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年末,發端于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由單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正演變為整個歐元區的債務危機,進而發展為制約并影響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一場“債務風暴”。目前,歐元區各國正希望通過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來擺脫困境,但步履蹣跚。歐債危機到底會走向何方,已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歐債危機、最新進展、影響
Abstract : By the end of 2009, the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was originated in Greece, a single state sovereignty debt crisis is already become the evolution of the whole eurozone debt crisis, and then develop into a \"debt storm\" which restrict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At present, the eurozone countries hope through various cooperation and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rid of dilemma, but shambling.And where the debt crisis goes to, has become the focus question of the whole world.
1. 歐債危機的產生原因及最新進展
1.1歐債危機的產生原因
歐債危機的產生原因從兩個方面來說,內因:國家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如過于依賴旅游業等外向型經濟,如希臘。外因,主要是歐元貨幣體系的內部缺陷,統一的貨幣政策與分散的財政政策之間的矛盾。
歐債危機背后摻雜的是更深層較量,那就是美國與歐洲正在展開一場貨幣主導權與債務資源的大戰。事實上,美國依然延續其金融貨幣霸權所賦予的“結構性權力”。而自從歐元誕生之日起,歐元就作為全球最有力的潛在競爭對手,全面挑戰美元霸權體系[2]。
首先,歐元削弱了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貨幣地位。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歐元提供了一種能夠替代美元的結算貨幣選擇。由于歐元區主要出口商品品種與美國具有競爭性,歐元結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導致美元結算量的下降。結算量就是定價權,美元結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定價權的流失。美國打擊歐元最佳的方法就是讓世界各國認為歐元是一個不安全的產品,沒有可持續的安全認同感。于是,近期美國評級機構不斷調低希臘、愛爾蘭、比利時的主權信用評級,輪番對歐債危機制造動蕩,大舉做空歐元,美元利用“避險屬性”和階段性強勢,使資本大量回流美國本土,而美國成了這場危機的贏家,包括美國國債、美股及其它機構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大受追捧。盡管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債務上限,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創下五個月低點,美國國債受到超額認購,債務融資得以順利進行[1]。
內外夾擊之間,歐債危機不再是歐洲五國的危機,債務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大,等待歐洲的將是新一輪的債務風暴。
1.2歐債危機的最新進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盟和歐洲央行組成的“三駕馬車”代表團24日重返希臘,對其履行救助協議的情況展開評估。IMF26日表示,預計評估進程將延續至今年9月。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屆時評估報告為負面,不排除救助方暫停向希臘發放救助貸款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希臘可能被迫違約甚至退出歐元區。彼得斯表示,三方救助機構此前的評估報告顯示希臘并沒有履行其執行緊縮和改革的承諾。因此,希臘很可能將申請延期完成改革目標,但如果延期兩年則意味著救助方至少還要多支付超過100億歐元(約合123億美元)。彼得斯認為,歐債危機起因復雜,愛爾蘭和西班牙因房地產發展過于迅猛,而希臘和意大利則是因為政府支出增長太快。他表示,各國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債務危機也難有簡單的單一解決方案,但深化結構改革、使經濟在中長期恢復增長是當務之急。彼得斯說,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減速,給重債國恢復經濟增長帶來更大挑戰,預計這些國家的經濟恢復過程將持續10年甚至更長時間[3]。
2.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1對德國經濟的影響
根據對7000名企業家的調查形成的ifo商業景氣指數,德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已經大體無疑。ifo商業景氣指數已經由6月份的105.2點下降到7月份的103.3點。這已是這一指數連續三個月的下降。根據過去的經驗,當這一指數連續出現三個月的下跌時,經濟下行已成定局。企業家們不僅對當前的形勢感到憂慮,甚至對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也不感到樂觀。不僅是ifo商業景氣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就是經理采購人指數也降之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人們感到德國企業界和學術界似乎有一種擔憂或悲觀的情緒在蔓延。這主要是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歐元區經濟普遍蕭條,德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帶來的。畢竟歐元區經濟和德國經濟緊密相連。受歐元區經濟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德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2.2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歐洲債務危機不僅使歐元區經濟出現負增長,對美國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也有很大的影響。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紛紛調低自己的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下滑,這對以貿易立國的日本來說,意味著全球市場的萎縮,成為日本經濟的巨大風險因素。
歐洲債務危機導致匯市動蕩,投資者把日元作為避風港,紛紛拋售歐元,購買日元,使日本大幅升值。日元升值對日本出口企業是沉重的打擊,日本企業本財年的設想匯率多為1歐元兌105日元、1美元兌78.14日元左右,日元對歐元每升值1日元,豐田損失50億日元,馬自達損失12億日元,三菱汽車損失10億日元,索尼損失60億日元,松下損失20億日元,日立損失11億日元等。總之,日本所有的出口企業都會因日元升值受到巨大的影響。豐田總裁豐田章男驚呼,如此下去,日本的制造業將開始崩潰。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打擊,要求聯手干預匯市,雖然其它國家對此沒有出現不同意見,但并沒有回應共同解決日元升值問題。日本經濟界要求政府和銀行單獨干預外匯市場的呼聲甚高。
2.3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財長蓋特納稱歐債危機是美國經濟的最大風險。美國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Charles Plosser)(5月29日)表示,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聯儲為各種后果做好了充分準備。短期而言,美聯儲或通過下調美國利率以及能源價格來應對目前局面。歐洲的不確定性甚至或對美國經濟有利。他稱,市場對希臘的擔憂或促使全球更多投資資金流入美國,進而提振美國的流動性。歐債危機對美國借貸成本下降以及汽油價格下跌形成積極影響,在短期內將抵消股市市值縮水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拖累,這一觀點不無道理。對于美聯儲來說,挑戰在于如何從日益被歐洲事件主導的金融市場中提取出有關美國利率變動的信號。
他還指出,美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威脅在于,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擔憂可能導致美國銀行業在金融市場資金方面受到更大的制約。美國可能出現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追逐給美國帶來大量流動性的情況。普羅索稱,美聯儲擁有應對歐洲風險蔓延的工具,其中包括現有的與歐洲央行之間的美元融資工具,通過美聯儲貼現窗口提供的長期貸款以及定期資金招標工具等雷曼兄弟(Lehman)時代的操作。?普羅索還預期今明兩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2.5%-3%,失業率將逐步下降。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或需要上調其基準利率。
由此可見,歐債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盡管歐債危機對美國經濟構成了一定的影響,并且對就業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這種影響是不足以對美國經濟帶來大的傷害。美國經濟整體還是呈現增長的趨勢[5]。
3. 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3.1對匯率以及進出口的影響
歐美持續疲弱,人民幣匯率相對升值,這將對中國的對歐出口造成壓力,匯率升值會吃掉本身就不多的出口利潤。如果今后中國中國繼續調減出口退稅政策,估計相當一部分出口企業可能做不下去了。對于中國目前在產業結構調整壓力之下的眾多出口加工業來說,這無異于雪上加霜。歐洲國家應對債務危機,降低赤字,大力推行緊縮政策,主要做法一是增稅,二是削減政府支出,打壓了民眾消費力和經濟活力,對經濟的負面效果開始逐漸顯現。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歐盟消費市場的疲弱將繼續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國對歐出口。隨著債務危機的深化,中國對歐出口還將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即歐盟貿易保護主義。在緊縮政策大行其道的情況下,指望消費和投資帶動經濟增長一部現實,更多國家重拾重商注意的政策,將出口看作擺脫危機的最主要手段。經濟持續增長、市場日益龐大的中國既被歐盟視為主要的市場競爭者,又被看作出口的希望所在。所以歐盟一方面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試圖減少中國產品對本地產業的沖擊。雙方貿易紛爭也在增多。
3.2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歐元持續疲弱,歐元資產出現不同幅度的縮水。盡管不清楚歐元和英鎊資產在我國外匯資產中所占比例有多高,但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縮水。最近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外電報道“中國外管局正在評估所持歐元債卷”予以否定,表示歐洲本區克服債務危機充滿信心,也是對歐元貨幣的一種支持。但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的資產管理模式,外匯資產的管理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3.3對匯率的影響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人民幣“被升值”。最近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美元指數先后突破85、86和87,美元對歐元、英鎊、澳元和瑞郎等貨幣紛紛升值。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4]。
3.4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和宏觀經濟政策退出影響較大。盡管希臘、西班牙等“歐洲五豬”在歐洲的經濟影響力不大,但目前來看,這場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歐盟各國不僅提出了援助計劃,還勒緊腰帶貯備所見本國的財政赤字。歐債危機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承壓。由于主權債務風險仍然存在蔓延的可能性,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退出也將面臨挑戰。
參考文獻:
[1] 張曉晶.歐債危機的成因、演進路徑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開放導報,2010,(4).
[2] 覃發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發展歷程及影響分析[J].武漢金融,2010,第七期.
[3] 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歐債危機最新進展[EB/OL] http://stock.591hx.com.
[4] 陸前進.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五方面影響.[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0-06/04/c_12181018.htm.
[5] 環球外匯.愈演愈烈歐債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什么影響?[EB/OL] http://forex.jrj.com.cn/2012/05/30131513314983.shtml.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管理學院)