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伴發冠心病中醫辨證論治。方法:回顧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給予方藥:黨參30g,黃芪30g,白術15g,當歸15g,茯苓20g,遠志15g,木香15g,陳皮15g,丹參15g、甘草20g。每日1劑,水煎服。并囑其繼續口服降糖藥。結果:該患者服用5劑后,患者自訴疲乏、氣短無力等明顯減輕,胸悶、憋氣伴出汗的癥狀消失。囑其守方繼服10劑,上述癥狀消失。結論: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心絞痛呈無痛或不典型者較多,死亡率高。可通過中醫方面的補脾、補腎陽、化痰、活血化瘀,條暢情志等方法相結合,能夠在臨床中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糖尿病 冠心病 中醫辨證論治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02-02
糖尿病性心臟病(DHD),是指糖尿病患者在糖、蛋白質、脂類代謝紊亂的基礎上伴發、并發的心臟微血管、大血管、心肌病變和心臟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包括非特異性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特異性心肌病。其中糖尿病伴發冠心病系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變,與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在糖尿病諸多并發癥中,其發病率高、病年齡提前、病情隱匿、死亡率高,已成為當前糖尿病治療領域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從而深入分析糖尿病伴發冠心病中醫辨證論治。
1 典型病例及治療方法
1.1 臨床病例。患者,男,50歲,兩年前被確診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每遇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就出現胸悶憋氣,伴有汗出。經飲食、運動、口服降糖藥和降脂治療,血糖、血脂檢查趨于正常。但近來經常無明顯原因地頻繁出現胸悶、憋氣,伴汗出,疲乏無力,休息后緩解,西醫對癥治療無明顯效果。查其舌質黯紅,苔薄白,脈弦稍大,按之無力。辨證屬氣虛血瘀,予以益氣活血通痹。
1.2 中醫治療。方藥:黨參30g,黃芪30g,白術15g,當歸15g,茯苓20g,遠志15g,木香15g,陳皮15g,丹參15g、甘草20g。每日1劑,水煎服。并囑其繼續口服降糖藥。
2 結果
該患者服用5劑后,患者自訴疲乏、氣短無力等明顯減輕,胸悶、憋氣伴出汗的癥狀消失。囑其守方繼服10劑,上述癥狀消失。
3 討論
糖尿病并發癥屬于中醫學之消渴病并病、變證范疇,是指消渴病進一步發展而變生其他的病證而言。中醫學對糖尿病并發癥的認識早有記載,但由于歷史條件的相對粗淺,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對于本病的概念或名稱,到目前為止,仍多沿用現代醫學的術語,中醫學雖有并證、并病、兼證、傳變病等名稱,但難以反映疾病的本質及概括疾病的全貌。糖尿病心臟病按其臨床表現相當于中醫學中的“驚悸”、“怔忡”、“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水氣”、“消渴”等證范疇。中醫學認為,消渴日久氣陰兩傷,陰虛內熱,瘀血阻絡而成。除了正虛失養之外,其特征是容易為情志波動、瘀血阻滯、水飲痰濁所傷。其病理變化常常表現為陽氣鼓動無力,引起心痛和脈之結、代、細、澀;血不養心,引起驚悸、怔忡;氣血陰陽虧虛,心神失養,造成失眠、多夢、健忘,甚則神志渙散,譫妄、神昏,或發生猝死。又因心主藏神,為“精神之所舍”,情志變化時常傷及于心。心主血脈,氣虛,氣滯,痰濁,寒凝等常可造成血液瘀滯,心脈痹阻,最終出現“胸痹、真心痛”。具體的中醫分型如下描述:
氣陰兩虛型:證見心悸氣短,自汗乏力,胸悶胸痛不舒,咽干思飲,舌暗紅,脈虛細。此型常見于久病心氣耗傷,心陰不足,心脈瘀阻。治以益氣養陰通脈,方用黃芪生脈飲加味。
氣虛血瘀型:癥見胸痛胸悶自汗,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舌體胖大,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澀。此型常見于心脾氣虛,氣虛血滯,心脈瘀阻。治宜益氣通痹,方選歸脾湯加減。
血瘀痰阻型:癥見胸痛徹背,痛處固定,胸憋氣悶,頭暈倦怠,肢體重者,舌體胖,質暗淡,苔白膩,脈弦滑。本型多為脾虛痰盛,痰瘀阻遏,心脈失暢之癥情。治宜健脾化痰,活血止痛。方用二陳湯合失笑散加減。
寒凝血瘀型:癥見心胸作痛,甚則心痛徹背,劇痛伴四肢厥逆,氣短喘促,唇舌紫暗,苔薄白,脈沉遲或結、代。本型為陽氣式微,寒邪犯肺,宗氣失布,陽氣不能通達四肢,心陽不振。治宜通陽宣痹,化瘀止痛。方用瓜蔞薤白桂枝湯加味。
腎陽虛衰型:癥見心胸作痛,胸悶憋氣,心悸怔忡,氣喘不得臥,動則喘甚,心下痞滿,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頭暈目眩,甚或暈厥,尿少身腫。舌體胖大,唇舌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膩,脈細微或結、代。本型為心、腎陽虛,血脈失于溫運,陽虛水泛為患。治宜溫陽利水,真武湯加減。
此外,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明確的危險因素,它與其它心臟危險因素常并存,其并發冠心病的發生率較高。其發生機制為冠脈內不穩定的斑塊,由于粥樣斑塊表層的纖維中常出現裂隙或破潰,引起膠原纖維和斑塊的脂質核暴露,激發血小板及促凝血因子等激活,并產生一系列瀑布樣反應,最終導致冠脈血栓形成。
4 結論
冠心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心絞痛呈無痛或不典型者較多,死亡率高。現代醫學通過降糖、降脂、降壓等治療,可使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等控制在理想的范圍。但有些伴隨癥狀單純靠西藥治療有時很難見效。可通過中醫方面的補脾、補腎陽、化痰、活血化瘀,條暢情志等方法相結合,能夠在臨床中取得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楊曉暉,鐘柳娜,等.糖尿病心臟病中醫藥臨床研究述評[M].中國醫藥學報,2011;18(7):430-434
[2] 高彥彬.糖尿病醫論醫案選.第一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