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倒簽提單是國際貿易運輸業務中一種常見的海事欺詐行為,嚴重干擾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程序。目前由于法律上對這類行為的規范還沒有明確規定,對于它的法律性質及其法律責任,一直是法學界爭論的焦點。本文從倒簽提單的原因入手,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它的法律性質,并從實踐意義的角度討論了如何預防的問題,旨在為當事方提供較為有利的救濟方法。
【關鍵詞】倒簽提單 法律性質 風險防范
Abstract : The issuing of anti-dated B/L is a kind of the fraud behavior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It interferes with the normal program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eriously . For the moment, there are no clear stipulations to standardize this kind of behaviors in law. Its legal essence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are always the debate focus. The author started from the reasons and analysed its legal essence. Finally, discussed how to prevent the anti-dated B/L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dvantageous relief method for the parties.
Keywords : Anti-dated B/L legal essence risk prevention
1. 倒簽提單產生的原因
在現代國際貿易中,跟單信用證是最常見、最主要的結算方式。在這種付款方式下,開證行應買方的要求開出信用證,對貨物的裝船期、信用證的有效期及受益人交單期都做了明確的規定,賣方只有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才能順利結匯,其中包括賣方所交的提單必須是已裝船提單.
在實踐中往往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信用證的有效期屆滿而貨物尚未裝船或尚未裝船完畢的情況,為了順利結匯,賣方要求承運人,在貨物裝船完畢后以早于貨物實際裝船日期為提單日期,這樣的提單就稱為倒簽提單。其產生的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1.1 從托運人的角度
倒簽提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托運人沒有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備妥所托運的貨物或托運人沒有及時向港口、海關、檢疫等其他主管機關辦理貨物運輸所需要的各種手續,致使真實的裝船日期晚于信用證上規定的裝船期限,托運人為了使提單符合信用證的要求,以便順利結匯,以出具保函的方式要求承運人將提單上的日期提前,也即早于真正的裝船期。
1.2從承運人的角度
倒簽提單產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承運人船舶推遲到達裝貨港,使得船期被延誤,但為了多攬貨而愿意向托運人倒簽提單。此時托運人眼看裝期臨近,再去尋找新的承運人,時間和費用上都有一定難度,為了繼續履行其貿易合同,也往往會在與承運人達成某種交易后接受倒簽的提單。
2. 倒簽提單的法律性質
對于倒簽提單的法律性質,法律界有很多爭論,有違約責任說、侵權責任說、責任競合說、締約過失責任說、多重法律主任說等。筆者認為,它既是一種違約行為又是侵權(違法)為,也即責任競合說。
首先,倒簽提單是一種違約行為。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項違約行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合同有效存在;第二,以合同債務的存在為前提;第三,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第四,違約責任可由合同當事人自行約定或預先安排。 倒簽提單行為中至少牽涉兩個合同,即國際貿易買賣合同和國際貿易運輸合同,倒簽提單這種行為既違反了買賣合同,也違反了運輸合同。
第一,倒簽提單違反了國際貿易買賣合同。經過合同當事人賣方(一般為托運人)和買方(一般為收貨人)的磋商,簽訂了國際貿易買賣合同,規定了很多條款,其中就包括對裝運條款,對貨物裝船日期和交貨日期作了規定,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應該按條款來履行合同,但是倒簽提單中由于實際裝船日期晚于合同約定的裝船期,違反了合同的約定,而且滿足上面違約的四個條件,侵害了合同相對方的權利而構成違約。第二,倒簽提單違反了國際貿易運輸合同。如果由于承運人不能按時安排船舶裝運、延誤了裝船時間等導致單方面倒簽提單,則違反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應承擔的按時裝貨并簽發真實提單的義務,承運人違反合同義務必然會導致合同相對人(即托運人和收貨人)某些權利的損失。
其次,倒簽提單是一種侵權行為;
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發生的根據是侵權行為。侵權行為的構成有四要件,即:損害事實;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第一,倒簽提單存在損害事實。買方所受損失一般有三種::(1)對于時鮮或有特別時間約定的貨物,在倒簽提單情況下,實際運到時間晚于合同約定的時間,由此會造成貨物的損壞、失鮮減值或延遲而給買方帶來損失。(2)一般貨物在倒簽提單情況下,延遲運到,由于錯過銷售旺季,造成市場跌價損失。(3)在國際貨物買賣關系中,進口的買方往往都簽有內銷合同。一般是在確定了裝船期后與國內第三方簽訂內銷合同。由于提單是倒簽的,貨物延遲運到,內銷合同的對方可行使撤銷權,宣告合同無效而向該買方索賠,買方往往因此而賠付違約金。因此,倒簽提單造成的損害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第二,簽發倒簽提單的行為人(承運人或伙同托運人)以欺騙為手段損害他人的利益,是違法行為;第三,由于交貨延遲導致的各種損失買方原本是可以向當事人索賠的,而由于倒簽賣方或承運人逃脫了責任,因此倒簽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可以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任其發生的心理狀態屬于故意,主觀過錯很明顯。
綜上所述,倒簽提單行為符合侵權的構成要件,因此,其也屬于一種侵權行為。
3. 倒簽提單的風險防范
在倒簽提單行為中,托運人和承運人可能僥幸逃脫責任,但如果延遲給收貨人帶來了損失就會提起索賠,托運人和承運人均面臨風險;對于最大受害者收貨人(買方)來說,更應該加強防范。
首先,對于買方來說,應加強外貿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防范意識。要了解交易對象賣方的資信狀況,并盡量爭取采用FOB貿易術語,掌握貨運主動權,同時“運費到付”可以增加航次順利完成的機會。其次,對于賣方即托運人來說,應當對有關裝運期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一般應根據貨量和港口作業情況規定明確、合理的裝運期,且應通過正當手段獲得裝船清潔提單,避免倒簽提單對企業信譽造成損失。最后,對于承運人來說,即使在賣方出具保函的情況下要求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也應當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屬于欺詐行為,擔保人為欺詐出具的擔保將被視為無效,法院往往以無效保函而駁回承運人的訴訟請求,承運人的利益難于保障。另外,承運人為了避免其代理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應當慎重選擇貨運代理人。
參考文獻:
[1] 《論預借、倒簽提單行為的法律性質及其法律后果》吳南偉,廣州海事法院,北大法律信息網.
[2]《倒簽提單的法律性質與法律責任研究》
(碩士論文)馮祝苗,蘇州大學,2009年.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