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腎切除術的原因及護理的體會。方法:回顧我科及在中日進修學習時見到的患者資料,分析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結果:腹腔鏡下腎切除是近幾年來發展的腎切除的新方法,優點是出血少,創傷小,恢復快,手術均獲成功。結論: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完善各項檢查,術后嚴密觀察病情,做好護理。
關鍵詞:腹腔鏡 腎切除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78-01
通過對32例腹腔下腎切除病人觀察,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歷,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8歲,發現血尿18人,體檢發現14人。
1.2 手術方法。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健側臥位,分別于腋后線、肋緣下、腋中線髂嵴上及腋前線肋緣下切開皮膚以戳卡進入后腹腔,氣囊擴張后腹腔5分鐘,用分離鉗與超聲刀分離筋膜和脂肪囊,Hemolock先結扎并切斷腎動脈,然后Hemolock結扎并切斷腎靜脈,于腎周筋膜外完整游離腎,取出標本。
1.3 結果。本組手術患者均獲成功,術后患者禁食12-24小時,術后36-48小時下床活動,7-10天出院。
2 護理體會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缺乏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有疑慮和恐懼心理,切除后影響生活,心理負擔重,術前給予健康教育指導,向患者講解腹腔鏡的基本知識與開放手術的區別,放松心情,接受手術。
2.1.2 術前準備。①術前做好全面檢查,詳細了解病情,了解心、肺、肝,腎功能,血尿常規,凝血,生化檢查,行CT檢查。②術前一天做好術區皮膚準備。③胃腸道準備:術前2天禁食豆類,牛奶,術前晚灌腸[1],術前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④囑患者戒煙酒,注意保暖,教會病人有效咳嗽。
2.2 術后護理。
2.2.1 全麻后護理。去枕平臥床6小時,未清醒時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低流量持續吸氧,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度和呼吸音等情況,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2],術后一天給予拍背,清醒者囑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2.2.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給予心電監測,血壓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術后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腎窩引流量,腎窩出血及感染是常見并發癥,每日更換引流袋,告知病人側臥,防止腎窩引流管受壓牽拉,折疊,有利于引流液流出,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短時間內出血多,考慮傷口有大出血,腎周引流管24小時引流量大于300ml,立即通知醫生。留置尿管,記錄尿量,觀察對側腎功能,術后2小時無尿或尿量逐日減少,立即通知醫生[3]。
2.2.3 觀察傷口情況。觀察傷口有無滲血,防止感染,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傷口干燥,清潔。
2.2.4 察頸面部皮膚。
2.2.5 妥善固定引流袋,用別針固定在床單上,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扭曲、受壓,防止逆行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碘伏清潔尿道口一次,每周兩次定時更換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恥骨聯合。
2.2.6 術后患者24小時排氣,可進流食,48小時后可進半流食,術后三天可進清淡易消化飲食。
2.3 術后并發癥護理。
2.3.1 觀察腎窩引流管的量及顏色,如發生術后出血,必須立即臥床休息,通知醫生處理。
2.3.2 患者持續高熱,應考慮感染,護理措施,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囑患者適量飲水,保持尿管及腎窩引流管通暢。肺部感染,術后患者清醒后給予半臥位,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
2.4 出院護理。出院后3個月內避免體力勞動,禁止劇烈活動,注意休息,適當活動,加強營養,多吃蔬菜水果,補充優質蛋白,多維生素食物,慎用藥物,防止損傷腎臟,保護健側腎臟,定期復查腎功能和B超,禁煙酒,注意觀察尿色、尿量變化。腹腔鏡手術盡管創傷小,術區疼痛輕、恢復快、瘢痕小,有其獨特的優點,但其穿刺、氣腹及電燙等操作對呼吸、循環、內分泌的影響不容忽視,不適隨診[4]。
3 小結
腹腔鏡下腎切除與傳統手術比較,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但手術仍對患者存在危險,因此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可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術后的嚴密觀察病情及認真仔細護理,積極做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耐心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好的痊愈。
參考文獻
[1] 彭學葉,馬青.腹腔鏡腎切除術患者的護理體會.中華中西醫雜志,2004.第5卷第7期
[2] 彭紫云,錢衛紅,張德珍.腹腔鏡腎切除的護理.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第2卷第5期
[3] 覃延慧.后腹腔鏡下腎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第7卷第2期
[4] 伊艷萍,李艷春.腹腔鏡下腎臟、輸尿管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