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以通督調神、益腎填精取穴為主,采用傳統毫針針刺治療62例住院腦梗死患者,療效肯定,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 針刺療法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06-01
偏癱是腦梗死的主要癥候之一,臨床表現為一側肢體不能自主活動或偏身麻木,甚則感覺喪失或肢體攣縮屈伸不利等。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分析,元氣虧虛、瘀血阻絡、邪氣上犯腦髓血脈、下侵臟腑經絡、引起腦髓神機與臟腑經絡功能失調是腦梗死偏癱的主要病機。筆者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同煤總醫院學習期間,采用傳統毫針針刺療法,以通督調神、益腎填精為主,疏通患肢經絡為輔取穴治療,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入選標準:年齡18-70歲,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饒明俐主編,2007)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首次發病;無其他精神、神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肝腎功能不全、過敏史等;獲知情同意。
62例患者來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就治于山西同煤集團總醫院神經內科腦梗死住院患者(均由CT確診);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70歲,平均62.5歲;病程最短14天,最長92天,平均32.5天,無意識喪失。
1.2 使用器材。選用28號1.5~2寸毫針(蘇州針灸用品器械公司)。
1.3 觀察指標及計算方法。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對患者針刺治療第1天、第40天進行評分。
臨床療效評定計算方法:[(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以百分數表示。
2 治療方法:傳統毫針治療
2.1 取穴。主穴:人中、風府、腎俞、命門、廉泉、太溪。配穴[1]:患側上肢配肩髃、曲池、外關、后溪;患側下肢配足三里、陽陵泉、豐隆、懸鐘。
2.2 針刺方法。患者取健側臥位,局部皮膚常規清毒后,選用28號1.5~2寸毫針,捻轉進針,人中、廉泉用雀啄補法;腎俞、命門、太溪用捻轉補法;風府穴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一寸,其余穴位用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15分鐘行針1次,2次后取針。每日針刺一次,每10次為1療程,休息5天進行下一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臨床療效分級(參考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狀態標準》):基本痊愈:神經功能評分減少91%-100%;顯著進步:神經功能評分減少46%-90%;進步:神經功能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評分小于或等于17%。
3.2 治療結果。6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4例,占38.7%;顯著進步13例,占20.9%;進步19例,占30.6%;無變化9例,占14.5%;有效率85.5%。無效病例中7例腦梗死面積較大(3例頂葉伴顳葉梗死、2例頂葉伴額葉梗死、2例腦干梗死),2例采用針刺治療時機較晚,分別是87天和92天。
4 討論
腦梗死屬中醫中風,偏癱病雖在肢節,病源實在腦。腦在中醫屬奇恒之府,又稱元神之府,亦為精明之府。腦為髓海,“諸髓者皆屬于腦”,腦是體陰,心為腦之所用,腦之根為腎,故腦主神明,腦藏神[2]。腎主藏精生髓,上行入腦。督脈為“諸陽之海”,其起于胞中,下出會陰,沿脊內上行至風府,入屬于腦,又有支脈絡腎貫心。《靈樞·刺節真邪》曰:“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明確提出中風偏癱是因氣血衰弱,元氣不足,邪氣停留所致。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明言:“半身不遂,元氣虧損,是其根本。”說明元氣虧虛是本病發生的根本。而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導源于腎間動氣。腎藏元陰元陽,腎陽為全身陽氣之根本,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具有溫煦作用,心陽需得腎陽之鼓動,否則心陽不振,血行瘀滯。腎氣為生命的原動力,血液的循環和瘀血的消散都需靠腎氣的激發和推動,正如王清任曰:“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腎精代血,精充血必旺,精少血必虧,老年人陰精虧損,化血不足,血液難以在血管內正常運行。可知腎虛元氣不足,易導致瘀血內停。而瘀血痹阻經絡時,腦之所屬者督脈經氣首當其沖,清竅被病邪暫時閉塞,腦府的部分功能不能發揮,神明暫時失宣。故治療時“通督調神、益腎填精”就尤為重要。通過通督調神使督脈經氣通暢,又可調節腎氣腎精,使腎生之髓,源源不斷上注于腦,髓海得充,則腦為元神之府的功能也易于恢復。通過益腎填精,使機體元氣充足,充分發揮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的功能,使體內瘀血消散,經絡氣血流暢。再配合患肢局部取穴,疏通局部經絡氣血,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取督脈之風府、人中以調節督脈經氣,醒腦調神;取腎之背俞穴腎俞、腎經原穴太溪、腎之結穴廉泉、元氣所系之命門穴,針用補法以益腎填精;再配合患側上下肢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活血通絡。如此配合治療,則腎充精足,機體元氣充沛,經脈氣血流暢,腦和肢體有所養,腦神復明,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復。
通過對62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以通督調神、益腎填精為主,輔以患肢局部配穴,治療中風偏癱療效肯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繁榮.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04-205
[2] 張吉玲.武連仲教授治療腦病經驗.中國針灸,2000,(2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