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通過使用小腿控制的方法改善腦癱患兒異常立位姿勢。方法:對存在不良站立姿勢的腦癱患兒,加入小腿控制的訓練項目,觀察患兒立位姿勢的改善情況,從而分析小腿控制在腦癱兒建立正確立位姿勢的作用。結果:小腿控制訓練糾正28例腦癱患兒不良站立姿勢,25例患兒立位姿勢控制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作用不明顯。結論:小腿控制訓練對改善部分腦癱兒童的異常立位姿勢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小腿 姿勢控制 腦癱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17-01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簡稱腦癱,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損傷或發育缺陷所致的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其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合并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腦癱在學會抬頭、翻身、坐、爬之后,立位姿勢控制不良是影響患兒站立行走的重要問題,而小腿力量和耐力是患兒早期學習站立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通過研究28例有立位姿勢控制障礙的腦癱兒童,對其加入小腿控制訓練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28例,均為我院2009年至2011年住院腦性癱瘓兒童,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9歲,痙攣型16例,手足徐動型5例,共濟失調型2例,混合型5例,均為學習立位姿勢控制半年而進展緩慢的兒童,其中立位時尖足膝過伸11例,單純膝過伸7例,尖足膝屈曲5例,無明顯異常而不能維持站立姿勢10秒以上5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對象選擇。能獨立或輔助下完成小腿控制訓練項目的腦癱患兒。
1.2.2 治療方法選擇。在常規理療及運動療法訓練的基礎上,針對患兒的承受能力不同分三個層次加入小腿控制的訓練內容,包括第一步仰臥位小腿控制訓練:囑患兒完成雙腿搭橋訓練(輔助或獨立完成)每次50下,每下完成時間逐漸延長,數秒開始,最長1分鐘,著重強調患兒在完成動作的整個過程中耐力的維持,整個過程中核心要讓小腿垂直床面,以達到小腿充分負重維持姿勢的效果,到訓練后期可加入阻力訓練內容(如腹部添加沙袋);第二步坐位小腿控制訓練:囑患兒坐小凳,小腿盡量和地面垂直,完成坐起訓練,輔助或獨立完成,每次30下,可借助足踝矯形器,使患兒逐漸適應重心從坐骨向下肢的轉移過程,為患兒獨自站立打下基礎?;純和瓿蓜幼鲿r需要逐漸增強強度,從輔助到獨立再到施加阻力,訓練坐起的耐力維持時間需要逐漸增加,最長一分鐘,坐凳高度從早期的高于膝蓋到后期的稍低于小腿垂直地面的膝蓋高度(具體初始高度以患兒能輔助或獨立完成為標準);第三步立位小腿控制訓練:囑患兒站立完成蹲起動作(輔助或獨立完成),每次20下,整個過程,小腿盡量和地面垂直,蹲起訓練過程中,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壓低蹲下高度,但下蹲時臀部的最低點應高于膝關節平面,整個訓練過程中,耐力維持時間需逐漸加強,最長一分鐘。整個小腿控制訓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小兒的反應情況,從第一步開始,每步完成良好時轉入下一步,每步早期完成訓練時可通過人為輔助控制或讓患兒扶物、靠墻等方法以使患兒完成動作盡可能標準(此標準是以姿勢和動作代償基本消失為準)。療程時間以患兒完成訓練計劃為標準,針對患兒情況適當調整。
1.2.3 典型病例。患兒,男,3歲,下肢痙攣型腦癱患兒,入院時扁平足,剪刀步態,尖足膝過伸站立模式,不能完成仰臥位搭橋動作,可獨站1秒,常規理療及運動治療半年,進展緩慢,患兒可維持仰臥位雙腿搭橋最長1秒,維持站立時間最長3秒,治療計劃在常規理療及運動治療的同時加入小腿控制訓練項目,從第一步仰臥位搭橋開始,到抗阻下患兒可維持搭橋動作1分鐘。整個階段12天完成,后進入第二步坐起訓練,到患兒在完成坐起訓練過程中,抗阻下最長可維持1分鐘站立,整個過程30天完成,再進入第三步訓練,至患兒可完成下蹲至最低點1分鐘維持,整個過程3個月完成,小腿控制訓練結束后患兒已能獨站,立位平衡2級,站立姿勢基本正常。
2 討論
腦癱患兒立位姿勢控制障礙是康復訓練的一大難題,采取小腿姿勢控制訓練方法,可以讓患兒在立位姿勢控制過程中,更充分的完成力量由足底開始向踝關節和膝關節控制中的過渡,并逐漸適應不同體位下的姿勢控制。雖然文中所說的幾種方法比較常見,但訓練的邏輯學上的順序是我們應用到康復訓練具體過程中常忽略的問題,我們認為立位時的站立姿勢控制是需要從足底開始向上,涉及踝關節、小腿、膝關節、大腿、骨盆、脊柱等各個區域共同參與,由下到上各個組成部分都完成良好控制,才能建立較好的站立姿勢,類似于搭建房屋,逐級向上,才能構建完善。而不遵循這樣的步驟,由于抗重力不良,不良因素從下而上將始終干擾正常人體姿勢的維持,必然會始終影響訓練的進展。當然,人體結構和功能異常復雜,各種合理的康復治療方法結合,才能使患者的康復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任世光.小兒腦癱立位訓練輔助立板及坐起椅[J].中國康復理論和實踐,2002,(9):570-574
[2] 勵建安,孟殿懷.步態分析的臨床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500-503
[3] 林慶,李松.小兒腦性癱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0.61-64,4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