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實施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加大,原有的審計體系和審計技術已經不能適應會計電算化的需要,必須制定與新情況相適應的計算機審計方法。也就是說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即會計電算化有很多運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數據高度共享、制表快捷、數據分析準確等特點,這樣就給會計工作者帶來很多的方便快捷之處,因此,本文闡述關于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審計工作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電算化會計 審計
21世紀的今天,人類全面進入了信息社會,隨著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的會計理論和實務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電算化會計與手工會計無論是在會計基礎,還是在會計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別,因此,傳統的手工審計在新的條件下就顯得很不適應,迫切要求現有的審計工作進行相應的改變、補充和完善。
1. 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
1.1對審計線索的影響 :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會計數據的存儲介質和形式,會計數據的生成和傳遞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審計人員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肉眼跟蹤會計業務和處理,也無法用傳統的方法考查會計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為了更有效地審計會計電算化系統,在系統設計開發過程中必須提出審計要求,系統的各種數據文件都應留下審計線索。
1.2財務軟件的高效性對審計方法的影響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給會計工作帶來高效率,原來手工條件下對憑證的審核、記賬、結賬和編制報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不是很高。實行電算化工作以后,這些工作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準確性之高是原來不可想象的。在這種記賬條件下,一方面,如果繼續采用手工審計的方法, 其在操作技術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很難勝任審計工作準確、時效、全面的各項要求;另一方面,實現會計電算化后,會計人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賬簿進行大幅度調整,可以不留痕跡,所以,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審計工作的時效性,采用什么樣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進行審計,已成為審計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1.3會計電算化的技術性對審計人員素質要求的影響由于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環境比手工處理的信息系統更為復雜、技術性要求較高,使得審計內容和范圍也更為廣泛和復雜。傳統手工審計下,從事審計工作的多為掌握豐富會計知識與審計方法的專業人員,但面對會計電算化,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和表述能力,還要求其對電算化會計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對其輸入輸出的控制、數據處理的過程以及有可能發生的舞弊情況有深刻的認識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國審計工作中,由于電算化審計理論和實踐研究相對滯后,復合型的審計人才匱乏,審計人員對以磁性介質存放的賬表數據不適應, 難以開展有效的電算化審計,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
1.4對審計對象的影響:傳統的審計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告及其他的資料,而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審計對象將是被審計單位的原始資料及系統的功能(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審計的重點,由重視存貨與物質資源有關的業務轉向重視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等與非物質資源有關的業務。隨著Internet的發展,咨詢服務機構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功能根據用戶的要求代為記賬、算賬、報賬
2.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搞好審計工作的思路
2.1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工作,在過去的手工會計條件下,審計工作往往更多重視的是事后審計,隨著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廣泛開展,為了保證電算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搞好審計工作的思路化會計條件下審計工作的真實可靠性,審計工作應從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
2.1.1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事前審計。在單位實行會計電算化工作之前,首先應對單位采用的會計系統軟件的適用性進行審計,軟件中提供的各項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滿足單位對會計信息提供的要求。對于自行開發的會計軟件,審計人員應參加信息系統設計和評審驗收,針對審計可視線索自然消失的趨勢,強調在會計數據處理流程中,設置審計控制點,由計算機自動記錄有關審計所需線索。通過事前審計,保證單位使用的會計軟件系統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個系統評價過程中,應注意可審計性。
2.1.2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事中審計、事后審計。在會計電算化應用于會計工作以后, 要保證計算出的會計數據準確無誤,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的數據處理程序、自動轉賬公式的設置和會計報表公式的定義進行事中審計,防止核算單位惡意篡改系統程序。做好會計電算化過程的事后審計,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算結果與軟件提供的核算功能進行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繼而保證審計工作的正確性。
2.2結合會計電算化高效率的特點,采用適當的審計方法實行電算化以后, 會計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證了會計核算的及時性.也正是由于電算化會計這一高效性,給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出了挑戰.由于利用會計軟件更正賬簿數據可以做到不留痕跡,會計人員可在審計前對會計數據做隨意更改,所以審計部門應調整常規下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的工具可采用審計軟件和借助一些輔助審計軟件;審計的方法也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在審計前,可不用預先通知審計的時間、目的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有效防止人為調賬、賬外賬的現象發生。
2.3更新審計方法,加強對會計信息的審計:
2.3.1加強對系統內控的審計。對系統內部控制的審計,一般經過以下幾個步驟。①對內部控制進行描述。審計人員可以通過與被審單位有關人員座談、 實地觀察、查閱系統的文檔資料等辦法,必要時可編制內部控制情況問卷,了解系統的內部控制,將它用圖示描述出來。②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側重于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③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符合性測試,[格式]主要是對內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認真執行而采取的測試。對計算機內部控制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測試,對手工控制則可以采取如觀察法,實驗法等手工測試方法。④對內部控制進行總評。主要考慮系統內部控制中有哪些比較滿意的措施,是否能夠通過符合性測試,符合程度如何,內部控制是否可以信籟等。
2.3.2做好系統電算過程和結果的審計。在系統中,輸入的原始數據、處理的中間結果和最后結果都是以數據文件的形式存貯于電、磁介質或打印輸出在紙質賬頁上。要對系統電算過程和結果的真實性、正確性、合法性等進行評價 ,必須對數據文件進行審計。數據文件審計可以是對打印輸出的數據文件進行審計,也可以是對存貯在電、磁介質上數據文件進行審計。
①對于自行開發的會計軟件,審計人員可以復制它的數據庫直接用計算機語言或采用計算機語言編制輔助審計程序訪問數據庫;可對整個數據庫或選定的數據進行復核;可有效地執行大量數據的驗算重新分類及匯總工作;可詳細地檢查數據庫的內容,按指定的標準查找記錄。
②對于購置的電算化會計系統,由于軟件公司對其軟件的設計過程、數據結構采取嚴格的防范和保密措施,直接打開其數據庫的困難較大。但較完整的電算化會計系統一般都建立了查詢、對賬、統計或財務分析、通用報表等功能。審計人員在對被審系統的數據文件進行審計時,可利用這些功能完成部分審計任務。
2.4制定和完善新的審計準則:
由于審計對象、審計線索、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發生較大變化,現有準則中的某些內容已不適應實際情況。在制定新的審計準則時,在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側重于對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審計證據的收集、計算機審計過程及相關的審計技術、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規范。
2.5積極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審計人才: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培養電算化審計專業人才在會計電算化工作廣泛應用的今天,對審計工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審計工作能否滿足現代信息時代的要求,審計方式是否采用現代技術,審計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其關鍵在于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 為此可采取對原有審計人員在計算機知識、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控制及計算機審計方法等方面進行培訓或開展審計的正規教育,借助高校的師資力量,加強計算機審計配套課程的教育。
結束語: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審計工作中的新問題和新課題將不斷出現。對其深入研究,必將開成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而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確立,又將使電算化會計在新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也使得電算化會計環境下的審計工作不斷的高速改善。真正做到保證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1B200
參考文獻:
[1]劉戰平.在創新中提高審計工作水平[J].中國審計,2006(8).
[2]季輝. 制約我國計算機審計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4).
[3]劉緒文.關于計算機審計中導入數據的幾點認識[J].
[4]孟珍素:論電算化會計審計,企業管理,2009.
[5]陳玲 李曉紅:電算化會計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商業經濟, 2007.
[6]蔡春 車宣呈 陳孝:現代審計功能拓展論,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6.
[7]馬曉慧 高瑁: 電算化會計與審計之我見,現代商業,2008[5]
[8]趙紅龍:電算化會計環境下審計策略,中國西部科技,2009.
[9]楊定泉:電算化會計與審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
[10]劉戰平:在創新中提高審計工作水平[J],中國審計,2006
(作者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