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對促進自然分娩的影響。方法:將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婦分為兩組,對照組孕婦無參加孕婦學校培訓;觀察組孕婦參加1-2次孕婦學校培訓,對兩組孕婦分娩方式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孕婦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孕晚期孕婦實施健康教育,可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
關鍵詞:健康教育 孕婦學校 自然分娩 孕晚期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32-01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它受精神、體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孕婦心理因素更為重要。如何使產婦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參與分娩,減輕分娩的痛苦,縮短產程,最大限度地保證母嬰的安全,是產科護理工作的重點。孕婦學校教育是醫院為了孕婦能夠順利渡過懷孕、分娩及哺乳期而開辦的對孕期保健、產時、產后的健康教育,使孕婦從心理上與精神上作好準備[1]。為了探討孕晚期健康教育對分娩方式的影響,對已參加及未參加孕婦學校教育的產婦的分娩結局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產科孕婦200例。其中,孕婦均孕28~41周;年齡20~43歲,無剖宮產指征,無嚴重并發癥,既往無任何心理疾病。將此期間參加孕婦學校的孕婦作為觀察組,同期未參加孕婦學校的孕婦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兩組,觀察組的孕婦采用自愿接受孕婦學校培訓及產前教育,講解分娩的有關知識,安排她們參觀產房,觀看分娩的錄像,客觀地給她們講解陰道分娩的好處及剖宮產的利弊,消除其焦慮與恐懼心理。指導她們練習分娩時的呼吸技巧和軀體放松方法。對照組的孕婦未參加孕婦學校的培訓,評估最終實際的分娩方式,比較兩組剖宮產率及陰道分娩率。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
2 結果(見表)
觀察組陰道分娩率、剖宮產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正常分娩能否成功,取決于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因素4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協調。而產力受孕婦心理因素與體力的影響。孕婦學校實施的孕晚期健康教育能正確指導孕婦充分的休息、合理的營養,可增加孕婦體力,為分娩做好物資準備。有效全面的產前健康教育,使產婦獲得有關分娩的知識,以便于產婦在分娩時積極主動與助產士配合,在第一產程中應用自由體位、腹式呼吸等技巧來應對分娩時的不適,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保證有效的體力。有研究表明,第一產程自由體位可促進自然分娩[2]。很多情況下,孕產婦是因懼怕分娩疼痛,或在產程中因疼痛難忍而要求剖宮產的,這種情況便成為剖宮產率上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3]。由醫生、助產士授課與電視播放錄像相結合的宣教方式,可增進醫患間的溝通與相互理解,進一步提高了產婦和家屬的滿意度。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已關注到社會及心理因素對分娩過程的影響。醫院開展孕婦學校教育,對孕婦進行孕期保健、產時、產后健康教育,消除其對分娩的顧慮與恐懼,使情緒穩定,精神愉快,在心理上與精神上做好準備,從而降低剖宮產率。孕婦學校的授課內容,結合實例、模擬操作等授課方式,通俗易懂、易于記憶的授課語言有利于孕婦接受、效仿和自我觀察。所以孕婦學校是孕婦在懷孕期間了解產科知識的最好課堂。本研究通過對比參加及未參加孕婦學校教育的孕晚期孕婦的分娩結局,提示心理因素對分娩方式有一定影響,充分的產前宣教可緩解孕婦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是降低剖宮產率,促進自然分娩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楊整哉,杜穩俠.孕產婦住院期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1,6(8):508
[2] 江秀敏,高麗素.分娩第一產程自由體位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165-167
[3] 王文敏,鄭曉蘭,范薇,等.孕婦學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與降低剖宮產率關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3,18(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