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激增,許多電力設施因市政規劃調整等客觀原因需要遷移重建。供電企業作為電力設施的產權方,承接了越來越多的外委遷改工程,涉及的補償資金(資產)價值也日漸龐大,外委遷改項目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通過對“外委遷改項目補償模式”內容進行研究,以進一步規范外委遷改項目的管理。
1. 現狀分析
佛山的外委遷改業務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末,其產生的根源在于因市政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供電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被動接受政府部門等外單位的申請,在確保用電安全和供電可靠的情況下,對自己產權所屬的電力設施實施遷移重建。
外委遷改項目分為資金補償和實物補償兩種方式,綜合考慮外委遷改項目的財稅政策風險和工程管理要求的情況下,供電企業在2010年印發的《外委遷改工程財務管理辦法》,以及《輸電線路遷改管理辦法》均有明確:\"遷改項目原則上采用資金補償方式實施。外單位提出實物補償需求,符合以下情況,可以采用實物補償模式:①遷改后新建資產與拆除資產的數量基本相當,或新建資產占總資產比例不超過20%且資產功能未發生本質改變的遷改工程;②在履行審批手續后方可采用實物補償方式。
2. 兩種補償方式的優劣及相關制度要求
2.1資金補償方式
2.1.1優勢:項目過程管理規范、政策法規管理清晰
由項目經辦部門在立項后按照技改修理類項目管理要求實行項目全過程管理,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對外委遷改工程實行資金計劃、支付管理,按規定列支,及時辦理竣工決算轉資等工作,整個項目管理規范到位;同時國家財稅法規對資金補償處理方式均有明確的規定。
2.1.2劣勢:項目管理費時費力、補償資金追討困難
按照要求實行項目全過程管理,但是增加業務部門工程管理的工作量;目前遷改項目以市政拆遷為主,政府部門作為補償方都較為強勢,其內部資金審批程序也較為復雜,往往造成收取補償資金的周期很長。
2.2實物補償方式
2.2.1優勢:項目管理省時省力、管理外包降本增效
供電企業只承接遷改前和遷改后的業務管理,可減少部分工程進度管理和結算資金追收的工作量。項目由補償方直接委托施工單位建設并與施工單位結算,工程完成后經雙方認可的評估機構對遷改后的資產進行評估,并將資產移交給供電企業。
2.2.2劣勢:賬外循環難以監督、政策法規管理不清
在新建資產移交前,工程建設資金在賬外流動,可能存在資金管理缺位的審計風險;業務部門雖然減少了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的工作量,但是供電企業仍有嚴格的相關措施保證施工質量、材料質量,暫未出現因質量引起的相關問題。由于不是全過程管理,對于工程建設進度、資產移交等環節難以及時監督;同時上級單位對實物補償的業務處理沒有明確的政策指引,存在審計檢查風險。
2.3相關制度要求
根據《技改修理類財務管理辦法》規定:“各單位原則上應選用資金補償方式進行處理”。“經與補償方協調,不能采用資金補償方式,且同時滿足以下情況的,可以采取實物補償方式實施外委遷改工程:補償方提出實物補償需求,遷改后新建資產與拆除資產的數量基本相當,或新建資產占總資產比例不超過20%且資產功能未發生本質改變的遷改工程”。
3. 現存問題
3.1部分拆舊物資進賬不及時。部分修理性質的配網遷改項目對拆回原有資產上的廢舊物資,未及時鑒定分類入庫,沒有形成有效的臺帳管理,容易導致拆舊物資長期積壓未處置。
3.2固定資產報廢業務不及時。部分技改性質的配網遷改項目對拆回的固定資產廢舊物資,未及時辦理固定資產報廢手續,容易導致賬上不能真實反映資產現狀。
3.3實物補償資產移交不及時。部分采取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工程完工后,未及時辦理資產移交手續,使得遷改后的新建資產一直沒有正式納入供電企業資產管理中,導致資產歸屬權不明晰,存在資產管理風險。
4. 管理要求
為規范外委遷改項目的處理方式,防范資產管理的潛在風險,保障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制度要求,通過課題研究系統地梳理分析佛山外委遷改項目管理的現狀。擬對外委遷改項目的補償方式建議如下。
4.1補償方式選擇
嚴格按照《技改修理類項目財務管理辦法》等有關制度規定,結合具體遷改項目的實際情況,合法合規地選擇資金補償或實物補償方式,不能隨意違反規定選擇補償方式。外委遷改工程按補償方式分為資金補償和實物補償兩種,原則上應選用資金補償方式進行處理,并由項目管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優化開展外委遷改工程的立項管理。
經與補償方協調,不能采用資金補償方式,且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采取實物補償方式實施外委遷改工程:
4.1.1補償方提出實物補償需求,遷改后新建資產與拆除資產的數量基本相當,或新建資產占總資產比例不超過20%且資產功能未發生本質改變的遷改工程。
4.1.2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工程完成后,生技部應在兩個月內組織資產運行部門會同補償方共同對遷改后的資產進行清點驗收,并在三個月內完成包括無償移交資產清冊、竣工圖資料、概算書、竣工驗收報告、工程決(結)算書或由中介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等的資產移交資料(補償方及時辦理資產移交,并提供資產交接資料和工程決(結)算書的,可不對移交資產進行資產評估)。
4.2拆舊資產處置
根據國務院《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等有關規定,電力遷改中供電設施的所有權和處置權并未發生改變,拆除資產的處置權仍歸屬供電企業。同時《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因市政規劃等原因拆除報廢的固定資產處置應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及時辦理收料建賬。
4.3遷改工程納稅處理
根據《關于供電企業收取遷改工程補償款納稅問題的復函》,佛山市地方稅務局已統一明確:供電企業受地方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房地產開發公司或其他單位等委托,遷改供電企業負責運行的相關線路而收取的名為遷改“補償金”的收入(包括資金補償和實物補償),均屬于應征“建筑業”營業稅的行為,應按“建筑業”稅目征收營業稅,并應在收到補償資金或收到移交的新建遷改資產時繳納稅金。
4.4實物補償管理要求
4.4.1規范實物補償方式的申請流程
適用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工程,應履行審批手續,由項目經辦部門根據相關資料和文件填制《外委遷改項目實物補償方式審批表》,詳細說明采取實物補償方式的原因,經本單位審批同意后方可采用實物補償方式執行。
4.4.2完善實物補償方式的合同內容
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合同應包括以下內容(但不限于):
(1)遷改的原因,有文件依據的需列明并作為合同的附件。
(2)遷改屬于供電企業資產范圍的具體電力設施名稱。
(3)明確拆除資產的處置權歸供電企業。
(4)明確重建資產的產權歸屬供電企業,確定資產移交的方式。一般情況下,資產移交中涉及的評估等費用由補償方承擔。
(5)如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合同沒有列明重建資產的產權所屬和資產移交方式的,在接收重建的資產時應與補償方簽訂資產移交協議。
(6)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工程完成后,生技部應在兩個月內組織資產運行部門會同補償方共同對遷改后的資產進行清點驗收,并整理提交相關竣工圖資料、概算書、竣工驗收報告、工程決(結)算書或由中介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補償方及時辦理資產移交,并提供資產交接資料和工程決(結)算書的,可不對移交資產進行資產評估)。
(7)合同明確移交資產涉稅金額的承擔方、稅款繳納時間等內容。
4.4.3落實實物補償方式的資產移交
項目經辦部門應做好實物補償方式外委遷改工程的資產接收資料的審核工作,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及時完成接收資產固定資產卡片的錄入工作;財務部根據資料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和固定資產卡片管理等工作,以確保資產接收工作符合國家各項財稅法規的要求。
資產接收資料具體如下:
(1)交接雙方簽名蓋章的資產交接清冊(詳見附件7)。
(2)相關附件。包括竣工圖資料、概算書、竣工驗收報告、工程決(結)算書或由中介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等(采取實物補償方式的遷改工程在竣工驗收后3個月內,補償方及時辦理資產移交,并提供資產交接資料和工程決(結)算書的,可不對移交資產進行資產評估)。以上附件應加蓋移交單位公章。
4.4.4會計處理
接收移交資產時,一般以資產評估凈值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