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綠色會計是會計學的一支新興分支,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而研究環境成本,提供環境變化信息的環境會計。20世紀70年代初,綠色會計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從此綠色會計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全球環境不斷惡化及各種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下,各國加強了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同時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今天,用綠色會計衡量國民生產總值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真實的反映了環境因素對我國的影響,促使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從長遠來看,我國經濟要長足發展必須采用綠色會計進行成本核算,為此加快建立綠色會計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綠色會計 發展 對策
綠色會計,也稱環境會計,是指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它是會計學和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相結合的產物。綠色會計是在修正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將會計和自然環境相結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和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它主要反映、報道及考核企業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是會計學科新興的一個綠色分支。
1. 目前我國綠色會計發展的必要性
1.1發展綠色會計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必然聯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關系。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綠色會計的前提和理論基礎,它的實現必然推動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發展。同時,綠色會計又是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綠色會計的建立和應用,也必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則另一方都不能順利健康地發展,決不能將兩者孤立起來,獨立發展。所以,綠色會計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實選擇。
1.2發展綠色會計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是高投入低產出,必然造成過度開發消耗資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態環境補償能力嚴重滯后,這些都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從企業長遠利益看,只有增大環保投入,重視綠色會計,才能始終保持競爭的優勢。
1.3發展綠色會計是與國際接軌的需求
發達國家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減少污染、節約資源成為了新的國際熱門話題。綠色會計在國際上起步較早,目前已經進入了較深入地研究階段,包括制定綠色會計準則等。我國要想和世界接軌,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會計作為企業之間交流的語言首先應該具有國際化的水準。所以在國際趨勢向綠色會計轉變的時候,我國應該堅決的進行綠色會計的研究與實踐。
2. 我國目前發展綠色會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2.1企業對環境問題比較敏感
我國環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實際生產中地方局部發展與全局環境保護在利益上有沖突,造成了相關法律執行不嚴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企業對環境問題普遍比較敏感。
2.2企業設立相關綠色會計科目少,并且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
企業對已發生的環境支出和環境收入,會計反映明顯不足。以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為例,其實際發生率約為75 % ,但企業實際單獨立賬率僅為18 %。企業對構成環境負債的或有事項存在僥幸,因此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據統計,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總體的環境信息披露比例只有34.39%和36.99%,幾個污染行業的披露比例也只有50%到80%之間,重污染企業的總體披露僅為55.75%和61.60%。而且,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中大部分只是對某些會計科目中存在的環境信息做一簡要說明,未能在獨立的環境項目中對環境信息進行反映,項目也不完整,只集中在環保投資、排污費等內容上。
2.3缺乏相關的專業人才
我國對綠色會計的研究主要是專業學者進行的,由于沒有開設綠色會計的相關培訓,導致企業中懂得綠色會計的人才并不多,這成為我國企業中實行綠色會計的障礙。
2.4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
盡管我國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環境會計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環境信息的動機,但遺憾的是,環境會計研究還停留在學者們的書齋里,還未形成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還不能滿足實務工作的要求。
3. 對我國發展綠色會計的幾點建議
3.1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我國綠色會計的建立和實施指出方向
綠色會計在進行核算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環保政策和法規,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制度,正確處理企業與環境的關系。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盡可能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3.2完善社會責任的考核體系,加強社會對綠色會計的監督
綠色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應充分揭示企業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評價應以企業社會效益與社會成本相配比并取得社會利潤為標準,站在社會的角度全方位地考慮企業的業績,以便維護社會資源環境,利于國家宏觀調控。可以要求企業環境報告應作為財務報告的一個組成部分,隨年度財務報告一并呈報,并通過互聯網公布企業環境報告,加大企業環境信息報告的透明度,加強社會各方對企業的監督和考核。
3.3建立健全我國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
建立和實施綠色會計,不僅是單純的會計問題,也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涉及面廣,內容復雜,為此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緊制定綠色會計的規范標準,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可以將環境的內容加進會計要素,并且要求企業在報表中披露,由獨立的第三方對該報告進行審計。從而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同時規范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使企業會計人員能夠迅速掌握并進行實際操作。
3.4加強綠色會計宣傳,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目前綠色會計在我國屬于新生事物,公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綠色會計尚不太了解。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宣傳,使綠色會計逐步被公眾、企業和市場接受,從而加快綠色會計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綠色會計不是單一的會計學,而是由多門科學交叉滲透而成,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全面的各種基礎知識。因此,必須不斷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讓企業財會人員充分了解綠色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交叉相關學科知識,從而嚴格執行有關綠色會計的環境政策,綠色會計實務。
目前,國際上對綠色會計的研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而我國尤顯不足。根據目前我國綠色會計的具體發展情況,要求企業一下達到很高的要求是不現實的,而且靠一個或幾個企業的努力,也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我國的綠色會計需要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建立全國財政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實現。同時,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快開展綠色會計的實施工作;另一方面是分階段逐步提高綠色會計的核算水平和會計報告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才能在我國建立起系統的、健全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并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社會總體效益。
參考文獻:
[1]徐小琴.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M] .1.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49~60.
[2]何文艷.可持續發展呼喚綠色會計[M].1.北京:化工出版社,企業研究,2010:15~30.
[3]余和明.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綠色會計[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11)33~35.
[4]吳偉仁.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剖析[M].1.天津:百花文藝出版杜,2010:29~40.
[5]王進芳.對諾思洛普弗萊原型的誤讀與反思[J].內蒙古大學學報,2010,(9) 36~42.
[6]吳持哲.諾思羅普弗萊文論選集[M].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25~43.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