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30-01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近幾年的臨床實踐發現,高血壓發病年齡日趨減小,也就是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目前治療高血壓主要從調整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藥物治療兩方面著手,藥物治療是把血壓降至正常的重要手段。但據Inter Asia在我國抽樣調查35~47歲高血壓患者資料顯示,血壓控制率僅為8.1%。[1]由于本病病程長、控制難、服藥時間長,不易根治,多需終身服藥是本病防治的難點,其原因除醫生正確診斷與治療方案外,患者是否有良好的服藥依存性,按醫囑及時足量服用降壓藥物是能否取得理想降壓效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患者在住院期間多數能遵守醫生確定的治療方案接受治療,并能認真地服從醫護人員實行的各項措施,特別是在用藥方面執行力是最高的,但是病情好轉出院后的中青年患者院外用藥存在極為嚴重的問題,直接影響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康復。現將我們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著的不同心態采取的健康教育對策總結如下:
1 針對病人不同心態有的放矢實施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取得病人的信任,共同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
由于患者主觀感受疾病的危害越高時,采取遵醫行為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護士要了解患者對高血壓病的態度和信念,清楚患者的想法和影響病人治療的因素,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充分認識到治療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遵醫服藥的重要性,調動患者自身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依從性。
1.1 我行我素、滿不在乎型。存在此種想法的病人多數年紀較輕,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左右,平素身體健康,癥狀較輕微,不影響生活娛樂。認為醫護人員是危言聳聽,夸大其詞,對服藥控制血壓及疾病發展沒有充分的認識,此種病人潛在的危險更大,極易發生心、腦、腎等多種臟器的并發癥。對這種病人要講解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及對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的足夠重視。年輕病人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好,可以向他們詳細講解心臟血管的解剖生理在身體中的重要作用,使病人迅速改變觀念,主動接受治療。
1.2 自暴自棄、精神頹廢型。平素身體健康的人,一旦發現自己得了這種終身性疾病,認為自己的一生沒指望了,整天唉聲嘆氣,郁郁寡歡,對治療預防不積極。此時要提醒他們對父母,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并介紹病愈病例,鼓勵他們互相交流感受,使他們對治療、預后充滿信心。
1.3 焦慮恐懼型。病人過于注意自身疾病,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癥,每天小心翼翼,這類病人多數在四十五歲左右,身兼多重角色,思想負擔重,顧慮重重。對這類病人,首先要做好親屬的思想工作,請他們積極配合,共同關心開導病人,使他們感受到溫暖與被尊重,介紹經過按時服藥、適量運動、飲食控制等積極治療后癥狀消失,血壓控制理想的病人,通過真實病例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工作狂型。這類病人多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的身體滿不在乎,即使出現癥狀也不休息,經常忘記吃藥。對這類病人要指導親屬督促其吃藥、休息,反復講解,實例舉證,只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可以更多更好的工作。這些病人多數在領導崗位,要注意教育方式、語氣、態度等,做到既達到教育目的又提高護理滿意度。
2 根據患者生活情況和個性化的原則,尋求對患者最佳的藥物和劑量,醫護合作,共同加強用藥指導
中青年患者大都有一定的醫學保健知識,在服藥過程中常自我診斷,當情況好轉時就擅自停藥或減少劑量,這樣會大大影響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增加抗藥性或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故醫護人員應通俗、簡明、肯定的說明各個藥物的服用時間、用法、用量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藥物的停止時間等,要告知患者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多數靠藥物維持,且多需終生服藥,在無檢測血壓的情況下,切勿擅自停止治療,以免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
3 豐富健康教育內容,使病人樂于接受。
高血壓患者要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生氣,激動和過于勞累。做好健康教育,要同時調動患者家屬的積極參與,使患者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正確理解治療方案,打消顧慮,并取得家屬配合,支持和監督患者依存性接受治療,同時要告知患者和家屬不能隨意聽信廣告、宣傳和一些所謂新藥,避免服藥后產生不良影響,同時要指導患者合理的飲食、生活起居和各種功能訓練,幫患者謹遵醫囑規范性用藥,達到各種藥物治療的最佳時限,保證院外中青年患者的用藥安全。
4 全程教育模式
由于高血壓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甚至終身過程,健康教育要延續到病人的生命全過程。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患者入院時要幫助患者熟悉環境,穩定情緒,是他們有安全感、信任感,從而建立平等、朋友般的護患關系,并留下病人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為預防聯系不到病人,還要留下聯系人的詳細地址、電話,出院時給予詳細的書面指導,出院后定期電話指導,必要時家訪,可定于出院后一,三,六個月,以后每半年一次,解答患者出院后出現的問題,定期詢問服藥和血壓控制的情況。這樣不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也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擴大了醫院的知名度。
服藥依從性是評價患者是否按照醫囑進行治療的一項重要指標,它的高低直接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2]因此,加強醫護人員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認識和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臨床工作中護士不應過分強調患者如何去做,而應重視通過醫患、護患之間的互動關系調動病人的主動性,最終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總之,通過對出院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的分析,并針對性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服藥的依存性,從而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影響社區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因素及護理對策.中華養心網,2010-6-308:52:32
[2] 施華芳,姜冬九,李樂之,等.病人依存性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