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煤礦的水文地質進行了介紹,并且對煤礦的水文地質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煤礦的水文地質的勘探,進行了研究,對特殊的煤礦類型的勘探方法,進行了勘探技術和勘探手段的討論。
【關鍵詞】煤礦水文地質;勘探方法;勘探技術;煤層
一、煤礦水文地質
(1)水文來源類型。水文的類型一般分為三種: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斷層水。第一,地下水,根據煤礦水文的巖性組合、特征以及水力的性質等諸多因素,將礦區內各含水層分成散層孔隙的含水層、巖溶裂隙的含水層、巖溶裂隙的含水帶、二疊系裂隙的含水層、二疊系統巖溶水強的含水帶。散層孔隙的含水層,主要由殘積以及坡積物組成,其巖性主要是黃色和黃褐色的粘土砂土、砂粘土以及碎石土等。因為厚度不大,其富水性弱,是弱含水層。巖溶裂隙的含水層,上覆和下伏的地層間巖性,都逐漸變化著,沒有明顯的標志,一般厚約170m左右。這種水文地質以裂隙的含水為主要來源,含水性比較弱,水質屬于低礦化的重度碳酸鹽鈣水。巖溶裂隙的含水帶,是薄層硅質層、厚層和中厚層狀的燧石灰巖,一般厚度約為33m。鉆孔中的巖溶裂隙普遍發育,多數半填充狀,常見的有蜂窩狀和海綿狀的溶蝕小孔,具有明顯水蝕痕跡,水位和上部地層有著明顯的變化,漏水和消耗量很大。二疊系裂隙的含水層,巖性是砂質泥巖和泥質粉砂巖、巖漿、煤、石灰巖,一般組厚度251m。該層是基巖裂隙的含水層,富水性也弱,是弱含水層。二疊系統巖的溶水強含水帶,巖性是玄武巖,頂部多呈深灰色和淺灰綠色凝灰巖,厚度在40m左右,內含基巖的裂隙水。下段為凝灰巖,沒發現有涌漏現象。該組地層的富水性弱,是弱含水層。第二,地表水,由降雨、灌溉、植被,江河湖泊的涌入帶來,在深層的煤礦中,地表水帶來的水量補給并不占多數,甚至很少。所以,并不做主要研究。第三,斷層水,有的礦區內斷層較少,分為地面可以被查明的以及未出露地層表面的盲小的斷層。由于有這些斷層存在,對煤礦地下水的補給、流向以及排泄都有一定的影響,由地面調查以及部分的鉆孔資料,隔水、斷層。(2)充水的因素分析。第一,充水水源,充水水源主要分為直接性充水水源以及間接性充水水源。直接性充水水源,為風化,構造的裂隙水,間接性充水水源,為基巖的裂隙水,茅口巖的溶水。第二,充水通道,通過地質的鉆探資料,煤礦區內基巖的節理、裂隙比較發育,這些都是連通的含水地層以及煤層的天然性通道。在未來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由于煤層的大面積開采,必定將會引起大量的采礦的裂隙會出現,這些人工的裂隙,將會是溝通含水地層以及煤層的良好通道。第三,充水機理,煤層的頂板砂泥巖的裂隙,其充水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巖石的原生節理、采動裂隙、裂隙、導水斷層一系列的充水通道,以滴水或者淋水的形式不斷進入巷道,煤層開采,受到頂板含水層的影響較小。第四,在開采條件以后,水文地質的問題預測。開采的過程中,因為煤層的大面積開采,必定將引起采礦的裂隙出現,裂隙的出現,有可能成為導致地下水改向的重要因素,煤礦的隱伏斷層不斷發育,斷層帶的力學性質比較弱,較容易受到采動的影響,從而發生應力的變化,從而形成地下水的通道。煤礦產區內主要含有煤地層,為弱性含水層,在煤礦床的開采中,對此段巖的溶裂隙水,影響較小。
二、水文地質煤礦的勘探方法
(1)煤礦勘探方法的選擇。對于這些不同的勘探方法,我選擇了瞬變電磁法,中心回線的裝置使用瞬變電磁法(TEM)是一類在沒有產生一次場背的情況下,進行觀測、研究二次場的時間域的電磁感應的方法。這種方法以裝置的輕便,受旁測的影響小和高工效、低成本等諸多特點,被廣泛的應用在油氣勘探、工程物探、煤田地質的勘探、地下水和地熱勘探、考古、地質的構造研究、環境災害、地質調查諸多領域。(2)煤礦勘探技術的介紹。這種方法的探測原理,是在發送回線的上面供應電流的脈沖方波,在一般情況下,利用產生方波后沿的下降瞬間,產生一個朝向地下傳播,而一次磁場由一次場的激勵,地質體將會產生一個渦流,大小取決地質體導電的程度。一次場消失之后,該渦流并不能馬上消失,將有一個過渡的過程,且這個過程是衰減的。過渡過程,又會產生衰減二次磁場來向地表不斷傳播,由地面上的接收線圈,接收到二次磁場的信號,該信號與地下地質結構本身的電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按照不同延遲時間,測量二次的感生電動勢,就會得到二次場,隨時間衰減產生特性曲線,由發送電流,把他們歸一化以后,成為伏安特性曲線。通過對瞬變場,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規律的研究,可用來勘探地質體的分布情況。野外進行資料采集的時候,使用中心線框裝置,記錄點和測點重合,能夠使得體積效應,減至最小。由于工效等實際需求,勘探工程的中心探頭,可在發射線框的中心,甚至是區域內進行接收,理論上可近似認為,發射線框的中心為均勻場。
參 考 文 獻
[1]程裕淇.中國區域地質概論[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62~65
[2]韓廣德.中國煤炭工業鉆探工程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