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是醫院感染爆發防控的重點科室,醫院感染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對NICU醫院感染相關因素進行了總結,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控對策。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 新生兒 醫院感染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41-01
新生兒是醫院感染高危人群。有調查表明,新生兒病房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4.5%-11.4%,在我國醫院感染暴發事件中,新生兒醫院感染的暴發占了整個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60%,尤其是近年來發生數起重大醫院感染事件導致患兒死亡,給家庭帶來巨大痛苦和精神損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社會上引起惡劣影響,對醫院也造成巨大打擊。現就相關方面進行探討。
1 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特點
新生兒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點,且新生兒監護室患兒多合并較嚴重的原發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早產兒感染難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發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發。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特點可歸納為感染來源廣、易感因素多、病情變化快、易聚集形成流行、病死率高等,故新生兒的醫院感染防控是醫院感染爆發防控的重點,對提高醫療質量和確保醫療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 新生兒NICU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2.1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低體重兒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并伴有嚴重原發病,免疫功能極低下,皮膚不能提供有效屏障,這類群體是NICU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 置管及消毒。急救技術快速發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產兒的生存質量,NICU中置管技術的應用以及NICU消毒不嚴。如治療用品暖箱、監護儀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兒沐浴發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過期等也是N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之一。
2.3 NICU醫護人員手衛生重視程序不夠,手衛生依從性差。
2.3.1 手衛生概念不深。醫護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接觸傳播的主要途徑,提高廣大醫護人員手衛生的觀念和意識是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點。如部分醫生在查房過程中自始至終不曾洗手,護士在進行治療操作中、喂奶中、更換尿褲中也忽略兩例患兒之間需要洗手這一環節,常常是完成一項整個操作過后才洗手。部分醫務人員認為NICU入室前洗手較重要,而入室后兩個患兒操作之間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換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衛生與醫院感染之間沒有直接相關性,對手部衛生觀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導致醫院感染認識嚴重不足。
2.3.2 工作忙碌顧不上洗手。有的醫護人員即使了解手衛生的重要性,但當情況緊急或工作繁忙時,往往無暇顧及手衛生,認為帶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們在上廁所前、下班前、吃飯前洗手依從性高,但對正確洗手六步法、應持續洗手時間了解不夠。
2.3.3 擔心洗手液傷害皮膚。部分醫護人員擔心長期大量使用洗手液會造成皮膚粗糙、脫皮等不良反應。
2.4 頻繁和預防使用抗生素可導致患兒菌群失調及耐藥菌株產生,增加新生兒醫院感染風險。
3 NICU醫院感染的對策
3.1 加強NICU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自我防護、6步洗手法,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甄別與診斷水平,做到四早。每半年對NICU醫務人員進行一次醫院感染知識及手衛生規范的考核。
3.2 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和制度。科室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制定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制度、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消毒滅菌原則、方法。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督促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科室也應加強自身管理,不定期檢查NICU消毒隔離及手衛生的落實情況。嚴格按照手衛生技術規范比照督查,對違反手衛生制度的醫務人員按規處理,強制性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意識。
3.3 建立良好的監測系統。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中洗手指征、6步洗手法,護士長每日對NICU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醫務人員接觸患兒或污物前后均應按規洗手。感染管理科每月對NICU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氣等進行監測,并將監測結果反饋到科室。對監測不合格的項目,科室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進消毒方法,與感染管理科協同再次監測,使之達到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3.4 為NICU提供合格的洗手設備。落實手衛生硬件設施,處處有衛生標志、全員動員起來,營造手衛生氛圍。在NICU洗手池、醫護辦公室、治療室、配奶室等處處有手衛生警示標志,提高全員手衛生意識,規避錯誤手衛生觀念。要求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嚴格規范洗手。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擦手,取適量手消毒劑于掌心嚴格洗手的揉搓步驟進行揉搓,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干燥,使雙手達到消毒目的。不斷改善洗手設施,所有洗手池采用感應式水龍頭,取消固體肥皂改為液體肥皂。在治療車和每個床頭配備快速手消毒劑。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是保證NICU醫護人員能堅持執行手消毒的一個重要手段,可采取壁掛式、口袋裝等,從而方便醫務人員的使用,提高手衛生效果。
3.5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據病原菌種類、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制定治療方案,防治耐藥菌株的產生及菌群失調。新生兒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6 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提高患兒機體的免疫力可降低新生兒醫院感染,加強早產兒營養支持管理及免疫球蛋白的應用。輸注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早產兒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但也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應用不能降低新生兒的感染。
總之,由于NICU收治的是一群特殊群體,感染難以避免,如何預防NICU醫院感染已成為廣大醫務人員的觀注點。我們應作好防治措施,盡可能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加強消毒隔離,減少侵襲性操作,合理應用抗生素,制定NICU病房及醫護人員行為規范,預防新生兒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 李六億,劉玉村.醫院感染管理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170-174
[2] 游楚明,傅萬海,張志鋼,等.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24
[3] 徐秀華.臨床醫院感染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76-183
[4] 母徐志.新生兒重癥監護院內感染的影響.臨床兒科雜志,2009,6: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