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將責任化護理方法貫穿于護理安全管理。結論:責任化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保證醫療護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責任化管理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37-01
病房是醫療服務系統中人力、資源技術密集型單位,治療對象是急危重病人,其主要特點是:對人員技術要求高,對高新設備依賴性強。衛生資源消耗大,人力、物力投入多,病人及社會負擔重。社會影響大,多為社會各方關注,醫療護理安全是科室良好運行的基本要素。在病區中實施責任化管理極大的保證了醫療和護理的安全,使安全管理變得規范有序,實效性強。現報告如下。
1 內容和方法
1.1 病區管理責任化。充分發揮各級職稱人員的職能作用,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相對固定病區護士10名,2人一組,負責病區內病員的治療、護理、完成護理記錄、各類文件的書寫,并相互督促、檢查,使護理工作精心細致,促進護理工作完善、更條理化[1]。
1.2 藥品管理責任化。藥品管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藥品管理必須做到“四定一消”,即:定人管理、定點放置、定藥物品種數量、定時檢查補齊、按時消毒。藥班護士須每日對藥品進行檢查管理,及時補充所需藥物,檢查藥品有效期及藥物存儲方法,并負責每日患者靜注、口服藥物的取送及配置。護士每日必須交接好急救藥品,保證急救用藥的供應。
1.3 消毒隔離責任化。消毒隔離工作是防止院內感染的一重要環節。我科消毒隔離工作由專人負責,每日負責更換無菌物品和無菌敷料,負責病區內器械的管理、保養和維修。為減少呼吸道感染,我科對患者的吸痰用具每天更換1次,吸痰管每吸1次更換1根。每日下午更換消毒管道,并定時進行消毒效果的監測。
1.4 基礎護理管理責任化。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組成部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需要護士連續不斷地提供各項護理服務,基礎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醫院整體的醫療護理服務質量[2]。護士應按病情需要,定時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準確記錄出入量,及特護記錄單,認真做好危重患者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對危重患者制定護理計劃,使基礎護理工作做到以滿足患者基本需要為主,我們從制度上采取“四定”的措施,即定人員、定班次、定時間、定內容。
2 體會
護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部分護士對護理學的工作性質認識不足。危重患者多,護理技術操作多,精密儀器使用多,護理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患者對健康需求和醫療服務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使患者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患關系緊張,也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保證醫療護理的安全成為重中之重。通過這段時間實踐操作,護士們已能適應護理工作。無論在病情觀察,還是各種儀器的操作使用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能很好配合醫師完成各項負雜技術操作。醫療事故發生率為零,無醫患糾紛。在管理的各環節實施規范的責任化的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各自的責任。不僅在思想上重視安全,更在行為上有據可依。不斷提高安全意識,規范工作責任。從而適應護理工作。面對護理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的情況,明確自身責任,團結互助,確保安全。
參考文獻
[1] 潘傳德.隱性護理知識的開發與利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12):1082-10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