內保持清潔,定時通風,避免接觸花粉、異體皮毛及含化學物成分的衣物,避免聞刺激性氣味。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每周來院復查,以便醫生指導用藥。腎臟有損害患兒,應長期對腎功能及各種可能合并癥進行監測,出院1年內要定期復查尿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