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工作的推進,我國農村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農村經濟得到了繁榮的發展。相對過去的農村經濟現狀來說,現今的農業產量增效顯著,農民普遍增收。但是在此項制度的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本文通過對我國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而更好的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土地流轉 體制創新 土地改革
前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土地改革已經逐漸趨于市場化。近年來,我國各類市場體系都發展較快,而農村土地市場的發展卻相對較為緩慢。農村土地市場作為農村生產要素市場的重要內容,必須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農村土地市場,同時融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才能使我國農村土地、資金和勞力等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1.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相關管理機制不健全,信息溝通不及時
目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尚未形成,轉出與轉入之間缺乏比較完善的信息聯系,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在更多方式、更大范圍以及更高層次上進行。轉包費、租賃費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缺少與之相關聯的各項評估、咨詢、公證和仲裁等中介機構。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基本處于空缺狀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缺乏完善的信息網絡的支持,致使土地流轉供求信息不能達到及時而有效的溝通,而且由于二輪土地承包的許多遺留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處理,使得很多地方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落實到具體農戶,承包合同簽訂不到戶、不規范、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不到位、流轉合同不規范等問題較為普遍。
1.2 農村剩余勞動力再就業問題難以解決,限制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
在土地流轉之后的農村地區,不可避免的面臨著一定的勞動力剩余的情況,而這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再就業則為農村土地流轉提出了新的難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城鎮的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而對于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的廣大農民來說,不足以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此外,政府對于已流轉土地的農民再就業的引導工作和扶持力度不夠,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為廣大農民提供一些再就業的機會,同時對農民進行基本技能的培訓,幫助農村經濟步入專業化、市場化。
1.3 流轉運作不規范
目前,在農村,各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大多是口頭協議,并沒有通過簽訂流轉合同來規范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即使簽訂了合同也大多存在手續辦理不規范、條款不完備等現實問題,而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登記的管理難度大,特別是對于農戶以口頭協商進行流轉的土地,縣、鄉農村土地承包的相關管理部門難以掌控,更無法登記備案。而由于口頭協議的穩定性較差,使得流轉雙方的利益無法受到法律應有的保護,且極不便于管理和操作,也為以后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同時,口頭協議的隨意性也使得接包方缺乏長期經營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人,生產積極性不高,不利于農業的長遠發展。
1.4 土地流轉過程中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我國農村地區的少數地方基層干部缺乏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的意識,對于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顧該地區的客觀實際情況,對土地流轉工作盲目下達指標規定任務,大多違背農民意愿而強行進行土地流轉。甚至個別地區為了片面地追求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隨意改變土地承包關系,甚至采用行政手段將農戶的承包地轉租給企業來經營,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戶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活動。此外,有的地方為了降低土地的開發成本,大量招商引資,并借農村土地流轉之名,肆意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并強迫農民長期低價出讓土地經營權等。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加以糾正,將很容易引發矛盾和沖突,甚至會動搖農村基本經濟制度。
2. 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措施
2.1 健全我國農村土地經營管理機制,加強對土地流轉相關工作的指導
各相關管理部門要盡快建立健全的鄉鎮農村經營管理機制和相關機構,由基層農村經營管理機構來承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服務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經營土地管理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農村經營部門工作職能,建立職能明確、權責一致的農經行政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農經管理機構在行政執法、行政管理和行政監督的各項職能,從而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2.2 建立相關服務中轉機構,為農民再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我國科技文化的不斷提高,農業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而相對的廣大農戶的知識水平卻顯得越來越薄弱,在城市的工作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因此,為使農民實現再就業,政府部門必須促進非農產業的發展,并以此為平臺為廣大農戶增加再就業的工作機會,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民的非農就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必要時實行免費的培訓政策,鼓勵農民積極進城務工就業,與此同時,要建立專門的職位介紹的相關服務機構,為農戶就業提供及時的就業信息和合適的工作崗位。
2.3 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行為,確保土地流轉過程合法有序
相關部門要以實施流轉合同制和備案制為工作重點,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按照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的示范樣本,同時結合該地區的實際情況,指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性合同文本,并及時報發給包方和鄉(鎮)農經管理機構進行備案。與此同時,要建立農村土地流轉合同鑒證制度,對土地流轉合同以及相關資料歸檔并進行妥善保管。此外,要建立土地流轉情況的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管轄地區的土地流轉情況,對已經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土地要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手續,對于已經轉讓或者互換方式流轉的土地要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手續,確保土地流轉過程的合法有序進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一項極為復雜且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事關我國廣大農戶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因此,相關部門要積極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加快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發展步伐,明確發展思路,同時抓住影響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影響因素和關鍵問題,突出重點,積極推進,進而確保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曾敏等.目前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與對策[J].江西農業學報,2009(11).
[2]周陶.范軼玲.我國農地流轉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0(16).
[3]張傳綱,趙華.健全土地流轉市場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上海農村經濟,2008(5):16-18.
[4]韓瑞云.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問題及建議[J].經濟論壇,2007(10).
(作者單位:集安市農村經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